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中國事務部 2015.7.31
目錄
【評論】
【中國觀察】
【中國與世界】
【中國與台灣】
評論
今年的北戴河會議主軸,據推測是經濟、維穩與人事。經濟,第13個5年計畫(2016-2020)即將出臺,需要論證;維穩,疆藏與香港的不滿與獨立意識上升、經濟衰退與社會不公引發的民怨,皆嚴重威脅中共統治的合法性,需有新對策;人事,習近平藉由反腐肅貪,新四人幫「薄熙來、徐才厚、周永康、令計劃」已然瓦解,江澤民與胡錦濤早已淡出權力核心,剩下的殘餘勢力並不足以構成威脅,是習近平進行人事搬風、換血的好時機。
而一旦內部經過整頓後,接著的大戲是習近平九月的訪美與出席聯合國會議,這是中國凸顯與美國形成兩強(G2)共治世界格局的時機。稍早前,六月下旬副總理汪洋一行與美國進行第七輪的戰略與經濟對話,達成了戰略、經濟與人文共三百多項的合作案,接著,七月上旬,習近平與俄羅斯、印度、巴西與南非領袖進行金磚五國峰會。依此次序,北戴河會議不僅有為深秋的五中全會定調,也有為九月習近平出訪,凝聚內部共識以壯聲勢的用意。
美國很清楚中國強調「名先於實」,以及有了「名」就會得寸進尺要求兌現「實」的習性。對於習近平而言,策略上他希望得到「名」,但只要這次的訪問受到高規格接待,只要中美之間的戰略、經濟與人文的合作案結得夠廣、夠深,就算未得此名,卻也實質上達到大國關係的境界,便有階段性的成果。
如果這個推估實現了,那麼,未來台灣的國際生存空間可以想見將更受限,而中美的經貿合作一旦更緊密,台灣將會被更高度地納入三角的分工體系之中。是以,考慮台灣未來長程的發展與生存,可能必須同時走兩條路線:一方面,對於無法避免的「美中台」分工,台灣應力爭上游,加強攻頂,以求維持較高的自主性與自由度;另方面,政府應利用其手頭握有的公共資源,積極尋求在社經文教等領域的「脫離中國」作為,讓台灣的國際生存命脈多一些新生出路,其中尤其強化與美國和日本全面的實質關係,以維持「中國」與「國際」之間的平衡。
一枝草,一點露。沙漠與深海都可以長出生物;中國以外的市場再難,也應開發。事在人為。既有的中國市場需持續經營,但新的生機也需開拓,才能分散風險。人民趨利,如水走下,政府不可也不應阻擾兩岸交流,但卻可以挖深通往國際的溝渠,引領民間資源往另條路走。政府不需直接介入民間的交流,但可間接提供資訊、平臺、網絡、媒合、教育、培訓、後勤服務等資源,使民間的「脫中」行動得以順利開展。
實踐「脫中」的理想,香港和新加坡的經驗可以藉取,其中「英語」的普及與深化是關鍵。英語的普及化使得香港與新加坡人不僅可以逐鹿中原,又可以輕易擁抱世界。台灣從1980年代初就開始喊國際化,而今國民的英語水準卻遠遠落在國際標準之後,教育部與教育界菁英沒有理由卸責。
實際上臺灣民間已有此意識,並尋求自力救濟,政府部門不應麻木不仁。看看中國政府採取與美國大幅度交往的作為,相形之下,台灣政府在對美與對日關係的經營上,過度保守與謹慎,令人不敢恭維。看中國在國際化的進取心,台灣掌權者不應空有憂患意識,行為上卻仍一派因循舊制,無所作為。(自由評論網,7.31)
由於有不少事態急需解決,中國領導人將在下週召開北戴河會議,時間較往年提前最少一周。消息人士說,經濟增長放緩和股市動蕩等一系列緊急事件,很可能會較往年提前召開。而習近平9月訪美的行程,也可能是會議提前召開的其中一個原因。(解局中共:一張圖讀懂神秘的北戴河會議)(南華早報,7.31;多維網,7.27)
中國最高層今年多番為統戰工作“升格”,最新動作是成立中央統一戰線工作領導小組。以兩名副國級高官執掌統戰部、《中國共產黨統一戰線工作條例(試行)》、中央統戰工作會議召開為標記,這已經是今年至少第四次“升格”統戰工作。(南華早報,7.31)
“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並通過中央軍委紀律檢查委員會《關於對郭伯雄組織調查情況和處理意見的報告》,決定給予郭伯雄開除黨籍處分,對其涉嫌嚴重受賄犯罪問題及線索移送最高人民檢察院授權軍事檢察機關依法處理。”(新華社,7.30)
