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19日 星期二

20190319中國暨兩岸情勢雙週報:中國「兩會」與後軍改的共軍發展(蘇紫雲)

中國暨兩岸情勢雙週報
http://x-strait.blogspot.tw
民主進步黨中國事務部2019.03.19


中國「兩會」與後軍改的共軍發展



蘇紫雲(國防安全研究院副研究員)




2019年3月中國13屆政協、人大2次會先後召開年度會議,此一世所矚目的「兩會」主要議程設定,包括法政部門的司法檢察工作、行政部門的《政府工作報告》、審議政府預算等重大事務。雖說中國立法部門的運作徒具形式,目前仍缺乏實質的預算與立法權,但透過行政部門的相關報告文件,仍可探究中國以及中共的可能走向。特別是軍事事務所涉及的軍費增加、以及後軍改時代的來臨。



(一)中國軍費連續25年成長



在本屆人大的一系列政府工作報告中,除了美中貿易戰相應的工商政策與修法議題外,當以國防事務最為外界重視。國務總理李克強在隨即公布的政府預算報告中,2020年的國防預算達到1兆1,899億元人民幣(約5兆4,137億台幣),雖然比前年度增幅下降,但仍連續第4年以個位數增長。據中國官方新華社說法,在2016年之前中國軍費曾經連續五年保持兩位數成長,最近4年的年增率有所減緩。但總體觀察,中國軍費開支已經連續25年成長,2019年的軍費預算年增率為7.5%,略低於2018年的8.1%;2017年與2016年的增幅則分別為7%和7.6%,而在2011至2015年中國的軍費開支增幅更曾經連續五年保持在雙位數。其軍事支出僅次於美國成為全球第二大,2019年的軍費規模更是台灣國防預算的16.7倍。



關於國防預算的增加,全國人大會議發言人張業遂意圖淡化,表示中國國防預算成長是「合理和適當」,主要目的在「滿足國家維護國防安全和中國特色軍事改革的需要」。但在實際上,預算可說是政策的先期指標,中國軍費自1995年開始連年增長,各主要國家皆認為早已超出本土防禦的需求,再加上南海軍事化、組建海外軍事基地、大力建設藍水海軍、推進火箭軍的裝備換代更新等作為,在在凸顯北京對外兵力投射的戰略意圖。


(二)後軍改時代的共軍發展



中共軍委主席習近平對於軍改事務,將其統稱為包括「領導指揮體制改革」、「規模結構和力量編成改革」、以及「軍隊政策制度改革」的「三大戰役」。歷經3年的軍務調整,前兩項目標可說初步完成,包括軍委人事更替、深化軍兵種合成化、改組火箭軍、裁軍30萬人,軍事組織「撤并降改移」的組改也告一段落。這也可由最近的三次「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小組」會議都聚焦軍隊政策制度改革,這都說明中共歷來最大的軍改進入尾聲。



中國軍改的實際戰略目標,可由國務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看出,其重點為確保政治掌控「堅持黨對軍隊絶對領導的根本原則和制度,牢固確立習近平強軍思想、全面深入貫徹軍委主席負責制」,其次則是強化制度化,要求「深入推進政治建軍、改革強軍、科技興軍、依法治軍。加快國防科技創新步伐」。第三則是強調總體國防,主張「繼續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加強和完善國防教育、國防動員體系建設。深入實施軍民融合發展戰略,加快國防科技創新步伐。實際上而言,中共中央高舉各級政府要大力關心支持國防和軍隊建設,深入開展“雙擁”活動」,所謂「雙擁」的擁民、擁政的政治優位政策可說就是中國特色的軍文關係,過度講政治的特性,其實對於武裝部隊的專業發展將造成阻礙。


(三)裁兵強軍支持戰略利益


藉由軍費的增加以及軍改,可以預估進入20年代的解放軍將取得五大戰略能力,(1)地面部隊以合成旅為主力骨幹,以獲得更大的戰力與任務彈性;(2)海軍則將組成3艘航艦為核心的投射兵力;(3)空軍則以匿蹤戰機構成作戰主力,並藉「運20」運輸機組建戰略空運;(4)火箭軍除更新彈道飛彈外,並可能藉新式的096潛艦建構北冰洋的戰略核潛部隊,以取得更大的核威懾能力;(5)持續強化太空戰力,中國已是全球第二大的衛星擁有國,具有完整的遙測、通訊、定位星系,未來在此基礎上將強化即時的陸海監測能力,包括更高的解析度以及動態影像的觀測,使其戰略情報的取得更為完備。總體而言,中國一方面完善核威懾,另一方面則在傳統兵力取得區域型的戰略兵力投射能力,用以支托「一帶一路」的經濟戰略。以及連貫南海、印度洋以迄至紅海的海上交通線,以及維持非洲的安全利益。此一軍事能力將有效支持北京的國家戰略,並確保其在地緣政治上的綜合利益。



