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0.31
編按:為配合今日下午的中國事務委員會第七次對中政策擴大會議主 題:「區域安全與兩岸關係」,本日的日報格式稍做調整,「 中國與世界」 單元改為蒐集近期美日中關係幾項重要議題的基本資訊, 以為會議參考。
今日焦點:近期美日中關係背景資料
美國的戰略「轉向」或「再平衡」起源
在這兩篇文章與演說中,美國官方首次提到對亞洲的戰略轉向(pi vot)。
- Hillary Clinton, America's Pacific Century, Foreign Policy, 2011.10.11
- The White House, Remarks By President Obama to the Australian Parliament, 2011.11.17.
歐巴馬缺席APEC及「轉向」戰略檢討
- Kenneth Lieberthal , Obama
Cancels Asia Trip Due to Government Shutdown: The Costs of Not Showing Up:歐巴馬缺席APEC,對TPP談判進度造成嚴重的傷害,
並加深東南亞友邦對美國重返亞洲戰略的不信任。(blog, 2013.10.11) - Howard LaFranchi, US
'pivot to Asia': Is John Kerry retooling it?: 歐巴馬與美國新國務卿凱瑞是否仍重視前任的戰略「轉向」?
後續作為?(The Christian Science Monitor, 2013.2.20)
美國專家看對中政策
- Andrew J. Nathan and Andrew Scobell, How
China Sees America:黎安友與施道安合著的《尋求安全感的中國》
摘要,作者認為,中國外交政策的主要驅動力, 其實是其缺乏安全感,是預防而非干預的、是被動而非主動的、 是回應而非出擊的。在此背景下, 西方對中國力量的估計往往是高估的而非低估的(引自徐斯儉評介) 。參見吳介民導讀:與脆弱的強權為鄰。(Foreign Affairs, Vol.91, No.5, Sept/Oct 2012) - Aaron L. Friedberg, Bucking
Beijing:美國必須強化自己「接觸+平衡」
戰略組合中的平衡部分,應對中國持續不斷的軍備擴充。Forei gn Affairs, Vol.91, No.5, Sept/Oct 2012. - Robert Ross, The
Problem With the Pivot:戰略「轉向」造成反效果,
讓中國認為美國已放棄以往的接觸交往國策,從而更事爭競。(Fo reign Affairs, Vol.91, No.6, Nov/Dec 2012) - Kenneth Lieberthal and Wang Jisi, Addressing
U.S.-China Strategic Distrust:李侃如與王緝思和著的報告,有中英版本,參見
《中美戰略互疑》報告摘錄及作者訪談(Brookings Institution 2012.3.30,南方週末2012.4.14)
中國的「新型大國關係」官方論述
- 習近平:敢問路在何方,路在腳下:中國國家副主席習近平2012
年12月訪美,14日在美國國務院發表講話, 強調中美要始終抓住共同利益這一主線, 走出一條大國之間和諧相處、良性互動、 合作共贏的新型合作夥伴之路。(新華網,2013.6.10) - 楊潔篪總結歐習會成果:2013年6月7-8日,
在美國加州安納伯格莊園的歐習會中, 習近平以三句話詮釋和概括中美新型大國關係:1. 不衝突、不對抗,2. 相互尊重,3. 合作共贏。(新京報,2013.6.10) - 王毅:如何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係:在布魯金斯學會的演講,(
中國外交部網站,2013.9.20)
中國學者對近來中美關係的看法
- 王緝思,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係(專訪):中美两国间需要联合起来
,加强合作,增加两国战略互信与经济联系。(人民網,2013. 7.10) - 王逸舟,打造中國外交"昇級版" 創造性介入世界:中國需要從現在一個相對的經濟領域中的崛起者,
變成在其他各個領域都能夠發揮創造性積極作用的角色。( 光明日報,2013.9.24) - 閻學通,中美關係:非敵非友:中美两国的战略伙伴关系应采取“
和平竞争”原则,不太友好但保持稳定的合作关系比虚伪的“ 友谊关系”更对双方有益。(Foreign Policy, 2013.6.6)
安倍外交及日美關係
- 郁志榮:關於安倍「價值觀外交」的幾點思考:
安倍晉三對外積極主動開展所謂的「價值觀外交」。 國際社會對其有三種推測和理解。其一麻生的自由繁榮之弧說。 其二冷戰思維說。其三新安保理念說。(The Glocal, 10.7) - 蔣豐:日美軍事同盟潛伏「矛盾」之爭:美國更希望由自己主導對華
關係。過去美國曾把日本看做是設在亞洲的橋頭堡, 而今天美國則僅僅視日本為對抗中國的一個「支點」。(The Glocal, 10.21) - 安倍首相出訪東南亞所體現的日本外交新五原則:介紹安倍於今年1
月出訪東南亞時提出的五原則, 並駁斥圍中論(日本.com1.31) - 安倍戰略外交的「三支箭」:
安倍政權的國家戰略中不可或缺的三個拼件(pieces) 為亞洲、日美同盟、加盟TPP,也可稱為安保的「三支箭」。( 日本.com 4.15) - 中日戰略競逐 關鍵仍在東協(旺報10.30)
中日釣魚台主權爭端
- 日本政府對釣魚台領土爭議看法(日本駐華大使館連結)
- 釣魚島風雲專輯(新華網)
- 《釣魚島是中國的固有領土》白皮書(中國國務院2012. 9.25)
- 「凍結」尖閣,早日實現日中首腦會談─訪前駐中國大使丹羽宇一郎
(日本.com 9.11)
中國觀察
中央政治局第十次集體學習釋放哪些住房政策新資訊?
