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暨兩岸情勢雙週報——G20專題
民主進步黨中國事務部2016.09.20
編按:1.本次雙週報關注G20後的中國與亞洲情勢,兩篇短文分別為讀者分析中國在杭州G20中的外交操作及其國際影響力,以及峰會過後的亞太局勢變化;2.因部門人力不足,週報將改為雙週報,以隔週一次的頻率為讀者提供最新的兩岸及區域情勢分析,敬請持續關注。
G20峰會與中國國際影響力
蔡明彥(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教授)
2016年9月4日至5日,G20領導人第11次峰會在中國杭州舉行。本屆G20峰會聚焦在如何提升全球經濟中長期增長潛力。為此,北京擬定《G20創新增長藍圖》,闡述未來推動創新、新工業革命、數位經濟和結構性改革的發展方向,做為本屆G20杭州峰會的主要成果。
觀察本屆G20杭州峰會的運作,本文針對中國的外交操作及國際影響力提出幾點觀察:
一、G20峰會提供中國規劃國際經合議程的舞台
本屆G20杭州峰會大致延續了歷年峰會討論的議題,其中較重要者包括:(一)面對全球經濟面臨的不確定性,各國應進行宏觀政策協調;(二)針對匯率問題,各國必須避免競爭性貶值;(三)持續推進國際貨幣基金(IMF)治理及份額改革;(四)加強國際資金流動的監測與管理,防止英國退歐、美國聯準會加息等因素,衝擊國際金融市場。
在此同時,中國也在峰會中引進新的議題,例如提出「綠色金融」的構想。目前中國國內霧霾問題日益嚴重,因此開始鼓勵金融部門投資標的能更加重視環保項目。2016年以來,中國已發行綠色債券達1200億人民幣,顯示對「綠色金融」的重視,因此將相關概念放進今年G20峰會的討論議程之中。
二、北京利用峰會拉攏開發中國家
北京在近年的G20峰會中,一直將自己塑造成開發中國家的代言人,主要目的有二:第一、在經濟上,結合開發中國家的觀點,爭取有利於中國自身利益的安排,推動IMF份額改革便是其中一例;第二、在外交上,拉攏新興經濟體及開發中國家,提升中國在國際經濟舞台上的發言權和影響力。為此,中國利用主辦G20杭州峰會的機會,採取幾項措施:
(一)制定落實《2030年永續發展議程》行動計畫,凸顯中國對開發中國家永續發展議程,例如糧食、農業、教育等問題的重視。
(二)要求加速推動IMF體系改革,提升新興經濟體及開發中國家在IMF的份額比重。
(三)發起《支持非洲和最不發達國家工業化合作倡議》,協助非洲及最不發達國家加速工業化發展,達成減貧及永續發展的目標。
(四)邀請埃及、塞內加爾、查德、哈薩克、寮國、泰國等開發中國家參與本屆峰會,試圖將杭州峰會打造成能夠反映開發中國家意見的平台。
三、峰會議程納入「中國訴求」
為了提升中國對國際經濟及金融規則的發言權,北京在本屆峰會提出多項「中國訴求」:
(一)發起《全球基礎設施互聯互通聯盟倡議》,凸顯中方提議「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性。
(二)主張擴大IMF特別提款權(SDR)的使用,配合2016年10月1日人民幣正式加入SDR,要求世界銀行擴大發行人民幣SDR計價債卷,提升人民幣國際化程度。
(三)呼籲加強反腐敗合作,配合中國國內反腐行動,防止腐敗份子藏身G20國家。
(四)動員156家中方企業參加本屆B20會議(工商峰會),將中國重視的基礎建設互聯互通,納入《2016年B20政策建議報告》之中,提供G20峰會參考。
四、中國利用峰會宣傳「大國形象」
2016年以來,中國在外交上面臨不少挫敗,包括:南海仲裁結果公佈,讓中國主張海洋權益的法理依據遭到全盤否定;美、韓宣佈部署「薩德」系統,反映南韓在戰略上已向美國傾斜;美國和歐盟就中國產能過剩及市場缺乏對等開放等問題,開始向中方施壓。
面對國際外在環境壓力,北京將G20峰會視為2016年最重要的主場外交,尋求彌補近期外交失分。在舉辦杭州峰會過程中,北京強調「只談經濟、不談政治」,阻止其他國家在會中討論海洋安全問題,避免北京成為眾矢之的。另外,北京也利用主辦優勢,提出中方對全球經濟及金融治理的倡議,凸顯中國對國際事務的發言權。北京刻意塑造大國形象,除了對外的象徵意義外,更重要的是達到對內宣傳的效果,藉以鞏固習近平在中共19大前的權力基礎。
五、美國在國際金融治理的影響力不易撼動
G20是由G7財長會議在1999年提議設立,當時僅舉行G20財長會議。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美國提議將G20財長會議轉變成G20峰會,並且將之定位為「國際經濟合作的主要論壇」。換言之,G20峰會成立的目的在於擴大新興經濟體參與國際經濟合作事務的討論,但在定位上只是個鬆散的論壇,執行力不強、約束力也不高。
以IMF改革方案為例,早在2010年G20首爾峰會便已獲得批准,同意增加新興經濟體及開發中國家在IMF的份額。然而,美國國會迄今仍未對IMF改革方案達成共識,導致該方案擱淺,凸顯G20推動國際金融治理改革的功能有限。再者,即便依照改革方案,中國在IMF的份額由過去的3.72%調高至6.39%,美國份額由16.75%下調至16.5%,根據IMF的運作規則,由於美國份額超過15%,未來將持續擁有對任何決議案的否決權。相關發展顯示,中國想挑戰美國在國際經濟及金融治理領域的影響力,短期內恐怕還不容易。
