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啟驊(東吳大學政治系兼任助理教授)
最激烈的一次選戰
香港立會選舉鏖戰月餘,各政黨莫不使勁全力拉票。本屆選舉可謂史上最激烈的一次,地區直選有84張名單,競逐35個議席(上屆確認提名為67張);超級區議會共有9張名單競爭5席,有6張來自泛民政黨。傳統功能組別則有55張名單競逐30席,目前已有10個功能組別,共12名參選人已自動當選。
另一特色是世代接班,無論傳統建制派與泛民陣營,都面臨黨內接班問題。有近20位立法議員放棄連任或退居名單第二位;平均年齡為47歲,最年輕的是香港眾志羅冠聰(23歲),其次是青年新政游蕙禎(25歲)。論換血最徹底的,當數民主黨,今屆派出8張名單,其中5名是首次排名單首位,平均年齡比上屆年輕近10歲;另有21名女將參選,較上屆的17名女候選人為多。
不同於政黨名單的推陳出新,選民結構卻未見太大改變。今次登記選民約377.9萬(比4年前增加30.3萬);其中18-35歲佔23.91%;35-55歲佔35.26%;56歲以上佔40.83%。年長選民比上屆增加兩成,年輕選民卻僅增加5%,18-20歲的首投族約12萬,也較上屆14萬略少。眾多新面孔的政黨新兵,能否在這略顯保守的選民結構中得到青睞,將考驗這些政黨的動員能量與選戰團隊的宣傳策略。
保守、精算的建制派VS. 碎裂、內鬥的非建制派
與2012年的分裂(溫和/激進)相比,4年後非建制派陣營的光譜分布,則更顯得碎裂且內訌難解。儘管去年底戴耀廷與鄭宇碩都曾努力居中串連,希望協調出最佳勝選組合,但勇武本土派首先拒絕了,而傳統溫和泛民也以「不符黨內世代交替」為由,退出協商。至於雨傘革命後新生的政治團體,一度私下自行整合。但因為席次分配的現實政治利益,以及政綱不合而相繼告吹,形成眼前「兄弟爬山各自努力」的「互撼」局面。
最終,只有象徵激進抗爭的社民連與人民力量,組成「人社連線」共推五區名單。另外,青年新政也與東九龍社區關注組、天水圍民生關注平台及本土民主前線結盟為ALLinHK選舉聯盟參選。
如今無法協調整合的惡果,開始一一浮現。幾次民調下來,後段班廝殺激烈,名次猶如大輪盤一日數變,但幾乎都是非建制派陣營內部排名重組,或因選票瓜分而令建制派獲利。相較之下,建制派的提名策略,則顯得「保守但精準」,以建制派兩大政黨-工聯會與民建聯來說,其所提之候選人名單,目前有九成落在民調安全區。「中聯辦」計票、固票與動員能力可見一斑。
最明顯的例子是以全港為選區,俗稱「超級區」的「區議會(第二)功能界別」。傳統上泛民整體得票略高於建制派得票總和而呈現「六四黃金比」。按理五席之中泛民政黨應該穩拿三席。但由於今年泛民政黨推出六張名單,反觀建制派僅有三張名單。泛民極可能因為本身選票瓜分,僅拿到兩席,反觀建制派則可能三席全上。
選管會的排「獨」爭議
選戰迄今,有兩大事件直接牽動了選情,一是銅鑼灣書店的林榮基事件;其次則是最近的選管會排獨事件。前者讓溫和民主派的士氣大振;後者則是讓本土派聲勢看漲。
「香港是中國不可分離的部分」、「香港直轄於中央人民政府」、「基本法的修改,不得抵觸中國對港的基本方針」等。建制派候選人幾乎都簽署了確認書,而非建制派候選人則有超過九成拒絕簽署,僅有少數人簽署。8月2日選管會宣布撤銷7名候選人資格。有6名與其政治主張有關,包括主張「歸英」的賴綺雯、主張「基本法無效」的楊繼昌,以及主張「港獨」的中出羊子、陳浩天與梁天琦等人。其中,梁天琦早已簽署了「確認書」,並聲明放棄「港獨」主張,但選舉主任仍以「難以信納他改變了港獨立場」為由,撤銷他的提名。
此一事件,表面上是特區政府(或說是北京意志)不願讓主張港獨人士進入立法會,意欲強行「政治篩選」,壓制港獨勢力。但從結果論來看,港府此舉可能適得其反。
被刻意操弄的「港獨」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7月中大民意調查中心曾發佈「港獨」民調。調查首次問到香港人對2047年後香港前途問題的看法,當中有一成七受訪者明確支持香港獨立,有五成八受訪者則反對港獨。更有約七成受訪者支持維持一國兩制,僅百分之六的受訪者反對維持一國兩制。約一成四受訪者支持香港全面由中國直接管治;反對的佔約五成九。可見「港獨」意識雖然崛起,但仍有近七成港人對「一國兩制」保有希望。顯見「港獨」雖是重要議題,但未必已經成為當局「明顯而立即」的政治威脅。
