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16日 星期一

20160516 中國暨兩岸情勢日報


2016.5.16


專題:文革發動五十週年


在境外媒體紛紛刊發文革專題報導之際,中國媒體在官方刻意低調處理下對文革一片靜默。王丹表示,不要以為文革已在大陸完全消聲匿跡,個人崇拜、用運動方式治理國家,習近平仍在做這些有文革時期色彩的事。而且中共因為沒有否定已故領導人毛澤東,至今沒有徹底否定文革。(中央社5.16)


許多倖存者、以前的紅衛兵,以及歷史學家表示,官方的沉默使人們對毛澤東時代產生了一種危險的懷舊感。前紅衛兵、歷史學家卜偉華說,「如果文革的陰魂不散、並得以生長的話,我們將滑向另一場文革,更多文革言論、文革手法和信條的殘渣將會浮起。」(紐時中文5.16)


上海社科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金大陸主張,應盡可能復原這場運動的真相,文革研究必須「去意識形態兩極化」,大規模挖掘深入和細部的史料之餘,也要與當下涉及政治路線的「左、右」爭論進行切割。他也主張,文革研究應同時建立「呼籲懺悔和化解仇恨」的共識。(中央社炎黃春秋5月號)


在這種權力結構下展開的社會政治運動有幾個必不可少的要素:獨裁者、權力鬥爭、秘密警察系統、以謊言構成的意識形態,即以暴力為依託的洗腦系統,反思文革必然要對這些要素逐條清理。(法廣中文5.15)


中國官方沒有紀念活動,且禁止呼籲反思文革的知名人士(如茅於軾)發表相關言論。(VOA中文5.16)


[錄影]大紐約地區學界和民運人士在法拉盛舉行研討會,紀念文革爆發五十週年,之前舉辦的文革反思圖片展,以及稍後舉辦的幾場研討會,也將從理論上剖析文革的起因。(博聞社5.16)


華志堅(Jeffrey N. Wasserstrom)對兩本文革新書的評論:The Cultural Revolution: A People’s History by Frank Dikötter;季羡林,《牛棚雜憶》英文版(The Cowshed: Memories of the Chinese Cultural Revolution)。(FT中文5.13)


[明報專題]1966年5月25日,即在毛澤東發動文革的9天後,聶元梓等人在北大校園貼出大字報,抨擊當時北京市委、黨委主要領導人,毛澤東決定向全國廣播這張大字報,點燃衝擊領導的群眾運動烈火。/另見明報導讀。(明報5.15)

[香港蘋果專題](香港蘋果5.16)


見中央社:文革50週年 毛澤東影響力依然強大 (The Associated Press, 5.15)


文革多媒體專題/另見馬若德專訪:文革是毛對自己和中共體制的顛覆嗎?、徐賁:「文革道歉」必須先清除「文革基因」。(端傳媒5.16)

文革多媒體專題(南華早報5.15)




中國與台灣


據了解,蔡的講稿中會強調台灣主流民意走向「主權自主」,主權自主並不代表台灣必然走向獨立或統一。演說將延續蔡英文去年訪美時在CSIS演說基調,據指出,蔡英文將發表的兩岸文字,將會是有一致性、可預測性、可持續性,不會談到有關一中原則、九二共識的字眼,只會承認九二會談,但還是會在文字間釋出一些善意。(自由時報5.16)


台灣指標民調13日公布民調,對於近期中共密集施壓要新任總統蔡英文在520就職演說中直接承認九二共識、兩岸同屬一中,51.7%民眾認為新總統蔡英文不應接受,23.7%認為應接受,24.6%則未明確表態。(新頭殼5.13)


博聞社獲取的一段視頻顯示,中共最近向東南沿海調集導彈部隊,車上的導彈是東風21D。消息人士透露,北京對蔡英文不抱希望,因此增加對臺灣的導彈裝備。這次增設火箭不是臨時針對總統就職典禮,而是長期佈置。消息還指出,中共對台灣的軍事戰備級別也增加,東部和南部戰區會有大規模軍事演習。(博聞社5.14)


大陸網友反駁稱,有關影片是去年九三閱兵後,接受校閱部隊撤回沙河閱兵基地的畫面,該網友批評「有心人士刻意硬扯與台灣有關」。這一反駁文章15日被鳳凰網等主要大陸媒體轉載。(旺報5.16)


美國國防部13日發佈的2016年中國軍力報告(全文pdf)指出,雖然習馬去年十一月舉行了歷史性會面,兩岸關係的正面發展未明顯改變中國對台灣的軍事部署態勢。報告中也強調,台灣需要增加國防預算。報告說,美國信守基於三公報和台灣關係法的一個中國政策,反對台海任何一方片面改變現狀。不過今年報告比去年增加了一段文字,表示美國「不支持台灣獨立」。/參見Andrew S. Erickson: What you need to know。(自由時報5.15)


