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31日 星期二
20171031中國暨兩岸情勢雙週報
中國暨兩岸情勢雙週報
http://x-strait.blogspot.tw
民主進步黨中國事務部2017.10.31
中共「十九大」後兩岸關係:兩岸政治有歧見,但兩岸人民不應有仇恨
張五岳 (淡江大學大陸所副教授)
今此次中共「十九大」召開,習近平在政治報告中揭櫫的對台政策,不僅是總結過去五年的對台政策,也是未來五年甚至更長的一段時間,中共在所謂新時代或是新形勢下對台政策的戰略方針與最高指導原則。
綜觀此次中共「十九大」政治報告中對台政策可以清楚看出,一是仍然堅持和平統一與一國兩制的路線方針,並未改變透過和平發展追求和平統一的路線方針。二是高調宣示反台獨有堅定意志、充分的信心、足夠的能力,並提出了「六個任何」(十六大提出兩個任何,十七大與十八大提出三個任何);但對於推動統一沒有急迫感也無時間表,並強調會秉持兩岸一家親,促進心靈契合。三是對於蔡總統尚未定性、定調,也並未關閉與民進黨對話之門。其實自2002年中共「十六大」以來,自今的「十九大」,四次中共黨大會中,僅有2012年的「十八大」係國民黨執政。四是不再強調「江八點」與「胡六點」,個人認為係以習式的「新一國兩制」作為對台政策的方針。與當年鄧小平的「一國兩制」最大的不同在,習近平的「新一國兩制」係將台灣問題放到新時代中國國家發展略中一個重要環節。主要強化單邊作為,特別強調率先讓臺灣人民分享中國大陸發展機遇,擴大經濟文化交流,逐步為台生、台商、台灣人民在中國大陸的就學、創業、就業、生活與中國大陸居民享有同等待遇,不僅追求形式統一,更希望能夠心靈契合。
理解中共對台政策必須掌握一是戰略性路線方針(即政治報告),二是重要涉台人事佈署,三是具體的執行策略與方法。日前204中央委員已經產生,「一中全會」也產生黨的領導人,明年二月的「二中全會」也將產生政府等領導人。對台最高決策機的中共中央對台工作領導小組,與重要涉台人事部署也將到位。依目前研判習近平仍任小組長,汪洋可能出任政協主席兼副組長,王毅可能接國務委員並擔任秘書長,丁薛祥接中辦主任,劉結一接國(中)台辦主任,國安部長陳文清、商務部長鍾山、統戰部長、軍方代表…等。個人認為值得注意的是,不是劉結一依慣例接任台辦主任有何重大意義,而是對台政策副組長如果由汪洋接任,而汪洋又是中、美全面經濟對話的中方最高官員,可說是繼當年錢其琛擔任對台小組副組長之後,對於中美關係熟悉的對台工作領導人。除了王洋之外,如果王毅接替楊潔箎擔任秘書長,以王毅擔任台辦主任又擔任外長的獨特經歷,其形式與實質意含都遠高於劉結一的任命。外界明察秋毫放大劉結一的任命認為加大對台外交打壓(事實上外交打壓非台辦職權),卻不見習近平的個人意志貫徹,與汪洋、王毅、戴秉國等皆擅長處理中、美關係中的台灣議題,未來中、美互動下的對台政策,恐須我方高度關注。
展望中共「十九大」後可能的對台政策與兩岸關係。個人認為,兩岸關係的和緩與嚴峻取決於中美關係、兩岸互信與兩岸各自內部民意制約三大因素。目前僵局仍將延續,未來北京正式對蔡英文總統定性與定調才會改變兩岸關係是否和緩與嚴峻。在北京強調臺北政府尚未完成「答卷」的階段,中共對台政策不僅在聽其言更會觀其行。是以,在習近平主政下,台灣必須務實面對一個對於台灣一貫強調的自由、民主、人權、主流民意或是西方的普世價值沒有任何好感的習近平,但對於台灣政府與民眾接受不高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民族主義」與「中國夢」卻有無比堅持,台灣究竟應該如何審慎因應可謂重中之重。
個人認為自從2016年台灣政黨後,兩岸關係最具隱憂乃是,民進黨與共產黨在欠缺良好溝通管道與基本互信的情況下,當一方所釋放的善意,經常在對方的等待與疑慮中不斷的流逝與無法積累(一方的善意只有在對方也能善意回應下,才能夠加碼釋放,形成正循環);但一方意圖對內交代的言語與作為,卻因雙方欠缺事前溝通與理解,自然被對方是為惡意與挑釁,這種明察對方敵意之秋毫,卻不見善意之輿薪,是以形成當前之兩岸關係自然不會讓人感到意外。
