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作於2012.3.12.)
今年中國政治高層即將更換領導人,在此時點上,隨著中國向外擴張所引起的貿易與投資問題日增,歐美對於中國國家資本主義的討論也更為頻繁[例如經濟學人的專題報告]。國家資本主義意指「國家資本以政治權力為依託,進入市場與其他資本展開競爭,進而形成市場控制力的一套政治經濟體制。」而在中國,今年是鄧小平南巡20週年,也讓不少人希望藉由回顧此事,來呼籲中國改正「國進民退」的現象,回覆到向市場經濟轉型的道路。
選在今年、特別是中國的人大與政協兩會召開之前的2月27日,世界銀行與中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聯合發佈一份研究報告,《2030年的中國:建設現代、和諧、有創造力的高收入社會》[中文版本],對中國在中長期的經濟結構調整進行系統性的規劃。報告的主要建議是,中國須完成「結構性改革」,亦即向市場經濟轉型,調整政府和市場分際,將企業部門與要素市場的限制逐步解除,促進競爭和創新,形成新的經濟增長結構,以達成在2030年邁入高收入社會的目標。
關於報告的幕後推手,據財新網引述「接近決策層人士」消息報導,此份報告是2010年中國副總理李克強會見世銀總裁佐利克時所決定。之後耗時一年多的時間,歷經10多次國內外專家研討會,加上中央各有關部委和地方政府的意見才完成。雖然世銀常對中國經濟發展建言,但此次雙方合作之密切卻讓外界猜測其意涵。經濟學人與華爾街日報的評論皆認為,中國的改革派人士期望藉由世銀之口,讓支持改革的意見增添份量。當然,此份報告也非常謹慎,聚焦於國有企業,但沒有碰觸政治議題。
世銀的「結構性改革」建言
此份報告所談及的「結構性改革」議題十分廣泛,但是可以從產出市場及要素市場來歸類。前者指的是強化市場競爭,擴展民間部門,相對地就要對國有企業限縮。後者指的是解除對於資本、土地、勞動力的管制,而這些與其他的社會經濟問題,如金融壓抑、資源破壞、農民工、戶口制度等,皆相互連結。
報告的結構 報告分為主報告與5項專題報告,而主報告又分9章。第1章回顧中國經濟發展的成果、問題,與對未來的預測。第2章提出中國經濟需要轉變發展戰略,與其理由。第3至8章則分論新戰略的六大方向,包括:
․ 完成邁向市場經濟的轉型;
․ 加快開放型創新的步伐;
․ 走綠色發展道路,將環境壓力轉化成綠色成長;
․ 增進機會均等,擴大對所有人的公共服務與就業機會;
․ 加強國內財政體系及其現代化;
․ 藉由將中國結構改革和國際經濟連結,與各國建立互利共贏關係。
最後的第9章則論及改革的實行面,即推行項目的先後順序,與可能遇到的阻礙。雖然全篇報告涵蓋極廣,但其中第2、3章分析「結構性改革」的理由與內涵,應是報告中最為提綱挈領之處,以下即簡要列舉這2章主要的論點。
改革的理由 由於市場經濟的引入與貿易開放,中國經歷了30餘年的高速成長。但中國的成長模式,從經濟學的角度而言,是極度倚賴政府投資驅動與指導,加上勞力密集與技術模仿的產業發展。一方面由於缺乏自發性的技術創新與勞動生產率減緩,此模式的效益已開始遞減;而另一方面其外部成本卻開始遞增,如貧富差距過大、社會穩定性脆弱、自然資源耗竭與汙染等。報告預測的願景之一,是GDP成長率在2025-2030年將逐步降為5-6%。即使要讓經濟成長維持這種程度,且減輕對社會的衝擊,技術進步必不可或缺;而自發性的技術進步,又必須在健全的市場經濟環境中才能實現。因此未來中國經濟發展的「戰略轉變」,要言之就是改變政府主導的經濟結構,完成向市場經濟的「轉軌」。
