2016年1月29日 星期五

20160129 中國暨兩岸情勢日報


2016.1.29


中國觀察


新華社28日晚間報道,指加拿大公民凱文·高(Kevin Garratt)因涉嫌非法刺探、竊取國家秘密罪,已於近日在遼寧丹東被提起公訴。媒體報導,高氏夫婦加入了一個名為「北極星援助」(North Star Aid)的組織,該組織主要向朝鮮提供援助工作。/加拿大外交部對此事表示關注,並稱將密切跟進事態發展。(南早中文、BBC中文,1.29)


在被捕超過18個月後,中國維權律師唐荊陵、異見人士袁新亭和王清營涉嫌煽動顛覆國家政權一案在今日早上於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宣判。廣州中院以「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判處唐荊陵有期徒刑五年,袁新亭和王清營則分別被判有期徒刑三年半和2年半。(BBC中文,1.29)


他表示,中國當局至今不知如何對香港書商被綁架事件做出解釋,講出各種版本的故事,但一次比一次顯得更愚蠢。綁架和電視認罪等一系列違反國際法和中國刑訴法的行為,顯示中國執意向世界宣佈它蔑視法治。(VOA中文,1.29)


雖然本月初中國的股票及外匯市場的動盪震動了全球,但直到最近,投資者對透明度的呼籲仍只得到沉默的回應。雖然中國政府和央行已意識到他們所面臨的溝通危機,但官員和分析師表示,共產黨的不透明性讓這一問題成了個難以克服的挑戰。(FT中文網,1.29)


栗戰書27日表示,要“增強核心意識”,堅持把“對黨絕對忠誠”作為根本政治要求。有分析指,這是要求黨員幹部對總書記習近平效忠。最近數個省市的黨委書記先後開始用“核心”來形容習近平,而這個表述此前只曾被用在鄧小平和江澤民的身上。分析人士指,有關言論可能反映了一系列失敗的經濟政策後的對黨內決策者的信心危機。/參見:中共2016重頭戲 基層也學「習」。(南早中文,1.28)

2016年1月26日 星期二

20160126 中國暨兩岸情勢日報


2016.1.26


專題:人權事件與國安立法 


瑞典外交部25日證實說,本月早些時候被中國拘禁的瑞典公民彼得-達林已被釋放。瑞典外交部長瓦爾斯特倫在聲明中說:「對於達林現在能和自己在瑞典的家人團聚,我表示歡迎。這是瑞典外交部和中方緊密聯絡的結果。」瓦爾斯特倫也稱,她對桂民海表示「嚴重關切」,並盡全力希望能和他會面。(BBC中文,1.26) 


廣東省省長朱小丹25日首次回應銅鑼灣書店店主李波失蹤事件,他表示,「相信會有一個實事求是的、公正的評價」,並說個案不會影響粵港粵港之間的整體關係。其他廣東官員則認為「沒什麼好解釋」。(香港蘋果、BBC中文,1.25-26) 


英國泰晤士報24日報道指,一份中共內部文件與近日香港書商失踪事件或有關係,該份《廣東行動計劃》指香港禁書產業興盛,要從源頭掃除非法及色情出版物,計劃自去年4月開始,採取措施清除禁書源頭,香港21本刊物及14間出版社列入名單,銅鑼灣書店是其中之一。命令日期是去年4月25日。該報道沒有具體說出刊物及出版社名稱。(自由亞洲電台,1.24)


[評論]這件事情已經變成了不是一個書店的問題。是整個香港一國兩制能不能維持的問題了。如果不能維持,其結果就是香港會失去它現在自由港口的身份。共產黨把香港逼成了真正的反對力量。照孔傑榮的說法,共產黨要把自己國內所謂的法律推到外國來運用,這是不可允許的。(自由亞洲電台,1.22) 


[評論]銅鑼灣書店案,牽涉國家安全人員的執法甚至跨境執法,在調查過程中,他們的參與很大機會讓國安法適用於身在內地的被調查者,被查人必須提供線索、配合、協助和保密。所以,李波現階段自稱「自由」和「安全」,很大程度是在配合內地當局的劇本和要求,目的是要淡化事件,集中火力在桂民海身上,希望警方和傳媒不要再提越境執法的問題。(明報,1.26) 


2016年1月25日 星期一

20160125 中國暨兩岸情勢日報


2016.1.25


專題:「被認罪」與「被失蹤」


桂民海及達林先後現身中央電視台「認罪」,引起國際關注。瑞典外相沃爾斯特倫譴責中國政府,她向中方表示有關行為令人「無法接受」。美國國務院批評違反法治人權原則。國際組織無國界記者譴責央視及新華社發放被迫認罪的報道,淪為政權的宣傳武器,要求歐盟施加制裁。支聯會亦計劃本月內就銅鑼灣書店5人失蹤事件向聯合國投訴。/美國CECC主席22日發表聲明,對習近平治下人權被踐踏感到震驚。(香港蘋果、VOA中文,1.23)


儘管在被中國警方羈押時,外國人早就被迫做出過蹊蹺的供述,但是最近在習近平的強硬統治下,電視上播出的一連串供述依然讓這裡的很多人側目,因為這些視頻被共產黨用作宣傳工具,面向數億觀眾播放。很多人覺得,這讓人回想起毛澤東時代公開進行自我批評的做法。(紐時中文,1.22)