(以上言論不代表民進黨中央立場,僅為個人意見)


〔兩岸及國際未來重要議題行事曆〕



3月

18-22:民進黨總統初選領表登記

19:李明哲被捕兩週年

21-28:總統「海洋民主之旅」,出訪南太平洋三國(帛琉、諾魯、馬紹爾群島)

21:歐盟峰會

22-26:中國主席習近平訪歐(義大利、摩納哥、法國)

24:泰國大選

26-29:博鰲亞洲論壇

20190319中國暨兩岸情勢雙週報:民進黨須嚴肅面對北京的代理戰(顏建發)

中國暨兩岸情勢雙週報
http://x-strait.blogspot.tw
民主進步黨中國事務部2019.03.19


民進黨須嚴肅面對北京的代理戰



顏建發(健行科技大學企管系教授)




中國第13屆全國「兩會」(人大、政協會議)分別於3月3日與5日在北京召開。3月5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所做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對海峽兩國的關係固墨不多,卻在結尾特別強調,顯示其關鍵性。自然,其論述承襲自1月2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告台灣同胞書》40周年會的五點講話,也就是:(1)攜手推動民族複興,實現和平統一目標;(2)探索「兩制」台灣方案,豐富和平統一實踐;(3)第堅持「一中原則」,維護和平統一前景;(4)深化兩岸融合發展,夯實和平統一基礎;(5)實現同胞心靈契合,增進和平統一認同。



然而,由於中國面臨最立即而艱鉅的挑戰是經貿與民生的困難,在內外交迫、焦頭爛額的處境下,李克強有關台灣的報告內容是延續「習五點」、並附加抽象的語彙而已;要找具體的措施內涵,必須從其他的發言,抽絲剝繭,如下:



(一)1月6日,在1月2日習五點發表後,台灣中評網快評:「一國兩制」港澳方案形成過程中的許多經驗和做法,對兩岸未來探索「兩制台灣方案」,有借鑑意義的。香港回歸及基本法起草過程,吸納香港籌組預委會、籌委會、香港基本法委員會的運作經驗,可以作為參考。這類快評常反應官方的意向,值得留意。



(二)3月3日,中國全國政協主席汪洋說:「貫徹落實關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對台31條)情況與兩岸青年創業基地的發展;加強與台灣黨派團體、人士聯繫,堅定不移反對台獨。」此處值得關注的是,對比2018年俞正聲報告中的「民意代表」,「有關黨派團體、人士」顯示統戰對象更寬廣,而青年仍是主要對象。



(三)3月5日,國台辦主任劉結一說:「去年底推出的惠及台灣同胞的31條措施,深受廣大台胞歡迎,大陸將繼續為台胞做實事、辦好事、解難事,在民族復興的進程中,不會讓台胞缺席、掉隊。」;「大陸秉持兩岸一家親的理念,率先與台灣同胞分享大陸發展的機遇,逐步為台灣同胞在大陸學習、創業、就業、生活提供與大陸同胞同等的待遇。」顯然,統戰對象不僅止於台商,而擴及即將被吸引去中國學習、創業、就業、生活的台灣人以及目前已在中國的台灣人。值得注意的關鍵字是:逐步。這意味,優惠措施尚未完全到位,尚在發展中,而究竟有那些細節,宜持續追蹤。



(四)3月10日,習近平訪福建更進一步充實習五點中有關民生的第四點:「要積極推進兩岸經濟合作制度化,打造兩岸共同市場。兩岸要應通盡通,提升經貿合作暢通、基礎設施聯通、能源資源互通、行業標準共通,可以率先實現金門、馬祖同福建沿海地區通水、通電、通氣、通橋。要推動兩岸文化教育、醫療衛生合作,社會保障和公共資源分享,支持兩岸鄰近或條件相當地區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福建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建成台胞台企登陸的第一家園。」;「去年以來,我們推出『31條惠台措施』,福建實行『66條實施意見』,取得顯著成效,廣大台灣同胞都是受益者。要把這些措施落實到位,同時要聽取台灣同胞呼聲,研究還可以推出哪些惠台利民的政策措施,只要能做到的都要盡力去做。」就字面看,「福建沿海」的「兩岸鄰近或條件相當地區」應指涉廈門、福州、泉州、漳州等地。這些地方與台灣的經貿與「非經貿」,包括宗教、文化、教育、藝術、體育等等與台灣各縣市的交流,將是我們須留意的地方。