※ ※ ※
G20後的亞太局勢變化
林冠德(國際關係觀察家)
本月初在中國杭州舉行的「二十國集團」(G20)高峰會,在時機點上具有多種戰略意涵。首先這是七月中旬國際仲裁庭裁定菲律賓對南海主權的申訴案勝訴,中國所持「南海九段線」及歷史權利遭到否決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所主導的另一場重要外交大戲。習近平也欲利用本屆G20討論全球經濟形勢、創新與結構性改革、投資、貿易和基礎設施、國際稅收合作、國際金融框架、反恐、綠色金融等議題的時機,積極推動其「一帶一路」、絲路基金與亞投行。
其次,這也是美國總統歐巴馬在任內第十一次,也是卸任前最後一次的亞洲之旅,主要任務就是要「定義」他任內「亞太再平衡」(Re-balance
to Asia)戰略的外交遺產。因此就算訪中時專機受到中國在接待禮儀上的刁難,又在首次造訪寮國參加東亞高峰會前,被菲律賓新總統杜特蒂用不雅文字藐視,歐巴馬仍展現風度、不為所動。歐巴馬表示,如果這趟亞洲再平衡之旅被聚焦在他抵達杭州搭小梯子下機的爭議,那也未免太誇大其詞了。歐巴馬堅定認為,亞太國家擔憂的並非「亞太再平衡」戰略不重要或是不成功,而是他的繼任者會否繼續執行此一戰略。
自詡是美國史上與亞洲最有淵源的總統,歐巴馬這八年來的確在亞洲外交政策上留下值得肯定的政績,包括:他親自造訪越南,努力改善美、越關係,宣布解除對越南武器禁運,換得美軍得以使用金蘭灣重要港口;他力促緬甸民主化,讓緬甸軍政府與反對派領袖翁山蘇姬和解;他支持菲律賓向國際法庭提出南海仲裁,也用軍力展示來制衡中國在南海填海造陸「秀肌肉」之舉;他前往日本廣島這個二戰時期遭到核彈攻擊的城市,宣揚他推動非核化的理念;他也和韓國總統朴槿惠達成協議,要在韓國境內部署「薩德級」防禦飛彈系統,嚇阻北韓核武威脅;歐巴馬更在寮國宣布提撥28億美金拆除越戰時期在寮國境內的未爆彈,延續他深化與東協關係的戰略企圖;他與日本安倍政府合作密切,試圖建構更加而有力制衡中國崛起的政經安全架構;他也強化與印度的安全夥伴關係。最重要的是,他在杭州與習近平達成共識,同意批准去年通過的巴黎氣候變遷公約。
但面對G20後的大東亞局勢,歐巴馬也留下「未完成的答卷」,包括:「泛太平洋夥伴協議」(TPP)受到美國總統大選影響仍然卡在國會未能批准,前途未卜;北韓領袖金正恩在G20結束不久馬上進行第五次核試爆,讓朝鮮半島的和平成為尾大不掉的夢魘;中國不理會南海國際仲裁,還聯合俄羅斯在南海進行軍演;美國和日本企圖在寮國東亞峰會時運作東協各國批判中國不遵守南海國際仲裁,結果並未如願;而即將於本週訪問華府與歐巴馬會晤的緬甸實質領袖翁山蘇姬卻先一步在九月初訪問北京。可見亞太各國也都在觀望美中關係的演變,採取自保的「平衡外交」。
而造成這份「未完成答卷」的原因還包含美國總統選舉的變數。共和黨候選人川普在競選期間提出的外交政策讓多數亞太國家擔心美國將重回「孤立主義」,甚而可能讓歐巴馬的「亞太再平衡」成果大打折扣。民主黨候選人希拉蕊也一反擔任國務卿時力推TPP的態度,多次批評這項攸關歐巴馬政府「亞太再平衡」戰略成功與否的關鍵經貿協議。果真TPP胎死腹中或受到延宕,對美國的聲望與信任度絕對是一大打擊。
若再考量到未來一、兩年內亞太國家內部可能出現的政治變化可能對個別國家外交政策的影響,將更為整體情勢帶來不確定性,包括:韓國明年將進行總統大選;菲律賓總統杜特蒂的性格難測;印度總理莫迪能否維持經貿成長;安倍政權會否撐到2020年東京奧運;印尼總統佐科威會否成為東盟新盟主;北韓金正恩的外交「邊緣主義」還要玩多久;習近平明年初進行十六大的政策路線鋪牌為何;更遑論還有俄羅斯總統普亭在一旁虎視眈眈。
由此觀之,從現在到明年年中,受到上述諸多變化的影響,亞太地區很有可能出現情勢的誤判,導致衝突的發生。本週聯合國大會舉行期間,上述主要國家領導人仍有會晤機會,商討如何進一步因應朝鮮半島危機,接著還有十月底在祕魯舉行的「亞太經合會」(APEC)。因此就算在十一月美國總統大選前亞太地區發生重大衝突和危機,主要國家仍有既定的對話溝通管道。但明年一月美國新總統就任初期的摸索期,加上美國政府府重要高層人士任命需經過參議院同意的時程影響,是另一個最容易發生擦槍走火的階段,值得密切關注
(以上言論不代表民進黨中央立場,僅為個人意見)
〔兩岸未來重要議題行事曆〕
九月
24:華盛頓公約會議
27-10/7:蒙特婁ICAO大會
28:民進黨創黨日
29:中日關係正常化44週年
30:加入亞投行報名截止日
十月
1:中國國慶
10-12:香山論壇
16:習近平訪問尼泊爾(仍有變數)
10:蔡英文國慶日演說
10:北韓勞動黨建黨71週年
11-22:RCEP第十五輪天津談判
10月:十八屆六中全會
10月中旬:中美防務磋商
10月底、11月初:國共論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