美聯社衞報22日報導,因不願充當中國國家安全部門線人而逃離中國的前南都網編輯李新在泰國「失蹤」。身在中國的李新妻子稱,李新於1月10日乘火車從曼谷去往泰國北部城市廊開,次日兩人便失去聯繫,她因此懷疑丈夫已被中方人員帶回國內。(端傳媒,1.25)


香港警方稱接獲李妻蔡嘉蘋通知,夫婦兩人23日「於中國一間賓館會面」,李波身體健康,精神良好。李妻對警方稱,李波是以證人身份協助調查,他並致函要求香港警方「不要浪費警力」調查其下落。《星島日報》在警方發稿後不久,再次「獨家」刊登李波親筆信內容與李波夫婦合照。(BBC中文、星島日報,1.24)

2016年1月22日 星期五

選後評論彙整


2016.1.16

*其他資訊可見前幾日整理


經濟學人
  • 蔡英文勝選,關鍵在內政民生問題而非兩岸,蔡英文仍須接續馬英九的兩岸和解路線。兩岸應在不預設立場下舉行「蔡習會」。

  • 中國官媒低調報導台灣總統選舉,顯示其拒絕接受台灣的主權或是民主,但這也顯示習近平面臨的難題,他可以對台灣進行經濟懲罰,例如減少赴台灣訪問的中國觀光客人數,或是外交上的制裁,但這些做法將會失去台灣民眾對中國的好感。在此同時,習近平需要保護中國做為一個強權的形象。目前中國反應低調,也少有對蔡英文本人的人身攻擊,蔡英文與習近平兩人似乎都在等待對方出招。(中央社,1.18)

20160122 中國暨兩岸情勢日報


2016.1.22 


蔡總統專訪各方回應 

(蔡英文辦公室,1.21) 


一些美國分析人士認為,蔡英文已經提供足以與北京對話的條件,現在台北和華盛頓要做的就是等待北京的回應,兩岸關係的發展是可以樂觀看待。前美國在台協會執行理事施藍旗表示,這些說法已包含了許多九二共識的元素足以讓北京從其中找到雙方可以互動的空間。傳統基金會亞洲研究中心主任洛曼認為,北京應當能夠從蔡英文的說法中有關“九二共識”的元素加以重新組合,找出雙方能夠持續對話的基礎。(VOA中文,1.22) 


張志軍21日在北京會見美國常務副國務卿布林肯時表示,近8年來,兩岸雙方在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的政治基礎上,開闢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道路,保持了台海和平穩定。這一良好局面需要倍加珍惜。我們的對台大政方針是一貫的、明確的,不因臺灣地區的選舉結果而改變。我們將繼續堅持“九二共識”,堅決反對任何形式的“台獨”分裂活動,堅定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張志軍強調,當前島內局勢變化給兩岸關係發展帶來不確定性,台海和平穩定面臨挑戰。美方應繼續恪守一個中國政策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原則,切實尊重中方重大關切,妥善處理涉台問題。(中新網,1.21) 


發言人:1949年以來,海峽兩岸雖然尚未統一,但大陸和台灣同屬一個中國的事實從未改變,也不可能改變。“九二共識”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政治基礎,其核心意涵是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只有繼續堅持和維護好共同的政治基礎,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才能行穩致遠。(新華網,1.21) 


馬總統昨在一場論壇表示,由於兩岸累積足夠的互信,馬習會的議題都已實現或在實現中,例如熱線、專升本、中客中轉等,雙方也正努力完成貨貿談判。馬習會搭建了一座和平的「跨海大橋」,維繫兩岸和平繁榮現狀,未來的總統只要遵守「交通規則」,就能讓兩岸關係維持繁榮與和平現狀,而這個「交通規則」就是「九二共識」、「一中各表」。(自由時報,1.22) 


周志懷:蔡英文就民進黨的兩岸政策作出了一些微調,但在「九二共識」上仍迴避「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核心意涵。他認為,民進黨是否能和大陸方面相向而行,有待進一步觀察。(自由時報,1.22) 


倪永杰表示,新說法承認“九二會談”的歷史事實,但沒有承認“九二共識”的歷史事實,想用“過程論”來替換“共識論”。她提到1992年兩岸達成了若干的共同認知與諒解,那麼這個“共同認知”到底包不包含“九二共識”的核心內涵,即兩岸同屬一個中國,蔡英文的說法還比較模糊,大陸方面會對她靜觀其變。(環球時報,1.22) 


中國人權專題 

2016年1月21日 星期四

20160121 中國暨兩岸情勢日報


2016.1.21


中國與台灣


[專訪]蔡:我所講的「既有政治基礎」,包含幾個關鍵元素,第一是,一九九二年兩岸兩會會談的歷史事實、以及雙方求同存異的共同認知。第二,是中華民國現行憲政體制;第三,是兩岸過去廿多年來協商和交流互動的成果;以及第四,是台灣的民主原則以及普遍民意。(自由時報,1.21)


吳釗燮19日在華府表示,民進黨從未否認1992年兩岸會談,也願根據會談精神推動兩岸關係。[見相關報導]倪永杰表示,這是民進黨2000年的說法,關鍵在於僅承認九二會談的過程,但並未承認「九二共識」達成的成果事實。唐永紅也表示,「九二會談的精神」是指什麼「精神」未說清楚,無法被大陸信任。(旺報、自由時報,1.21)