產出面的改革 要回歸以市場主導的經濟體制,充滿活力的企業部門是其中關鍵,於是國有企業的改革就成為關鍵。由於國企的生產率成長僅為民營企業的1/3,其背後又多半是特權、壟斷、或管制,這些因素阻礙民企進入,進而削弱競爭與創新,報告主張國企應逐漸退出一般非關鍵性的產業領域,專注於提供公共財與促成人力資本(如教育)的提升。而國企改革牽涉到國有資本的管理,報告並未要求國企私有化,而是要進行以下的步驟:股權證券化、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遵循現代公司治理結構、以投資基金專業化及透明化管理。重要的原則是,現行的國有資產監管委員會應僅限於政策制定與監督。而國企的監督、與民企間的公平競爭、政府採購對民企的開放、減低貿易障礙等,都會進一步提高生產效率與鼓勵競爭。
要素面的改革 包含對資本、土地及勞動市場中存在的扭曲加以調整。在資本方面,國有銀行的支配與利率管制,促成過度投資與地方政府負債規模擴大,不僅產生金融的系統性風險,也抑制民間部門的融資。金融部門的改革,要先加大利率的靈活性,應以利率而非存款準備率來調節貨幣供給;成立高層級的金融委員會來監管金融機構;強化資本市場的發展;最後是完全的利率自由化。在土地方面,土地使用牽涉到糧食供應、城市化、地方財政與社會穩定等重大問題。報告建議有3點:應保障農民的土地承包權及其背後的法律制度,檢討土地徵用程序與補償辦法,及以房產稅及其他地方稅取代徵地成為地方政府收入來源,且允許地方政府舉債。在勞動力方面,戶口制與社會保險對勞動市場的流動性造成制約,且勞動人口將開始減少。報告建議3點:對戶口制度分階段改革,提高勞動參與率,降低對工資的稅收負擔與各種社會保險費用。
其他對於「改革」的意見
在世銀發表報告同時及其前後,中國國內也有許多關於改革的建議與評論。與世銀報告性質類似、專注於經濟層面的,是人民銀行關於加快資本帳戶開放的官方研究報告,其建議在10年內分3階段開放資本帳與資本市場自由化,以推動人民幣國際化。
其他關於改革的意見則觸及經濟之外的層面,如新加坡學者鄭永年回顧鄧小平的「南方講話」,認為今日的中國與當時的形勢相似,出現改革倒退,應重新確定改革路線,或謂之為「第二次南巡」,在經濟、社會、甚且是政治的改革尋求突破。著名的財經評論者葉檀也延伸鄭永年的說法,認為市場需要二次南巡。這些言論儘管措辭模糊,仍都引起不少爭議。
為表示對改革的支持,官媒人民日報也發表一篇「寧要微詞,不要危機」的社論,大力呼籲改革,頓時讓各方矚目。文中指出,從「摸著石頭過河」到「改革頂層設計」,從經濟領域到社會政治領域,改革越是向前推進,所觸及的矛盾就越深,涉及的利益就越複雜,阻力也越大。容易的都改得差不多了,剩下的全是難啃的硬骨頭。但改革有風險,但不改革黨就會有危險;寧要不完美的改革,不要不改革的危機。
知名的財新網主編胡舒立認為,現有的發展模式已到盡頭。中國自有一套市場化的動力機制,用國家資本主義來解釋中國的經濟成就,不僅是一種誤讀,對於中國經濟的未來還會造成誤導。1999年中共十五屆四中全會就要求國有資本從一般競爭性行業退出,國家只保留極少數關鍵產業領域。這一決定的執行成效不彰,是因國有資本具有「體制黏性」:國有資本除了更容易獲得金融支持及政府合同,還很容易通過遊說,通過庇護自己的法律,實現於己有利的再分配。這種以市場主體的面目出現的特殊利益集團,更易形成市場扭曲。
重量級經濟學者吳敬璉表示,鄧小平的南巡講話,促使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時代,但只注重經濟領域的改革,而不再像1980年代初期和中期那樣,要求政治改革與經濟改革並舉。當改革推進到壟斷國企和政府職能時,受到很大的阻力。現今的經濟增長方式仍然靠政府投資拉動,帶來國富民窮的問題。他警告「政治不改革,經濟改革也落實不了」。他認為最根本解決之道,是按照市場經濟的方向推動改革,實現市場化,及民主法治的政治改革。國企改革則是要執行十五大的有關決定。
另一位重量級學者,北京大學教授厲以寧則表示,中國改革現在最需要的不是第二次「南巡講話」,而是大力度的「頂層設計」。中國前30年的改革,都是由下而上的摸著石頭過河;現在需要「由上至下」的通盤考量,如中央和地方分稅制度改革、財政與金融關係、金融改革走向、人民幣國際化、匯率制度改革、地方金融、農村土地產權改革等問題。他憂心改革若「到此為止」,將前功盡棄。
低垂的果實將盡?