當蔡總統至少還有三到七年的執政期間(如果連任),面對習近平至少有五年到十年(如果中共二十大不退)。面對未來兩岸關係,兩岸領導當局雙方都亟需思索,在以往既有溝通管道中止,究竟該如何重新啟動或建立新的對話管道?因為不論是要積極尋求到新的共識、諒解,或是旨在消極因應一但有意外因素爆發,可以避免誤判、進行危機管控與亡羊補牢,若沒有良好的溝通管道與對話機制,都難以發揮應有功能。事實上,自1987年開放探親前兩岸就有私下溝通管道,縱然在1991年海基會成立後,李前總統與江澤民也有私下授權管道進行溝通。正因為雙方有歧見需進行危機管控,才更需建立溝通管道。如果不能建立起良好溝通管道,也應積極思索如何步讓兩岸關係惡化。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短期內應先尋求避免病情惡化而非一廂情願一步到位。當前兩岸領導人、官員、學者、媒體其實都很清楚,究竟何種言語與作為是可以讓兩岸增加善意、降低敵意增進彼此瞭解,有助於和平穩定;何種言行事會讓兩岸擴大分歧、升高對立與製造仇恨。
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一方面取決於兩岸領導階層的理念與高層的互信,另一方面更繫諸於兩岸人民的相互認知與理解,兩岸高層或許對政治可以有歧見,但兩岸人民卻不應有仇恨,任何旨在製造雙方人民對立與仇恨的言行都不應當被鼓勵。面對兩岸的挑戰與機遇究竟是應該盡一己之力抓住任何的機會之窗,型塑一個可能的良性互動;抑或坐等對方善意而等待果陀,一再錯失良機徒呼奈何。不同的思維道路選擇也會決定兩岸關係不同的前景。
(以上言論不代表民進黨中央立場,僅為個人意見)
〔兩岸及國際未來重要議題行事曆〕
十一月
5-6:兩岸企業家峰會
8:馬習會周年
3-14:川普訪中日韓越菲(8-9訪北京)
6-17: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締約方大會於德國召開(UNFCCC,)
11-12:越南APEC領袖會議
13:美國-東協峰會
13-14:菲律賓東亞峰會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20200703 中國情勢暨兩岸雙週報:進化中的中國資訊戰與中共統戰制度剖析
中國暨兩岸情勢雙週報 http://x-strait.blogspot.tw 民進黨中國事務部 2020.07.03 編注:本期雙週報是根據上期「進化中的中國資訊戰」 進行剖析並附上參考圖。 進化中的中國資訊戰 林雨蒼、沈伯洋 ...
-
盧俊偉(台灣經濟研究院副研究員) 2015.10.9 2015.10.13更新 今年8月11日中國人民銀行宣佈「完善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形成機制」措施(下文簡稱811新匯改),將原本由官方指導的人民幣中間匯價改為參考前一日銀行同業外匯市場收盤價,增加匯率市場化...
-
作者:董思齊 (本文完成於2014年4月) 經歷 1997 年亞洲金融風暴後的韓國, 除了對內有維持經濟成長與進行產業轉型的急迫性壓力之外, 還面對了中國不斷的崛起以及與日本的外在競爭壓力。 在內外相交的壓迫之下,韓國興起了以設立與世界連...
-
2016.2.26 王毅盼蔡英文接受憲法同屬一中 王毅在CSIS就「中美關係及中國外交發展」發表演說[ 官網資料 ],在回答問題時表示,中國並不關心誰在台灣掌握中國台灣地區的政權,中國關心的是,成為執政者後如何處理兩岸關係,能不能繼續維持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