[評論]堅持戰略定力,保持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勢頭,維護業已取得的協商成果,必將成為大陸方面台灣政策的抉擇。大陸需與對岸新領導人重新確認雙方交往的政治基礎。在調適期和觀察期中,兩岸官方的接觸協作或將趨緩。堅持國家領土主權完整和反對分裂行徑的底線不會動搖,但是,對台工作向來以統籌全域見長,並不專以一人一黨和行政當局為對象。對台方針和惠台措施,一定會有守有為,展現政策穩定性,以安定島內同胞和在陸台胞的人心。(財新網,1.18)

2016年1月20日 星期三

20160120 中國暨兩岸情勢日報


2016.1.20


中國經濟專題



IMF 19日發布了新的《世界經濟展望》(World Economic Outlook)季度報告,IMF稱,全球經濟前景的風險仍偏向下行,世界面臨著三大調整:新興市場經濟放緩;中國轉變經濟成長方式,降低對出口和製造業的依賴;聯儲會逐漸退出超低利率政策。(南早中文,1.20)


國家統計局昨公布多項2015年全年經濟數據,包括GDP、固定資產投資等,幾乎全部達不到去年初所定目標,全年GDP按年增長只有6.9%,是1990年以來首次低於7%。人民銀行昨日發表通告,將透過MLF等定向工具,向銀行安排6000億人民幣以上的資金支持,同時下調MLF利率,變相等於減息及降準備金率,挽救經濟。(明報、財新網,1.20)


樓市確實出現了明顯回暖,但樓市分化進一步加劇,特別是一二線的火熱掩蓋了三四線的低迷。這種情況下,房地產市場走勢依然堪憂。在庫存高企的壓力下,銷售回暖短期內未能帶動投資復蘇,全國開發投資持續走低。(一財網,1.20)


根據國家統計局資料,2015年全年出生人口總數為1655萬人,比上年減少32萬人。這一資料,令不少人口學者大跌眼鏡。此前各方估計,由於單獨兩孩政策的效應會在2015年更加顯現,年出生人口估計會持續增加到1700萬,甚至1800萬。(一財網,1.19)


當年中國政府實施的經濟刺激舉措留下了巨額債務和龐大的工業過剩產能,這種狀況常常被認為是投資盛宴的後遺症。但這場盛宴並未謝幕。事實上它的熱度有增無減。過去12個月間,債務總額與GDP之比變得更高了(160%->260%)。現在中國大部分新增投資都將被浪費,企業則在舉新債償舊債。債務問題目前失去控制的一個確切跡象是:除了用最隱晦的術語略有提及外,政壇人士已不再談論這個問題。(WSJ中文,1.20)


最嚴峻的一個問題是,中國很大一部分增長是依靠不斷膨脹的公司和家庭債務實現的,這種情況令人不安。中國不僅私人債務水平世界最高,其償債負擔與GDP之比也與韓國同處世界最高水平。這些債務負擔——加之多個行業存在產能過剩、工業利潤下降——有可能使中國的投資放緩變成無序崩潰。/參見:中國向雷根尋求改革靈感?/茅於軾:中國需繼續破除公有制迷信。(FT中文,1.20)。


隨着亞洲成本更低的生產基地逐漸形成,東莞的世界工廠已經面臨困境。去年,中國的出口自金融危機以來首次下降,這也是在1970年代末以來的第二次下降。官員們在鼓勵逐步淘汰低端出口產品,同時在提倡服務業和高技術製造業。儘管更新、更充滿活力的公司在中國呈上升的趨勢,但風險在於,這些公司的發展速度不夠快,不足以彌補輕工製造業的空缺。(紐時中文,1.20)


2016年1月19日 星期二

20160119 中國暨兩岸情勢日報


2016.1.19


專題:台灣大選與兩岸關係 


大陸祭出三招 逼蔡英文表態

多位大陸涉台學者表示,蔡英文若拒不承認九二共識,520就職後,大陸會祭出三波中止交流行動,先消極中止陸委會與國台辦溝通機制;主攻台灣「國際空間」,巴拿馬將被大陸拿下;讓ECFA無以為繼、縮減陸客,及駐台經貿辦事處停擺等措施,塑造以民逼政。/下週的全國對台工作會議,俞正聲將談話,但內容主要就國台辦16日晚間的對台大選回應內容,作進一步延伸,但不會有太具體論述。(中國時報,1.19) 


蔡英文昨接見美國前副國務卿伯恩斯時表示,未來政府將與美國保持緊密的友好關係,也致力推動台美之間的各項合作,尤其是在經濟、產業方面。吳釗燮昨傍晚搭機赴美訪問,除將在CSIS演講,說明這次民進黨選舉的心得外,也將會晤白宮、國務院等政府官員。(自由時報,1.19)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和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昨先後公開對蔡英文當選表示祝賀。兩位高層都強調「台灣是日本的老朋友,也是日本的重要夥伴」。安倍指出,高度期待今後日台雙邊擴大合作。菅義偉還表示,日本歡迎台灣參加TPP。/南韓「朝鮮日報」報導,朴槿惠政府經過研究後決定不公開發表賀詞。「產經新聞」指出,朴槿惠可能對中國有所顧忌。(自由時報,1.19) 


