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x-strait.blogspot.tw
民主進步黨中國事務部2019.07.09.
大阪川習會的主要任務顯然是川普要把習近平拉回談判桌來恢復談判,還談不上是要達成貿易協議。
所以,我們要從談判破裂時開始觀察,拿川習會的結果來跟談判破裂前的協議內容做比對,如此才能真正評價美中雙方的得與失。
一,談判的破裂
5月3日,中方透過外交電文,將原先雙方談好的協議內容做了大幅修改,刪除許多美方所重視的強制執行機制,包括立法與執法的部分。這樣的大動作,等於是推翻了之前的談判成果,要重新談判。
這個反悔讓美方大為錯愕,當然不能接受,於是川普在5月5日宣布對中國2000億美元產品的關稅由原本的10%調高為25%,5月10日生效。
由於川普原先一直對貿易談判保持樂觀的語調,宣稱談判有進展,可能在兩星期後達成協議,這個突如其來的變化使得金融市場的避險情緒暴增。整個五月份,我們看到三大避險資產,美國公債、日圓與黃金,都持續得到買盤進駐,出現避險因素驅動的多頭行情。
二,習近平翻盤的3大爭執點
中方提出以下三點主張來支持翻盤。第一,如果有簽署貿易協議,那麼美國應該取消全部的懲罰性關稅。對北京來說,花了那麼多力氣來談判,如果關稅不能全部取消,那還有什麼意義?
但是,川普早就有說,因為中共過去在協議或條約上有許多不履行的記錄,所以懲罰性關稅只能部分取消,必須保留第一波500億美元產品的25%的關稅。如果將來證實中國確實有執行所簽署的協議,那麼關稅當然可以全部取消。
據說中方曾問,那麼保留的關稅要保留到多久。川普的回答是到2025年。要注意,川普即使連任,也只能做到2024年,換句話說,川普要把這個協議的法律效力拉長一年給到時新上任的總統。
其實,第一波500億美元主要是針對科技產品,是針對「中國製造2025」,所以,有為中國由「科技大國」升級為「科技強國」設下障礙的感覺。
第二,增加對美採購的要求要符合現實。在阿根廷的川習會上,習近平當面向川普承諾要立即大幅增加對美採購,於是川普同意給90天的緩衝期。可是後來中方的表現顯然讓美方失望,於是要中方履行承諾,將所要增加採購的類別、項目、金額與下單時間具體列出。此時中方認為這樣的要求不現實。
關於增加對美採購部分,有一點值得注意。中方必須把原來向別人採購的轉來向美採購。這樣做還不見得能解決貿易失衡,但如果不這樣做,貿易失衡就一定沒辦法解決。其中最大的項目就是石油,但是,如果中方把原來向伊朗與俄羅斯買的石油轉來買美國的頁岩油,那麼中國等於在切斷對伊朗的支持,地緣政治關係將會嚴重受損。
第三,協議的文本要平衡,要能顧及彼此的尊嚴與國情。具體地說,中方希望有些談判內容不要公佈。美方擔心這樣做,可能會為中方將來的違約設計好逃脫路線,所以不答應。
三,川習會前中方的動作
整個6月,習近平打出一連串的地緣政治牌,分別與俄羅斯、伊朗、北韓,以及塔利班的領導人見面,擺出一副要跟美國對著幹的強硬姿態。這些國家恰好都有被美國經濟制裁,彷彿是一個新版的「邪惡軸心國」。
6月27日,習近平間接透露貿易休戰的三個先決條件:要求美方解除對華為的禁令;所有懲罰性關稅要全部取消;以及別要求中國購買更多的美國產品。
四,川習會前美方的動作
由於雙方的對立越來越尖銳,原本的情勢是,習近平可能乾脆不來參加大阪峰會。所以川普放話,宣稱如果習近平不來參加G20,還是來了沒有川習會,還是有川習會但沒有談成協議,那就加徵額外關稅,就是把剩下的3250億美元的中國產品直接課25%的關稅。後來,川普在前往日本的時候,有說這部分可先課10%。