〔新華網頭條〕中共中央政治局29日下午就加快推進住房保障體係 和供應體系建設進行第十次集體學習,習近平主持學習並講話。 習近平指出,住房政策要處理好政府提供公共服務和市場化的關係、 住房發展的經濟功能和社會功能的關係、需要和可能的關係、 住房保障和防止福利陷阱的關係。 其中特別提出要完善土地政策和財政政策,前者牽涉到住房供給, 後者實質上是二次分配,與住房需求有關。(新華網,10.30- 31)
- 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 討論建立健全社會救助制度(人民日報,10.31)
- 解讀三中全 三個「六」入手 (聯合報,10.31)
黨校專家:十八屆三中全會將部署政治體制改革
綜合受訪分析人士的觀點,今後, 中國政治體制改革的一個基本路徑很可能是: 以減少行政審批事項為突破口推進政府職能轉變, 以政府職能轉變為突破口推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 以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為突破口推進整個政治體制改革, 而黨的建設制度改革則是整個政治體制改革的重中之重, 並以黨內民主的發展帶動人民民主的發展。(新京報,10.31)
- 《求是》轉文為383方案降溫:求是轉載文章:中國改革決不會犯
“顛覆性錯誤”,強調「市場經濟必須與社會主義相結合, 不搞全面私有化、三權分立、民主憲政。」(南華早報中文版,10 .30) - 人民時評:用“制度權威”根除浪費頑疾:狠刹浪費奢靡之風,
更需要剛性的制度約束、嚴厲的懲戒機制。(人民日報,10.31 )
周強一號檔強調司法獨立
隨著中國最高法院28日發布《 關於切實踐行司法為民大力加強公正司法不斷提高司法公信力的若干 意見》,司法體制改革正式進入加速階段。有消息人士稱, 司法改革的具體方案將於年內公佈, 這將是中共開啟的第三輪大規模司法體制改革。(明報,10.31 )
- 不滿20天最高法5提“審判獨立”:
專家分析此舉釋放司法改革信號。(法制晚報,10.30)
警方破獲“10‧28”暴力恐怖襲擊案件
記者從北京市公安局新聞發言人處獲悉,警方初步認定,“10‧2 8”事件是一起經過嚴密策劃,有組織、 有預謀的暴力恐怖襲擊案件。目前, 已初步查明案件涉案人員相關情況,5名在逃涉案人員現已全部抓獲 。(新華網,10.30)
- 官方評論:堅決依法嚴厲打擊暴力恐怖犯罪:嚴打暴力恐怖勢力、
民族分裂勢力、宗教極端勢力這"三股勢力"。(法制日報,10. 30)
透視中國:「我的西域,你的東土」
發生在北京天安門廣場的致命車撞事件再次令新疆的民族矛盾受到關 注。新疆的民族隔閡如多年前王力雄在《我的西域,你的東土》 中所描述的那樣複雜而令人困惑。專家認為, 新疆不同民族之間缺乏瞭解,彼此之間的歧見很深, 當務之急是促進民族間的溝通。漢族和維族對新疆問題的不同理解, 猶如兩個平行世界,彼此不願意相互傾聽。漢族人稱新疆為西域, 自古以來屬於中國,而維吾爾人則認為新疆是自己的祖居地。 中共當局對維吾爾人提出的對話建議置之不理, 中共只是漢族利益的代表,他們是新疆問題的始作俑者, 要承擔主要的責任。(BBC中文網,10.30)
- 華爾街日報長篇:更多相關細節表明,
這一起不同尋常的暴力襲擊案件根源在於民族怨憤。(WSJ中文版 ,10.31) - 司馬觀點:當維吾爾人到天安門(蘋果日報,10.31)
鐘聲:抗衡中國是安倍對世界的貢獻?