安倍晉三計劃與台灣開展緊密合作。有意見認為,安倍有意默默支持蔡英文,謀求與中國之間的“勢力均衡”(外交消息人士語)。日中的心理戰或進一步擴展開來。(共同網,1.18)


選後評論 

2016年1月18日 星期一

20160118 中國暨兩岸情勢日報


2016.1.18

專題:台灣大選與兩岸關係


官方說法



未來立院開議後,將優先推動《兩岸協議監督條例》,確保兩岸交往鞏固在法治的基礎之上。蔡英文稍早表示,面對大陸,關鍵在「溝通、溝通、再溝通」。她進一步闡述,溝通不只是坐下來談判,而在做了什麼事,讓對方能夠理解你的善意。對岸在這次選舉,是非常克制的,像這樣的體會理解跟善意,就是最好的溝通。她並說,這次選舉有感受到對方善意。蔡英文認為,選前二天的周子瑜事件,並不是對岸要刻意操弄。她也透露,在選前之夜結束後看到周子瑜道歉的影片,一度難過得掉下眼淚,她任內絕不允許任何台灣人為了自己的認同而道歉這種事再度發生。(壹週刊,1.18)


[兩岸部分]我曾經多次承諾,將會建立具有一致性、可預測性、可持續的兩岸關係。做為中華民國第14任總統當選人,我要在此重申,今年5月20日新政府執政之後,將以中華民國現行憲政體制、兩岸協商交流互動的成果、以及民主原則與普遍民意,做為推動兩岸關係的基礎。我也會秉持超越黨派的立場,遵循台灣最新的民意和最大的共識,致力確保海峽兩岸關係維持和平穩定的現狀,以創造台灣人民的最大利益和福祉。 我也要強調,兩岸都有責任盡最大努力,尋求一個對等尊嚴、彼此都能夠接受的互動之道,確保沒有挑釁,也沒有意外。今天選舉的結果,是台灣民意的展現,中華民國做為一個民主國家,是2300萬台灣人民的共同堅持,我們的民主制度、國家認同、與國際空間,必須被充分尊重,任何的打壓,都會破壞兩岸關係的穩定。(民進黨新聞稿,1.16)


[勝選感言兩岸部分]維持台海安全及兩岸關係的和平和穩定,是大家共同的期待,也是兩岸要一起努力的事。「維持現狀」,是我對台灣人民以及對國際社會的承諾,我一定說到做到。我也向大家保證,未來我處理兩岸關係,會積極溝通,不挑釁,也不會有意外。(民進黨新聞稿,1.16)


本次選舉體現台灣民主政治成熟發展,國內各界及中國大陸等應尊重台灣民主制度常態及台灣人民的選擇;同時應持續推動兩岸關係的和平穩定發展。 陸委會強調,過去8年來,政府推動兩岸關係良性互動,為台灣社會經濟發展及對外關係創造正面價值與成果,國際社會亦多予肯定。陸委會表示,台海和平繁榮符合各方利益,也是國人期待,兩岸雙方都有責任努力維護。 針對未來兩岸關係發展,陸委會重申將致力在「對等、尊嚴」原則上,維護兩岸的和諧與安定,同時也認為兩岸和平穩定之制度性發展應延續傳承,並在過去互動基礎與獲致成果上,持續推動兩岸制度化協商、官方互動與深化各領域交流合作,促進瞭解、累積互信,共同維護台海與區域和平與穩定。陸委會也期許朝野凝聚共識,秉持「以臺灣為主,對人民有利」核心價值,務實處理兩岸議題,以增進與保障民眾權益福祉,並為台海長期和平及臺灣繁榮發展創造有利條件。(陸委會官網,1.16)


近8年來,兩岸雙方在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的政治基礎上,與兩岸同胞攜手開闢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道路,建構兩岸交流合作制度框架,增進兩岸同胞福祉,保持了台海和平穩定。這一良好局面得來不易,需要倍加珍惜。我們的對台大政方針是一貫的、明確的,不因臺灣地區的選舉結果而改變。我們將繼續堅持“九二共識”,堅決反對任何形式的“台獨”分裂活動。在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重大原則問題上,我們的意志堅如磐石,態度始終如一。我們願意與所有認同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政黨和團體加強接觸交流,與兩岸同胞一道,維護兩岸共同政治基礎,維護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和台海和平穩定,共創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未來。/參見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說法。(人民日報頭版,1.17)


美國祝賀蔡英文博士於台灣的總統大選中贏得勝利。我們也祝賀台灣人民再度展現其健全民主制度的實力,進行再次的和平政權轉移。 我們和台灣人民均深切期盼兩岸能維持和平與穩定。我們期待與蔡博士及各政黨領袖合作,促進美台之間的諸多共同利益,並進一步強化美國和台灣人民之間的非官方關係。 美國感謝馬英九總統致力與美國發展堅實的夥伴關係,也讚賞他近年為改善兩岸關係所採取的具體措施。我們希望馬總統的政府與即將上任的政府能進行建設性的合作,以確保政權的順利轉移,並持續促進區域的和平與穩定。/美國國安會發言人柯更斯(Myles Caggins)16日發佈聲明,恭喜蔡英文贏得台灣的總統大選。(AIT、自由時報,1.16-18)