5月15日,川普發出行政命令對華為禁運,不讓美國企業賣零組件給華為。
另外,5月中旬展開加徵額外關稅的作業,公佈清單,召開聽證會,接受企業的意見,快的話7月上旬就可實施。
美國宣佈對幾家中國企業的制裁,涉及超級電腦、安全監控與人臉辨識等產業,這背後是國家安全與人權的考慮。
美國還宣布對三家中國銀行制裁,使他們能不能承作美元的交易,因為他們幫北韓洗錢約一億美元。這三家銀行是交通銀行,招商銀行與上海浦東發展銀行。
最後,川普有說要談香港問題。
五,會談結果比對
第一,重啓談判部分:川普說談判從哪裡破裂就從哪裡談起,也就是說,習近平的翻盤完全不被接受,等於白搞了。
第二,關稅部分:川普同意暫時不加徵額外的關稅,但也沒說寬限期要多久。也就是說,那額外的$3250億美元產品的關稅隨時可以加徵,就看談判恢復得如何而定。
表面上,川普在這部分做了讓步,但是問題是,在習近平翻盤前本來就沒加徵額外關稅這件事。所以,川普其實並沒有損失。到頭來,加徵額外關稅等於是川普的談判技巧,是一種虛張聲勢,也是一種無本生意。
至於2000億美元已經課25%關稅的部分則照常,並沒有撤銷。可是,習近平翻盤前,這部分的關稅稅率才10%。這部分沒有回到10%,等於是對習近平的翻盤的一個處罰。
第三,增加採購部分:美方要求中國落實增加採購的承諾,提出希望中國增加採購的具體清單。習近平不但沒再說什麼,而且還在川習會之前,主動示好,宣布增加採購美國大豆54.4萬噸。
第四,華為部分:川普說美國企業可以恢復對華為供貨,只要不涉及國家安全,等於只是有條件的解禁。至於有沒有涉及國家安全,是由美國商務部來認定的,等於還是可以掌控。
更妙的是,在川習會之前幾天,據華爾街日報報導,美國企業其實已經恢復對華為供貨,因為川普的行政命令是限制美國企業在美國製造的產品不能賣給華為,所以當美國企業把在美國之外製造的產品賣給華為,就不算違背行政命令。於是,川普的所謂解禁等於是在做個順水人情而已,談不上有什麼實質的損失。
美國對付華為的理由是國家安全,所以美國要打的是華為的5G通訊設備這個部分,而不是手機。這一點可以從美國並沒有對付小米與oppo的手機業務看出來。也就是說,部分解禁主要是針對手機業務這一塊。
重點是,華為仍然在美國商務部的出口管制的實體體清單上,並沒有被移除。川普甚至還說,華為問題的處理要放在貿易談判的最後階段,也就是說,華為等於是貿易談判的人質,只有貿易談判終於要簽署協議了,華為才會被釋放。
六,綜合評論
拿川習會的結果來跟談判破裂前的協議內容比對,可以發現習近平所得到的主要有兩點,一是美國不加徵額外的關稅,可是這是談判破裂前本來就沒有的事,而是談判破裂後川普用來施虛張聲勢的一招而已;二是對華為的解禁,可是5G通訊設備部分並沒有解禁,而在手機業務方面美國企業早已恢復對華為的供貨,川普只是做一個順水人情。換句話說,習近平所得到的是虛的。部分媒體宣稱習近平大獲全勝,完全不是事實。
川普得到的,一是那兩千億美元產品的關稅仍然維持在25%,並沒有退回到談判破裂前的10%;二是恢復談判的表象讓金融市場鬆了一口氣,股市回升。
同時,川普懸掛了三把利劍在中國頭上,一是華為成了貿易談判的人質;二是隨時可以加徵額外的關稅,看談判進展而定;三是不管貿易談判進展如何,針對中國企業與銀行的制裁會照樣進行,主要的考慮是國家安全與人權。
大阪川習會之後,美中貿易談判看似沒破局,但也難有進展。川普這邊已經心裡有數,知道未來的談判將非常艱難,不預期短期內能達成協議。破局只是被延後,於是估計美國將會使用更多有針對性的經濟制裁手段,並且會聯合台灣、越南與韓國,避免中國產品經由這三個地方來迂迴出口到美國,來閃避高關稅