[評論]誠摯呼籲「新」政府在WHA參與問題上,最低範圍內,要設法將已遭改變的參與現狀拉回現狀,或該考慮在WHA相關活動或發言中,明確且強烈地表示不接受「一中原則」,否定聯大第2758號決議與台灣之連結(自由時報5.13)


[評論]台灣要協助WHO幫忙其他國家醫療健康的增進卻反而要受辱,難怪一向矜持自信的台灣醫界要大大反彈,寧願新政府不要派人出席WHA。(東網5.15)


中國觀察


[附相關報導]天津市人民檢察院第一分院起訴書指控,令計劃利用職務上便利,為他人謀取利益,索取、非法收受他人巨額財物;非法獲取國家秘密,情節嚴重;濫用職權,致使公共財產、國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損失,情節特別嚴重。/博聞社5.14引消息報導,令計劃案將在6月份開庭審訊,高層要求在北戴河會議前結案,而案件有可能仿薄熙來案審訊,令面臨死緩判決(財新網5.16)


中國全國人大委員長張德江明天將訪問,香港警方嚴陣以待,將有5000名警員參與保安行動。香港警方把這次工作定為「反恐保安行動」,期間主要護送張德江安全進出香港,以及在他下榻及活動的地方高度戒備。/另見:深圳在張德江訪港前「打掉無人機滋擾計劃」(中央社、BBC中文5.16)


14日,在江蘇和湖北省一些城市街頭,出現了以“教育公平、反對減招”為名的示威抗議。事件起因於中國教育部和發改委發布的2016年普通高校招生計劃。其中,北京市支援中西部的計劃只有5000個,江蘇省將調出3.8萬個。此次事件暴露出的一些問題長期得不到改變,如省份之間教育資源分配不均,全國範圍內大眾認為高考不公、高等教育不公的心理也不會扭轉,人口向北京、上海聚集的趨勢也會加劇。/參見財新網報導。(FT中文5.15)


中國4月工業和投資增速雙雙遜於預期,尤其民間投資增速持續回落,但房地產量價齊漲、固定資產投資到位資金增速進一步加快,意味著在基建和房地產投資支撐下,短期內經濟仍將平穩運行,二季度大概率能維持在6.7%左右。分析人士認為,經濟將呈現L型增長,政策重心從需求側轉向供給側,貨幣財政政策短期內難有大動作。(路透中文5.14)


路透5.14獲得的草案顯示,G7將採取措施解決全球鋼鐵過剩問題,很多人將這個問題歸咎於中國鋼廠產能過剩。若本月稍晚在日本召開的G7峰會採納,將使中國採取措施的壓力加劇。(華爾街見聞5.16)


這起事件突顯了隱性擔保在多大程度上影響著中國哪些公司能夠獲得融資,以什麽價格獲得融資。(FT中文5.16)


中國對外

文章提出9個問題質疑南海仲裁案,重申中國政府「不接受、不參與」仲裁案及「不承認、不執行」裁決結果的立場。(新華網5.15)


南海案裁決將近,中國方面加大了反對聲音。中國外交部邊海司副司長肖建國近日向中國媒體表示,「仲裁庭從一開始就缺失成立的根基,恰如憑空建立的空中樓閣。」仲裁庭違反《公約》規定,強行審理和行使管轄,屬隨意擴權和濫權。肖建國還說,「對於這幢違法建築,應予拆除,有關仲裁庭應予撤銷。」。(BBC中文5.15)


馬尼拉德拉薩大學政治學系助理教授海達裡恩表示,杜特爾特上臺後將暫別現行阿基諾政府的外交路線,與美日澳保持一定距離,同時尋找與中國直接對話。(財新網5.16)


美國國防部年度報告中稱,中國正在南中國海採取「強權策略」,精心設計的戰略使其在南中國海的存在態勢持續加強,但不會達到引發軍事衝突的程度。中國國防部發言人表示,美報告在中國軍隊改革等問題上妄加評論,對中國在東海和南海合法行動肆意歪曲。(BBC中文、新華網5.14)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20200703 中國情勢暨兩岸雙週報:進化中的中國資訊戰與中共統戰制度剖析

中國暨兩岸情勢雙週報 http://x-strait.blogspot.tw 民進黨中國事務部 2020.07.03 編注:本期雙週報是根據上期「進化中的中國資訊戰」 進行剖析並附上參考圖。 進化中的中國資訊戰 林雨蒼、沈伯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