安倍首相出席參議院預算委員會時表示,「台灣是日本自古以來的老朋友。除了享有自由的言論,通過總統選舉來決定領導人,我認為是台灣自由與民主的證明。再次,我要對蔡英文女士的勝利表達衷心的祝賀。今後,期待日本與台灣能有進一步的合作與人民交流。」(民報,1.18)


1.我表示對蔡英文的祝賀,也對此次大選可以順利實施,,代表台灣的民主制度深化意義表達讚許。 2.台灣對日本來說,是共享基本價值觀、緊密的經濟關係及人民往來的重要伙伴及朋友,日本政府將繼續維持日台間非官方的務實關係立場, 持續加強日台間的合作及更密切的交流。 3.對台灣問題,日本政府期待雙方當事者能用直接對話方式和平解決問題,以便對區域和平及安定做出貢獻。(外務省官網,1.16)


2016年1月15日 星期五

20160115 中國暨兩岸情勢日報


2016.1.15


專題:台灣大選 

路透社報導,蔡英文當選可能會令華盛頓擔憂造成兩岸關係有惡化的風險。華府「新美國安全中心」專家克羅寧說,蔡可能當選總統一事,讓美國又得面對「一個嚴肅的外交政策議題」。對此蔡英文表示,感謝美國對台灣民主選舉的關注,也感謝美國政府宣示要跟新政府合作,將與各方一起努力共同維持台海和平。蔡也表示,一旦選後就會啟動對外溝通。(自由時報、蘋果日報,1.15) 


蔡英文14日在高雄市受訪時表示,當選會立即啟動對外全面溝通,包括與友邦和中國進行溝通,穩定選後政局。吳釗燮預定選後,於18到21日間訪華府,19日上午並在CSIS發表演說,主題為「評估台灣2016年大選的結果與涵義」;其此行也將安排會晤白宮、國務院等政府官員。(中國時報,1.15) 


美國國務院發言人約翰柯比14日在例行記者會上說:「如同對其它選舉一樣,美方希望台灣人民能通過投票箱表達他們的意見,並希望選舉公平、透明。」 美國副國務卿布林肯14-21日將出訪日、緬、韓、中,20-21日前往北京與中國外交部副部長張業遂進行第二次的期中「戰略安全對話」、會晤國台辦主任張志軍。美國前副國務卿伯恩斯選後也將前往台北,會晤總統馬英九、總統當選人。/參見美副國安顧問:美尊重台灣選舉結果。(VOA中文、聯合報,1.15) 

阿米塔吉:台灣不再是中美關係的地雷

美國前副國務卿阿米塔吉14日對BBC中文網表示,他不再認為台灣是中美關係之間的阻礙。蔡英文的6月行程,對所有華盛頓的朋友們都清楚地表示了她可以處理兩岸關係,她不會讓兩岸關係出現意外,以及她會維護大部分台灣人民的意願。(BBC中文,1.15)

2016年1月14日 星期四

20160114 中國暨兩岸情勢日報


2016.1.14


專題:「顛覆國家政權」 


律師13日表示,維權律師王宇被以顛覆國家政權罪正式逮捕,她的丈夫包龍軍則被以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正式逮捕。兩人已經被監視居住長達6個月。早前另外5名律師和1名助理已經被公安正式逮捕。上述8人都是在去年7月大規模打壓維權律師的行動中被拘留。/參見紐時中文報導。(南早中文,1.14) 


中國外交部證實,瑞典男子貝肯里奇涉嫌從事危害國家安全的行動,北京有關部門正在審查案件,會依法保障外國人合法權益,也會為瑞典領事館執行領事職務提供便利。但該名男子的中國籍女友據報也告失踪。他所在人權組織「人權衛士緊急救援協會」週三表示,北京拒絕瑞典使館與其聯繫。(南早中文、法廣,1.13-14) 


[環時社評]「浦(志強)也是律師,名氣比此案7人大得多,對他的審判都能嚴格依法進行,其他涉案律師和助理又有什麼值得不顧證據給予特別“嚴厲打擊”的呢?此外,一些境外勢力對這少部分“人權律師”特殊關照…」(環球網,1.14) 


美國國務院副發言人馬克·托納在例行記者會上說:「美國敦促中國撤銷這些指控,並立刻釋放這些律師和像他們一樣因爭取維護中國公民權利而被捕的其他人士。」(VOA中文,1.14) 


專題:台灣大選

2016年1月13日 星期三

20160113 中國暨兩岸情勢日報


2016.1.13


專題:中國人權 

中國北京鋒銳律師事務所的多名律師及其助手被當局正式逮捕:周世鋒、王全璋、李姝雲、謝陽、李和平助理趙威,部分罪名為涉嫌「顛覆國家政權」。(逮捕通知書)另一律師謝燕益也以同罪名被 逮捕。趙威很可能是目前全中國最年輕的政治犯。自2015年7月初起,超過280名維權律師、維權活動人士陸續被當局傳喚、抓捕收押,又或不知所終,與鋒銳律師事務所有關的佔至少38人。(BBC中文、維權網、VOA中文,1.11-13)