選管會以如此粗暴且明顯不符法治精神的方式,強行撤銷梁天琦等六人的參選資格,果然引發香港社會的強烈不滿,除泛民政黨紛紛提出抗議之外,社會輿論更是激憤,甚至催生了香港史上首次「港獨」集會,吸引近三千人參與。
這波不滿情緒也反應在選情上。發生「排獨」事件之前,激進本土原本僅有2人擠進安全名單(包含粱天琦),但根據最新一輪港大民調(8/15),本土派聲勢已水漲船高,有4-5擠入安全名單範圍,包含原先不被看好的鄭錦滿與陳雲根。
此一結果,與其說港府不讓「港獨」進入體制,不如說有心激化「港獨」爭議,在背後推波助瀾。普遍看法認為,這可能與明年3月特首選舉有關。原本今年立會選戰極可能圍繞著「擁梁/倒梁」而展開論爭,但「排獨」爭議成功轉移了選戰的焦點,「獨/不獨」成為各大選戰論壇的重要辯論話題,梁政府管治能力低下的問題,已乏人問津。
揮之不去的北京陰影
另有一說,則是北京逐漸不耐香港情勢的持續發展,希望在2047年到來之前,提早「搞定」香港。眾所皆知的是,2003年後北京對港態度,由「消極放任」改為「積極干預」。尤其是梁振英上台後,「一國化」逐漸壓倒「兩制」。而2014年的「雨傘運動」雖未撼動北京,但也著實讓當權者嚇出了一身汗。北京的領導者,不可能容忍香港繼續成為「後院之患」
如今,北京要在香港推動「一國化」,可謂「要錢有錢、要兵有兵、要法律有法律」。關鍵只在於如何「師出有名」,以處理國際壓力。近日來不斷被炒作的「港獨、台獨」甚至是「西方顏色革命」的陰謀論,成了可操作的政治選擇。一旦未來香港社會進一步發生更大動亂,或突發性暴力事件,都將給予當局藉口,進一步收緊香港僅存的一絲政治空間。
被迫出走的港獨,北京可曾反思?
對北京而言,這或許不是最務實的選擇。因為任何進一步的政治壓制,只會帶來更大的社會反彈,而讓香港政局更無迂迴空間。正如「香港獨立」與其說是一個明確的政治路徑,毋寧說是港人積壓的憤怒情緒,或者「別無選擇下的選擇」。要根本解決政治僵局,北京對港政策的思維,應該重新回到「一國」與「兩制」的平衡關係,放手讓港人實現真正雙普選,讓港府承擔起「自治」的政治責任,而非躲在「愛國旗幟」下,掩飾其管治無能的事實。
無論如何,此次選戰攸關香港所有民主派的政治前景。非建制派能否保住關鍵否決權,更是攸關香港的民主前景。這是一條艱困的道路,端視港人如何展現意志。
[編按:本文僅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民主進步黨之立場。]
【香港近期政治大事紀】
●
8月15日:教師討論港獨 教育局:須承擔相關責任和後果
●
8月 3日:律政司長袁國強回應立法會參選資格的爭議:倡議港獨違反基本法
●
8月 2日: 立法會選舉 七人被裁定提名無效
●
7月21日:黃之鋒及周永康獲判非法集結罪 羅冠聰獲判煽惑他人參與非法集會罪
●
7月20日:中聯辦主任張曉明談立法會選舉:容港獨人士進入立法機關符合 一國兩制嗎?
●
7月14日:選舉管理委員會要求立法會選舉參選人需簽確認書 宣示擁護基本法
●
6月16日:銅鑼灣書店店長林榮基舉行記者會公開失蹤事件
●
5月18日:張德江出席歡迎晚宴並發表講話:港獨是「以本土之名,行分離之實」
●
4月23日:律政司司長長袁國強表示港獨違反基本法 已交由執法機關調查
兩岸未來重要議題行事曆
八月
1:人民解放軍建軍89週年
2:李顯龍訪美見歐巴馬
5-21:里約奧運
8-11:東協+3外長會議
6-9:日本原爆記念
15:日本終戰71週年
23:台北上海雙城論壇
28:香港佔中2週年
上旬:北戴河會議
下旬:中日韓外長會談
漢光演習
九月
1:西藏自治區成立51週年
3:抗戰勝利記念日
4:香港立法會選舉
4:國民黨全代會
4-5:杭州G20大會
歐巴馬訪寮國
11: 911十五週年
11: 尖閣諸島國有化4週年
13: 聯合國大會開幕
24: 華盛頓公約會議
27-10/7: 蒙特婁ICAO大會
28:民進黨創黨日
29:中日關係正常化44週年
30:加入亞投行報名截止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