經濟學人的評論認為,世銀與人行報告,及上述關於改革的言論,是改革派試圖要影響新一代政治領導人的政策作為。但是外界對新領導層不應抱持過高期望,其能否有改革的權力與意志,仍待觀察。國企與官僚系統的既得利益者,也不會輕易退讓。例如國資委與國企對世銀報告抗議,對此人大的發言人趙啟正即表示,此份報告並沒有提到國企私有化;且任何改革都要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框架內進行。
然而世銀報告也認知到挑戰既得利益的艱難,建議施行改革時從政治阻力最小者開始,且要強調進一步開放對於反對者同樣有益,以使改革能夠向前推進。
世銀報告強調技術進步在經濟發展中的重要性,聽來是非常熟悉的觀點:低垂的果實已被摘取殆盡,較高處的果實如何搆到?中國已如同美國一般在思考這種問題,從某種程度來說也代表其經濟成長之速度確實驚人。然而一個開放自由的市場經濟體,結構調整縱然不易,但市場會給予自發性的創新一個堅實的基礎。中國在形式上是市場經濟體,但相對封閉、缺乏自由,不僅自發性創新較為困難,要同時兼顧成長(短期內維持社會穩定的憑藉)與結構調整(長期穩定的依恃),將如同於高空行走在鋼索之上。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20200703 中國情勢暨兩岸雙週報:進化中的中國資訊戰與中共統戰制度剖析
中國暨兩岸情勢雙週報 http://x-strait.blogspot.tw 民進黨中國事務部 2020.07.03 編注:本期雙週報是根據上期「進化中的中國資訊戰」 進行剖析並附上參考圖。 進化中的中國資訊戰 林雨蒼、沈伯洋 ...
-
盧俊偉(台灣經濟研究院副研究員) 2015.10.9 2015.10.13更新 今年8月11日中國人民銀行宣佈「完善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形成機制」措施(下文簡稱811新匯改),將原本由官方指導的人民幣中間匯價改為參考前一日銀行同業外匯市場收盤價,增加匯率市場化...
-
作者:董思齊 (本文完成於2014年4月) 經歷 1997 年亞洲金融風暴後的韓國, 除了對內有維持經濟成長與進行產業轉型的急迫性壓力之外, 還面對了中國不斷的崛起以及與日本的外在競爭壓力。 在內外相交的壓迫之下,韓國興起了以設立與世界連...
-
2016.2.26 王毅盼蔡英文接受憲法同屬一中 王毅在CSIS就「中美關係及中國外交發展」發表演說[ 官網資料 ],在回答問題時表示,中國並不關心誰在台灣掌握中國台灣地區的政權,中國關心的是,成為執政者後如何處理兩岸關係,能不能繼續維持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