業內人士:「他想要的是一份記載了數千名內地客人姓名資料的名單」,他認為這份名單是「大陸想要蒐集的罪證」。銅鑼灣書店常年做內地自由行遊客生意,亦積累了穩定的客源,與這些客人資料的名單。知情者告訴記者,「非法經營罪」是最有可能用來控告書店職員的罪名。/參見:貝嶺:寒蟬效應中的香港政治書熱。(端傳媒、紐時中文,1.13) 


美國會外交事務委員會亞太小組12日就CECC的2015年中國人權年度報告進行聽證[官網],回顧了中國在宗教自由、計劃生育、 言論自由等方面存在的問題,並更新了香港民主、二胎政策等的新事態。小組主席邵建隆(Matt Salmon)和出席的共和黨籍眾議員史密斯(Chris Smith)都指出,美國不能因為重視與中國在經濟等領域的合作,而忽略了中國的人權問題。(VOA中文,1.13) 

(蘋果日報,1.13) 


專題:台灣大選 


BBC報導指經濟是台灣大選的關鍵議題,《華爾街日報》稱執政的國民黨失去新世代民心,《華盛頓郵報》指北京當局坐立難安,《海峽時報》認為選後兩岸關係短期將有波瀾,而數千名香港民眾也來台觀摩民主選舉。(蘋果日報,1.13) 

2016年1月12日 星期二

20160112 中國暨兩岸情勢日報


2016.1.12


專題:中國經濟 


[評論]好消息是,中國經濟這些數據似乎不夠糟糕。壞消息是,我也許會錯,因為危機在全球蔓延的情況,似乎通常會比數據反映的情況更糟糕。更壞的消息是,如果中國確實會給世界造成巨大衝擊,那麼我們還沒準備好應對相關後果。雖然中國自身面臨大麻煩,其他國家受到的影響應該是可控的,但各國的經濟周期通常似乎比「應有水平」更加同步,我擔心中國可能會以粗略的計算無法體現的方式,輸出其面臨的問題。/參見史迪格里茲:中國未提振需求 經濟恐加速下滑。(紐時中文、自由時報,1.11-12) 


[評論]中國經濟減速、美元美息回升,導致國際資本流入中國造就繁榮的循環逆轉,中國國內的資本,產生離開中國轉投美元資產的衝動。資本出走,乃是近來人民幣貶值壓力上升的底蘊。北京一直在燒外儲來挺人幣。若沒有犧牲外儲,人幣便下跌得更厲害。這個趨勢持續,中共遲早會陷入兩難:如放手讓人幣自由下滑,演變成雪崩式貶值,近年累積了大量美元外債的國企將會破產;如繼續干預挺幣值,外匯儲備便會加速蒸發,更大的經濟災難便無可避免。/參見:外媒稱中國已動用5130億美元支撐股匯市,相當於外匯儲備在一年內減少13.4%。(明報、參考消息,1.11-12) 


似乎是為了印證「不是熔斷惹的禍」這一說法,昨天,指數熔斷制度暫停的第二個交易日,A股再次暴跌至熔斷閾值,兩市再現千股跌停。自1月4日開盤至今,6個交易日內,A股3天上演千股跌停,開局之慘澹史上罕見。/參見中國股市大跌殃及亞洲市場。(中國經濟網、FT中文,1.12) 


股價下跌的根本原因是資本迅速外流。較中國相比限制較為寬鬆的香港等境外市場的人民幣行情反映出經濟的扭曲。最近對中國經濟前景的警惕感出現增強,境外的人民幣匯率大幅低於大陸的人民幣匯率,兩者差距在擴大。(日經中文,1.12) 


2016年1月11日 星期一

20160111 中國暨兩岸情勢日報


2016.1.11


專題:“Disappearance of HK” 


支聯會昨午發起遊行,聲援失蹤者及促請當局交代5人下落。多名立法會議員與泛民人士都有參與遊行,前政務司長陳方安生批評李波事件對「一國兩制」的破壞甚於《基本法》第23條立法事件。/參考陳方安生、戴耀庭、黃之鋒等幾位合拍的視訊:李波失蹤…香港失蹤。(明報1.11、YouTube 1.9) 


[評論]中央應該重申絕不允許這類白色恐怖事件發生,因為,過去確實曾發生香港人被綁架返內地的恐怖事件。[指2013年9月潘維曦夫婦被人強行擄返內地禁錮、之後再被公安拘捕的案件。]2013.12.3的南方都市報報道,聲稱「潘維曦近日在香港被廣東警方拘捕」。香港警方將證據交廣東當局近兩年了,至今石沉大海。(明報,1.9-10) 


歐盟發表聲明關注中國執法人員涉越境行動,香港一國兩制及言論自由受威脅,促請中國及香港按法治原則調查及澄清5人失蹤的內情。/美國國務院發言人表示,事件「令人不安」。(香港蘋果、BBC中文,1.9) 


自12月30日失踪至今的李波,據報向太太蔡嘉蘋發去第二封信,還有一段露面視頻,他重申返回內地是個人行為,不明白為何有人藉此大做文章,「我還怎麼回香港?」有建制派人士在電台節目上指,李波事件與內地政爭有關,港人毋須人人自危。/參見VOA解讀。(南早中文,1.11) 