議員、活動人士以及藝術界知名人士紛紛批評英國政府拒絕向中國異見人士和藝術家艾未未發放6個月商務簽證,使他不能在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訪英期間到訪倫敦。(FT中文網,7.31)
下午,在聽取國際奧委會評估委員會的評估報告後,國際奧委會委員將投票選出冬奧會的主辦城市。投票結束後,國際奧委會將舉行宣佈儀式,由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宣佈主辦城市,隨後與主辦城市簽署《主辦城市合同》,並與主辦城市聯合舉行新聞發佈會。(中評社,7.31)
CSIS的亞洲海事透明度倡議(AMTI)計畫今天公佈最新資訊,,中國在永暑礁建造約3000公尺的跑道將完工,屆時在南海的空中戰力更完善,可起降海上巡邏機、戰鬥機甚至轟炸機。中國作為第5個建造簡易跑道設施的國家、建設能力「後發先至」,且是所有在島礁上建跑道國家中、唯一可以起降轟炸機的國家。(中船重工:航母、核潛艇等重點工程任務進展順利、中國近來在南中國海頻繁軍演為哪般? )(中央社,7.31;CSIS網站,7.30;環球軍事網,7.30;VOA,7.30)
針對南海爭議,美國國防部副部長席爾萊特,在CSIS論壇上指出,針對中國在南海填海造陸,美國希望得到歐盟更多有力的聲明行動支援。但歐盟駐華盛頓大使歐蘇利文謹慎回應,表示雙方目標雷同,只是老講同樣的話有時未必有用。(自由時報,7.31)
中國國防部發言人說,據中俄雙方共識,中俄兩軍將於8月20日至28日在彼得大帝灣海域、克列爾卡角沿岸地區和日本海海空域舉行代號為『海上聯合-2015(II)』的聯合軍演。(南海軍演 規模如福克蘭戰役)(中國國防部官網,7.30;旺報,7.31)
中國國防部發表聲明表示,日方公開指責中方油氣開發活動「帶有軍事目的」,是反複進行的無理糾纏,目的是要製造和渲染「中國威脅論」,為其國內通過新安保法案製造藉口,敦促日方停止這種作為,避免人為製造對立和緊張,日方無權說三道四。(旺報,7.31)
來自中國、美國、英國、日本、德國等全球最重要20個大國頂級智庫代表、部分政要及500多位聽眾匯聚北京,參加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G20國家智庫論壇(T20),就“全球治理與開放型經濟”主題展開討論,探究全球經濟增長面臨的問題與對策。(大公網,7.31)
台灣總統馬英九的國民黨在民調上每況愈下,曾要求正式承認台灣獨立的民進黨,預料將輕易贏得明年一月的大選。而北京在南海的強勢挑釁,已改變美國的戰略考量,該文說,對美國而言,維持台灣的實質獨立,現在不僅是道德與法律的問題,也是戰略的必要。(華盛頓時報,7.29)
台灣將來無論由誰當家,都可能為兩岸關係帶來影響,相信美國與台灣,以及將來的總統,都希望有穩定及合作的關係。但不確定的因素在於北京會如何反應,各方都有工作要做,增加對話,確保溝通合作,以及台海未來不會關係緊張。(中央社,7.31)
福建省水利廳28日召開金門供水工作領導小組會議,確定10月中旬舉行金門供水工程開工儀式,並爭取明年10月完成總體工程建設;但金門的海底管線工程則要到年底才進行公開招標,完工日期未定。由此可知,金門引水工程是否能如期在2017年完工,仍是未知數。(旺報,7.31)
柯文哲說,雙城論壇就由雙方繼續協商,細節很多,就交給幕僚處理,雙方會留下對口單位,北市府就由參議饒慶鈺作窗口。會中上海方是否希望對「九二共識」有進一步表達?柯表示,對方當然會表達想法,但他還是相信「一五新觀點」是將來兩岸交流的新基礎,就是互相認識、互相瞭解、互相尊重、互相合作。(接待組別惹議)(中國時報,7.31;旺報,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