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9日 星期五

中國811新匯改實施的原因探析


盧俊偉(台灣經濟研究院副研究員)
2015.10.9
2015.10.13更新


今年8月11日中國人民銀行宣佈「完善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形成機制」措施(下文簡稱811新匯改),將原本由官方指導的人民幣中間匯價改為參考前一日銀行同業外匯市場收盤價,增加匯率市場化程度,同時連續兩天下調人民幣匯率中間價3.5%,創下1994年人民幣匯率併軌以來兩日內最大跌幅。

對於中國政府放手讓人民幣重貶的原因,目前說法眾多,其中一個相當普遍的說法是中國為了提高出口競爭力以挽救低迷的經濟,因此決定讓人民幣重貶。主張此一「貨幣競貶」論者援引了中國出口下滑的數據予以佐證,認為今年與去年同期相比,中國出口量趨於下滑,再加上亞洲鄰近國家貨幣貶值,因此中國政府期望透過人民幣貶值來降低出口價格,以提高中國出口競爭力。

然而,如果進一步檢視中國出口的市占率表現,即可發現人民幣重貶的原因並非主要著眼於提高中國出口競爭力,亦即並非「貨幣競貶」論。以美中貿易來看,自2005年7月匯改以來,2005年6月30日至2015年7月16日人民幣累計升值24.97%,但是自2005年~2014年期間在美國進口市場中,中國的市占率從14.5%提升至19.9%(圖1),而今年1~7月中國的市占率也皆去年同期提高(圖2),顯示在人民幣升值的情況下,並不影響中國在美國市場的出口競爭力。甚至與亞洲各國來比較,2005年~2014年亞洲整體在美國進口市場中的市占率亦由37%提升至43.2%,但是在亞洲對美國出口中,中國的占比份額即從39.4%提高至46%(圖1);換言之,儘管此一期間人民幣大幅升值,但中國對美國出口的成長卻較其他亞洲國家更快。此一貿易數據表現說明,認為中國政府放手讓人民幣重貶主要是為了提高出口競爭力的「貨幣競貶」論說法較難成立。




中國放手讓人民幣重貶並增加匯率市場化程度的原因,可分為短期與中長期考量。在短期考量因素方面,在整體經濟表現不佳的情況下,面對市場拋售人民幣資產的壓力,中國政府要維持官定價格的人民幣匯率機制,所需付出的財務成本已然過於龐大,因此乃放手讓人民幣重貶,同時更重要的是改革人民幣匯率機制,增加匯率的市場化程度。

在中國房地產和股市大幅下跌的情況下,再加上美國即將升息的預期心理,導致中國境內外投資者競相將人民幣資產轉化為其他幣別資產,形成資本外逃情勢,導致人民幣貶值壓力。在官定人民幣匯率制度缺乏市場彈性的情況下,中國政府原本要以確保人民幣不貶值來防止更大規模資本外逃的策略,其所需付出的財務成本越來越大,因此,中國不得不放手讓人民幣重貶,並且改革增加人民幣匯率的市場化程度,以回應人民幣匯率的激烈波動。

在中長期考量因素方面,在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的過程中,中國已逐步放寬資本帳管制,未來中國要提升貨幣政策自主性,就必須提高匯率波動的彈性。因此,繼去年3月中國人民銀行宣佈增加匯率彈性浮動區間,人民幣兌美元交易價浮動幅度由1%擴大至2%之後,此次811新匯改政策的內容重點即在於增加匯率的市場化、自由化程度,其目的係希望藉由增加人民幣於國際上「自由使用」的程度,以爭取讓人民幣納入國際貨幣基金(IMF)特別提款權(SDR)的貨幣籃(目前SDR貨幣籃包括美元、歐元、日元、英鎊四種貨幣)。一旦人民幣被納入SDR貨幣籃中,預估將增加各國將人民幣纳入外匯儲備的需求,有助於人民幣國際化程度的提升。

此一階段策略有別於過去憑藉著中國經濟快速成長的優勢使境外投資者因預期升值心理而增加持有人民幣資產,如今在中國經濟進行結構調整而邁入新常態的趨勢下,經濟高速成長的時代將不復在,要維持境外投資者持有人民幣資產的信心,讓人民幣納入SDR而成為國際儲備貨幣之一正是新一階段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的策略。因此,從中長期的觀點來考量,改革人民幣匯率機制、增加市場化程度,正是人民幣在推進國際化的進程中,為追求貨幣政策自主性所必須經歷的匯率彈性及資本帳開放之間的試驗磨合;811新匯改正代表著人民幣國際化將邁入新一階段發展的政策里程碑。


圖1、2005~2014中國與亞洲在美國進口市場中之比重


資料來源:U.S. Census Bureau


圖2、1~7月中國與亞洲在美國進口市場中之比重:2015 VS. 2014


資料來源:U.S. Census Bureau

參考資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20200703 中國情勢暨兩岸雙週報:進化中的中國資訊戰與中共統戰制度剖析

中國暨兩岸情勢雙週報 http://x-strait.blogspot.tw 民進黨中國事務部 2020.07.03 編注:本期雙週報是根據上期「進化中的中國資訊戰」 進行剖析並附上參考圖。 進化中的中國資訊戰 林雨蒼、沈伯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