2016年1月8日 星期五

中共黨政情勢觀察


蔡中民(政治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
2016.1.8


對外界而言,中共的政局發展與變化始終是一個難解的謎,但透過觀察其內部的人事安排,可略窺一二,亦可相當程度釐清政治運作的邏輯。習近平於2012年的十八大開始掌權,第一要務即是大規模地打擊貪污腐敗並且推行黨建運動,許多官員紛紛落馬,不但使中共政局氣象一新,也讓習得以將政治權力集於一身。按往例可能的「習李體制」並未成形,而「習體制」的確認連帶使下一代最高領導人的產生方式與人選亦不再有規矩可循。

然習如此強勢的作法與看似定為一尊的領導風格,卻也帶來政局動盪的隱憂。這種高壓式的反貪運動目的是打擊政敵與鞏固權力,儘管就結果來看頗獲社會好評,但如何合理地進行人事甄補,進而全面有效地掌握國家機器,將勢習亟需處理的第一要務。同時間,持續不斷的反貪運動也可能引發政敵更激烈的反彈,習曾遭暗殺的傳聞幾乎已確認,加上不時傳出的中共內部政治鬥爭之消息,在在顯示習並未真正收服人心。

此外,大陸近年來面臨經濟成長速度放緩,宏觀調控政策並未收效,政府積極介入市場運作的作為,突顯目前施政的困境,盡管中共提出一連串政策方向,從「全面深化改革」、「依法治國」到「十三五規劃建議」,多大程度能獲得落實還有待觀察。

本文就以下三個面向:政治甄補與打擊貪腐、政經運作、中央與地方關係,進行分析並提出未來觀察方向。


20160108 中國暨兩岸情勢日報


2016.1.8


焦點:「被中國人」


[評論]李波事件已超越港人的中國國籍問題,是「一國兩制」是否還能給予港人足夠的法律保護,不用擔心他們在香港所作的合法行為,會有可能被秋後算帳,在回到內地時,以違反《中國刑法》而被拘控的問題。/參見:解密內地公安和香港警察合作機制。(端傳媒,1.7-8)


[評論]如今,一國「兩制」這條線不見了。今天發生在香港的事,猶如三十二年前台灣的江南案。台灣人別以為事不關己。過去,和香港一樣,台灣人在中國境外若有「不維護國家主權」言行,進入中國可能被逮;如今,誰保證你在維多利亞港前看夜景時不會被「請」回祖國「配合調查」?甚至,你在台北一○一前就會「被失踨」。(新新聞,1.6)


環球時報就李波失蹤事件連續發表社評,為內地解簽辯護,甚至稱全世界的“強力部門”都有辦法“規避法律,讓一個被調查者配合調查、開展工作”。此言觸犯大忌,惹有關部門不滿,斥《環時》“幫倒忙”,質疑中宣部有意“拆爛汙”,事件已告到中共最高層。/香港支聯會10日下午遊行至中聯辦促內地放人。/何頻分析,如果是為了阻止這本書的出版,效果是適得其反,所以他懷疑是習或親信所為。(博聞社、香港蘋果、VOA中文,1.7-8)


對法律學者和人權團體來說,李波及他同事的情況,是中國政府機器之手不斷延長的最新例子。隨着中國經濟實力的增長,中國似乎越來越願意超越自己的法律管轄範圍行事。孔傑榮說,這不僅是中國法律波及範圍的延伸,也是中國無視法律做法的影響範圍的延伸。(紐時中文,1.8)


焦點:熔斷之殤

享年四天 A股熔斷機制的坎坷一生

熔斷機制雖然經過一輪意見徵集,但是業界對交易持續性和流動性的擔心最終並未在方案中充分體現,最終成為一項“懷孕半年,享年四天”的短命政策。A股熔斷機制生效第七日的深夜,中國證監會宣佈暫停該機制,但強調熔斷不是股市大跌的主因,機制沒有發揮到預期效果。消息人士稱,熔斷機制是去年末由中證監主席肖鋼拍板上馬的,毋須經國務院審批。/又見工商時報整理(財新網、南早中文,1.8)


2016年1月7日 星期四

20160107 中國暨兩岸情勢日報


2016.1.7


焦點:「首先是中國公民」


銅鑼灣書店5人「被失蹤」案件引起國際高度關注,香港文化及出版界10多個團體昨連署促當局徹查,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蔡英文昨也呼籲港府和北京當局保障香港的言論自由。(蘋果日報,1.7)


[評論]從李波的電話內容,從官媒三度表示李波在大陸協助調查,從被中共官媒確認的傳真信說「返回了內地,配合有關方面調查」,從外長王毅強調李「首先是中國公民」,李波在大陸被扣查已獲中共官方證實。香港特首、高官、建制派卻叫大家不要過多猜測,不是當市民儍瓜乎?(香港蘋果,1.7)


[評論]中國外交部的表態,是把他國的國籍法不放在眼內。只要你曾經是中國籍,又在中國的勢力範圍,他都可以通過宣佈「你本來的國籍」來將你現在的國籍剝奪,徹底將你的身家性命財產「中國內政化」。一日中國籍,終身中國籍。(網誌,1.6)