美國對中國在「經貿」與「安全」上的雙重壓制,已使習近平政權面臨內部檢討與外部壓迫的窘境。在此情況下,他對台不敢啟動軍事行動;畢竟,一個沒有充足的謀劃與後勤準備的攻台行動將使其更陷窘境,不符利益。但眼看2020民進黨總統大選選情受九合一地方選舉的挫敗而陷入低迷,北京勢必趁勢追擊,並強力扶植泛藍或「非綠」的競爭勢力進行代理戰。北京勢必傾全力介入,以彌補內外失分的困境,但其手法會更細膩與隱蔽。民進黨政府的國安單位首長如不能全力擁護領導中心,鐵腕行事而仍虛與委蛇,民進黨不僅可能丟掉政權,也會失去台灣。



(以上言論不代表民進黨中央立場,僅為個人意見)




〔兩岸及國際未來重要議題行事曆〕



3月

18-22:民進黨總統初選領表登記

19:李明哲被捕兩週年

21-28:總統「海洋民主之旅」,出訪南太平洋三國(帛琉、諾魯、馬紹爾群島)

21:歐盟峰會

22-26:中國主席習近平訪歐(義大利、摩納哥、法國)

24:泰國大選

26-29:博鰲亞洲論壇

2019年3月6日 星期三

20190306中國暨兩岸情勢雙週報

中國暨兩岸情勢雙週報
http://x-strait.blogspot.tw
民主進步黨中國事務部2019.03.06


「暗流:川普風格主導下的美中貿易談判」



吳嘉隆(AIA WEALTH 財務管理公司首席經濟學家)




二月下旬美中完成最新一輪的貿易談判,雖然基本格局仍然是「有進展,無協議」,但是談判延長了兩天,根據美國貿易談判代表賴海澤的話,「談判取得實質進展,但仍有大量工作要做」。隨後川普在白宮第二次接見劉鶴,並當場表示他沒有興趣與習近平簽沒有約束力的備忘錄。川普的意思是,要簽就簽正式的貿易協議。



然後,川普就啟程前往越南河內,進行第二次的「「川金會」」,時間是2月27,28日。現在的情勢是「川金會」的破局將影響到3月下旬的「川習會」。



我打算從「川金會」談到「川習會」,目的是透過對川普的談判風格的解讀,來展望3月下旬美中貿易談判的可能發展。



一、「川金會」破局:



「川金會」的背景是兩個議題的對撞與交易:北韓的完全去核與美國的解除全部經濟制裁。



美國所定義的「完全去核」有三個內容,就是「全面」(complete)、「可驗證」(verifiable),與「不可逆」(Irreversible)。「全面」是指北韓的所有核設施、核彈頭、核原料要全部銷毁。「可驗證」是指國際機構與人士可以進入北韓去查核、監督與封存。「不可逆」是指所有圖紙、數據、資料要銷毁,同時核武器的研究人員與核工程的相關人員都要移民海外,以確保北韓將來不會再製造核武器。



完全去核的實際操作有三個階段,首先是北韓如實報告,接下來是國際查核,最後是後期處理與銷毁。



「川金會」的第一天是在建立互信,在電視鏡頭下雙方在花園一起散步,態度親切,充滿笑容。第二天進入談判時,原先的規劃是川普與金正恩一對一先會談兩小時,各自只帶一個翻譯。之後再把幕僚找進來,開擴大會議。



綜合媒體的報導,情況是這樣的:金正恩提議,美國先解除全部的經濟制裁,交換北韓銷毁寧邊核設施。川普當場拒絕了。



川普說,我們不是講好要全面去核嗎?川普當場拿出一份情報,精確地說出除了寧邊核設施之外,北韓隱藏的其他核設施以及50顆核彈頭。所以,只是銷毁寧邊一個地方的核設施怎麼能說是全面去核呢?我們不是說好了嗎,是全面去核來交換解除全部經濟制裁?你只提寧邊一個地方,那就是沒有如實報告,就是不老實。金正恩當場傻眼、錯愕。