〔官方評論〕日前,安倍晉三在接受《華爾街日報》採訪時, 竟拋出日本抗衡中國是讓世界變得更好、 為世界做更大貢獻這樣一個怪論。安倍主政的日本, 公然歪曲歷史公理正義、肆意挑戰戰後國際秩序安排、 蓄意惡化同鄰國關係, 這樣的國家一旦真的在亞洲安全領域扮演更為重要的角色, 究竟是福是禍?(人民日報,10.31)
- 望海樓:日本如此焦慮為哪般?(人民日報海外版,10.30)
解放軍影片:美英總領館成反華基地
一個由解放軍製作的紀錄片,《較量無聲》, 指責美英兩國以香港為半公開的反華基地,「滲透顛覆中國」。 該影片由中國國防大學、總參謀部及中國社會科學院聯合製作, 特別提及香港的四個社會運動,表示這些運動背後有美英兩國操縱。 其中之一是要求普選的「佔領中環」運動。一名政治分析師認為, 影片對英美提出批評,是中央對香港加強控制的重要一步。( 南華早報中文版,10.31)
中國與台灣
國台辦批佔中和台獨合流 施明德:中國缺乏自信
施明德反駁,香港人要求港府遵守「香港基本法」、「 中英聯合聲明」實施特首普選,這是民主最低限度的要求, 和台獨有何關係?馬來西亞、新加坡、 東帝汶等國家民主人士來台灣,也都會與他交換意見, 這是民主常態,中國反應過度,反而暴露中國缺乏自信的事實。 中港媒體發動輿論對他進行人身攻擊,甚至說他是「台灣的賓拉登」 ,如今連中國國台辦都以「台獨和港獨勾結」這種脫離事實、 強烈的字眼,汙衊香港民主運動, 顯示中國領導階層情緒自律出問題,這種態度不但導致鄰國不安, 也會更加引起香港、台灣人民疑慮。(自由時報,10.3)
- 施明德:一隻驚恐的獅子(蘋果日報,10.31)
- 林保華:中國借題發揮 打擊港人爭普選(自由時報,10.31)
TVBS民調 71%希望台灣獨立
TVBS民調中心公佈10月24至28日民調結果, 針對兩岸關係,64%台灣民眾認為應維持現狀,24%傾向獨立, 僅7%傾向統一。當進一步詢問,若兩岸關係只有一種選擇,高達7 1%民眾希望台灣獨立,僅18%傾向統一,11%沒有表達意見。 對於兩岸政策,64%的民眾不滿馬政府處理兩岸關係的政策與作法 ,也創下歷次調查新高,僅24%的民眾滿意。 不支持服貿協議比率下滑4個百分點至43%,仍高於支持比率(3 2%)。(自由時報、蘋果日報,10.31)
郭省長來台 金控業大陣仗迎接
山東省長郭樹清昨(30)日上午領軍濟南、青島、 煙台三市的市長與國內15家金控董座在圓山飯店舉行早餐會, 其中金管會主委曾銘宗也率銀行局長桂先農到場和郭樹清會面, 郭樹清當場向國內15家金控表達,山東正進行金融改造, 希望邀請台資金融業至山東設立城鎮銀行。 山東省金融工作辦公室主任李永健則透露,山東省長郭樹清訪台前, 剛簽署了最新政策,向台資金融業者招手, 鼓勵台資機構前往設立小額貸款公司及融資性擔保公司。( 工商時報,10.31)
高孔廉:打造兩岸供應鏈基地
海基會秘書長高孔廉昨(30)日倡議在大陸打造「 兩岸供應鏈合作基地」,使兩岸產業互惠合作關係更為緊密。 例如汽車產業,兩岸的整車製造商與零配件業者可以合作研發、 參股或相互投資。高孔廉建議,兩岸商談「貨品貿易協議」時, 希望能擴大開放,尤其是台灣的汽車電子、 安全氣囊等零配件具有獨特優勢,均應納入免稅項目。 他將利用適當機會向陸方提出這個構想, 也考慮透過兩岸經合會進行討論。(經濟日報,10.31)
- 工具機銷陸恐恢復9.7%關稅 工業局將研商對策(工商時報,10.31)
授予探視權 陸委會盼陸修法配合
國台辦30日表示, 兩岸雙方正就互設辦事機構人道探視問題進行磋商, 相信在不違背相關法律的情況下,找到彼此都能接受的辦法。陸委會 30日晚間表示,大陸方面在《兩岸共同打擊犯罪及司法互助協議》 中,雖已同意給予家屬人道探視,但在互設辦事機構之協商過程, 陸方認為在其內部法規上,無法給予我方辦事機構探視之依據; 此一部分,我方認為並非合理,也多次要求陸方協調相關機關調整。 (旺報,10.31)
4G競標底定 封殺陸設備廠
4G競標經40天鏖戰30日結果出爐,6家業者人人有分。 然而在天價標金下,業界認為物美價廉的陸製4G設備卻確定出局。 換言之,包括華為、中興通訊都將遭封殺。NCC主委石世豪30日 公開證實,將配合國安單位要求,限制得標廠商採購陸製4G設備, NCC會在得標業者遞送事業計畫書時,依據「相關技術條件增加」 ,來配合國安單位的考量把關;此也意味在台佈局多年的華為, 確定鎩羽而歸。華為台灣總代理訊崴技術表示, 華為沒有出現過網路安全問題。(旺報,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