[評論]從很多事件中可以看到,採取對當事人「被失蹤」的方式來蒐證,是中共非法辦案的慣技。中共跨境執法,又何嘗限於香港?早在2002年6月就有中國民運人士王炳章在越南遭擄回大陸的事件,又有維權律師王宇的女兒包卓軒以及兩位維權人士唐志順、幸清賢在緬甸被擄走事件。最近銅鑼灣書店的另一負責人桂民海不也是在泰國被擄走嗎?中國同周邊擁有主權的毗鄰國家的國界已不足以限制中共的活動,更遑論香港。(端傳媒,1.6) 


2016年1月6日 星期三

20150106 中國暨兩岸情勢日報


2016.1.6


焦點:香港書商案


銅鑼灣書店股東等五人接連失蹤,至今下落不明。5日開始訪中行程的英國外相哈蒙德在與王毅共同召開的記者會上說,李波持有英籍護照,英方已要求香港與中國當局協助探查李波下落。中方並未證實李波等人正被內地執法人員扣查,但王毅表態稱,李波「首先是中國公民」,警告各方勿就此案對中方作出「無謂猜測」。去年11月在泰國失蹤的「巨流傳媒」股東桂民海是瑞典籍公民,瑞典外交部發言人表示,會「非常嚴肅看待」桂民海失蹤,瑞典執法部門正跟進此案。(BBC中文、南早中文網,1.5-6)

股東李波「親筆信」未釋港人疑慮,金融界立法會議員吳亮星卻引述朋友訊息,指「五條書局友」偷渡回內地宿娼嫖妓被捕,言論一出即惹眾怒。據知,各大親北京社團,昨日曾同步瘋傳這段「朋友短訊」,有收訊者懷疑背後由中聯辦發功。對此泛民直言不足為奇,因為事件已經令港人甚至國際社會,皆質疑北京是否開始逐步破壞一國兩制,所以要出手扭轉輿論導向,而北京一向手法是將不同刑事罪名加在異見人士頭上。(香港蘋果、明報,1.5)


[評論]李波事件被視為北京破壞香港的言論自由及自治,也反映中國越來越大膽試圖追查及越境綁架異見人士,如桂民海、民運人士王炳章、維權律師王宇之子等。儘管對中國的貿易、南海等議題要保持耐心,但對於中國在境外尋求全面控制的行為不應容忍。/參見WP相關報導:12。(華盛頓郵報,1.5) 


2016年1月5日 星期二

20160105 中國暨兩岸情勢日報


2016.1.5


觀點分享


[評論]反腐、集權、經濟下滑,使得習近平面臨反對勢力的挑戰。如果蔡英文當選,會被解讀是習近平在對台工作上的挫敗,將成為這些「反習勢力」反撲的突破口。為了解除這顆「116炸彈」,一方面他以「馬習會」對內展示,做到了有史以來兩岸關係的最大突破,取得歷史地位;另一方面,積極淡化蔡英文的台獨色彩,因此對台工作沒有失敗,選後也不會「急凍」兩岸關係。習近平與蔡英文是相互需要,彼此都有一定默契,雖然非常脆弱,但都不希望破局。蔡英文是「批馬不批習」,習近平是「批獨不批蔡」。(自由評論網,1.4)

[評論]馬習會、習近平整頓涉台機構、紫光三個大事件湊在一起,其間邏輯處處矛盾,理路難以釐清,可見得,現在兩岸關係既不是走到深水區,也不是退回到淺水區,而是被捲進亂流區。不管紫光事件怎樣落幕,兩岸關係很可能將處在經濟關係愈來愈緊張、而北京在政治上對台灣又持續放寬的態勢,未來情勢發展將會和過去8年來,紅藍綠共同定調的中國經濟讓利政治逼台灣入深水區的認識,完全背道而馳。/參見林濁水:民調封關前選情分析。(美麗島電子報、自由評論網,1.4)


[評論]這次選舉最重要的意義,不在於個別政黨的興衰起伏,而在於這將是台灣社會開始思辯,並形成新的生活觀和價值觀的起點。從這次選舉開始,將有愈來愈多的人以自己相信的生活觀和價值觀來參與政治。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會不可避免地把兩岸關係當成一個重要的指標來審慎檢視。但中國大陸不必把這些審慎檢視看作兩岸關係的倒退,也不必將之與所謂的反中畫上等號。(蘋果日報,1.5)


[評論]蔡英文在競選期間刻意模糊自己的一些主張,兩岸方面的政見更是抽象派,國民黨想盡辦法要證明蔡是深綠台獨,甚至愚蠢地照搬北京的思路、語彙,強調九二共識有多重要,不但有失格調,更減損對民眾的說服力;蔡則以「維持現狀」四字訣順利脫身,不與國民黨糾纏,在美中台三角架構中,至少已暫時讓多數台灣人民不害怕,華府可接受,北京她則以不激怒設法周旋。(蘋果日報,1.5)


2016年1月4日 星期一

20160104 中國暨兩岸情勢日報


2016.1.4


中國觀察
中國對外
中國與台灣

20160101 中國暨兩岸情勢日報


2016.1.1-3


中國觀察

20200703 中國情勢暨兩岸雙週報:進化中的中國資訊戰與中共統戰制度剖析

中國暨兩岸情勢雙週報 http://x-strait.blogspot.tw 民進黨中國事務部 2020.07.03 編注:本期雙週報是根據上期「進化中的中國資訊戰」 進行剖析並附上參考圖。 進化中的中國資訊戰 林雨蒼、沈伯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