川普認為金提的是「小交易」,而且是「壞交易」。他提議一個「大交易」,也是「好交易」,就是北韓先全面去核,交換美國的解除全部經濟制裁。金正恩當場拒絕了。



於是川普對金正恩說,你還沒有準備好要全面去核,好來跟我做交易,於是握手走人,結束談判,結果談了15分鐘以後就破局了。然後雙方把各自的幕僚團隊叫進來,開一個更大的會議,大約是20分鐘左右,確認這一次沒辦法達成交易。合計整個過程大約35到40分鐘。然後金正恩立刻走人,川普則留下來單獨召開記者會。



川普在記者會場說,他要做對的交易,而不是快的交易,所以他不急。沒有交易比壞的交易要好些,所以他隨時準備從談判桌走開。這個原則對中國一樣適用。



二、「川習會」的展望:



川普等於是用「川金會」的破局來警告習近平:別想忽悠我,如果不接受我的提議,那我會堅定立場,寧可破局也不會急於簽一個壞協議。



問題是,一旦美中之間達不成協議,那兩千億美元的進口產品的關稅就要從10%提高為25%。



在美中貿易談判中,中方的策略一直是增加採購,以消減貿易順差,而美方的策略則是針對不公平貿易行為,提出「結構性改變」的要求。於是,單單增加採購根本滿足不了美方的底線。



結構性改變的重要內容是,停止竊取智慧財產權,停止強制性技術移轉,停止對國營企業的補貼,消除非關稅貿易壁壘,取消關稅,全面開放金融業與服務業等。



美方的觀點是,只要中國能做到全方位開放、全方位對等,那麼美國的產品與服務就可以長驅直入,貿易不平衡自然會大部分得到解決。



美方把談判的重點一直放在結構性改變之上,可見貿易戰的背後其實是科技戰:美方打貿易戰的真正目的,應該是放在保護智慧財產權,維持美國的科優勢,也就是針對「中國製造2025」而來。



要中國推動結構性改變,就相當於在中國推動「經濟法治」,因為美方現在特別重視立法的強制執行機制。中國的做法是,什麼協議都可以簽,只要不認真執行就好。美方看出中國的承諾缺乏可信度,有法不依,所以要求落實強制執行機制,就是協議的內容要具體明確,以便可驗證,一旦有違規,要可處罰,例如自動調高關稅的機制。



中國最近有在推動「外商投資法」,以及保護智慧財產全的相關立法,但是,暗流洶湧。因為美國了解重點在於執法。問題是,與市場經濟體制接軌的經濟法治,需要有獨立的司法,而後者已經被習近平公然拒絕。更重要的是,經濟法治與公平競爭會打擊「紅二代」的特權,也就是會打擊到以權謀私與權錢交易,所以會引來中共內部權貴集團的抗拒,何況取消對國企的補貼將威脅到中共的整個體制,會有政權危機,令習近平很為難。習近平如果屈服於川普的這些要求,相當於是簽下一個喪權辱國的協議,會被中共內部批判,真是有苦難言。



所以我的結論是,第一,川普的談判風格是在利益上堅持,在關係上放軟,然後不斷釋出可能談成協議的樂觀氣氛,把破局的壓力丟給對方。第二,過去三個月的美中貿易談判之所以會「有進展,無協議」,是因為美國的要求相當嚴厲,合理估計美國所提的結構性改變的議題沒有辦法取得真正的突破。川普自己心中也有底,所以,拿「川金會」的破局來警告習近平,等於是為3月下旬「川習會」的可能破局做了排演。



(以上言論不代表民進黨中央立場,僅為個人意見)


〔兩岸及國際未來重要議題行事曆〕



3月

2/28-3/10:鄭文燦市長訪美

6:華為孟晚舟引渡聽證會

8:國際婦女節

8-18:林右昌市長訪美

10:圖博抗暴六十週年

11:福島核災事件八週年

13:中國全國政協閉幕

15:中國全國人大閉幕

20200703 中國情勢暨兩岸雙週報:進化中的中國資訊戰與中共統戰制度剖析

中國暨兩岸情勢雙週報 http://x-strait.blogspot.tw 民進黨中國事務部 2020.07.03 編注:本期雙週報是根據上期「進化中的中國資訊戰」 進行剖析並附上參考圖。 進化中的中國資訊戰 林雨蒼、沈伯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