延後破局的美中貿易談判
吳嘉隆(AIA WEALTH 財務管理公司首席經濟學家)
大阪川習會的主要任務顯然是川普要把習近平拉回談判桌來恢復談判,還談不上是要達成貿易協議。
所以,我們要從談判破裂時開始觀察,拿川習會的結果來跟談判破裂前的協議內容做比對,如此才能真正評價美中雙方的得與失。
一,談判的破裂
5月3日,中方透過外交電文,將原先雙方談好的協議內容做了大幅修改,刪除許多美方所重視的強制執行機制,包括立法與執法的部分。這樣的大動作,等於是推翻了之前的談判成果,要重新談判。
這個反悔讓美方大為錯愕,當然不能接受,於是川普在5月5日宣布對中國2000億美元產品的關稅由原本的10%調高為25%,5月10日生效。
由於川普原先一直對貿易談判保持樂觀的語調,宣稱談判有進展,可能在兩星期後達成協議,這個突如其來的變化使得金融市場的避險情緒暴增。整個五月份,我們看到三大避險資產,美國公債、日圓與黃金,都持續得到買盤進駐,出現避險因素驅動的多頭行情。
二,習近平翻盤的3大爭執點
中方提出以下三點主張來支持翻盤。第一,如果有簽署貿易協議,那麼美國應該取消全部的懲罰性關稅。對北京來說,花了那麼多力氣來談判,如果關稅不能全部取消,那還有什麼意義?
但是,川普早就有說,因為中共過去在協議或條約上有許多不履行的記錄,所以懲罰性關稅只能部分取消,必須保留第一波500億美元產品的25%的關稅。如果將來證實中國確實有執行所簽署的協議,那麼關稅當然可以全部取消。
據說中方曾問,那麼保留的關稅要保留到多久。川普的回答是到2025年。要注意,川普即使連任,也只能做到2024年,換句話說,川普要把這個協議的法律效力拉長一年給到時新上任的總統。
其實,第一波500億美元主要是針對科技產品,是針對「中國製造2025」,所以,有為中國由「科技大國」升級為「科技強國」設下障礙的感覺。
第二,增加對美採購的要求要符合現實。在阿根廷的川習會上,習近平當面向川普承諾要立即大幅增加對美採購,於是川普同意給90天的緩衝期。可是後來中方的表現顯然讓美方失望,於是要中方履行承諾,將所要增加採購的類別、項目、金額與下單時間具體列出。此時中方認為這樣的要求不現實。
關於增加對美採購部分,有一點值得注意。中方必須把原來向別人採購的轉來向美採購。這樣做還不見得能解決貿易失衡,但如果不這樣做,貿易失衡就一定沒辦法解決。其中最大的項目就是石油,但是,如果中方把原來向伊朗與俄羅斯買的石油轉來買美國的頁岩油,那麼中國等於在切斷對伊朗的支持,地緣政治關係將會嚴重受損。
第三,協議的文本要平衡,要能顧及彼此的尊嚴與國情。具體地說,中方希望有些談判內容不要公佈。美方擔心這樣做,可能會為中方將來的違約設計好逃脫路線,所以不答應。
三,川習會前中方的動作
整個6月,習近平打出一連串的地緣政治牌,分別與俄羅斯、伊朗、北韓,以及塔利班的領導人見面,擺出一副要跟美國對著幹的強硬姿態。這些國家恰好都有被美國經濟制裁,彷彿是一個新版的「邪惡軸心國」。
6月27日,習近平間接透露貿易休戰的三個先決條件:要求美方解除對華為的禁令;所有懲罰性關稅要全部取消;以及別要求中國購買更多的美國產品。
四,川習會前美方的動作
由於雙方的對立越來越尖銳,原本的情勢是,習近平可能乾脆不來參加大阪峰會。所以川普放話,宣稱如果習近平不來參加G20,還是來了沒有川習會,還是有川習會但沒有談成協議,那就加徵額外關稅,就是把剩下的3250億美元的中國產品直接課25%的關稅。後來,川普在前往日本的時候,有說這部分可先課10%。
5月15日,川普發出行政命令對華為禁運,不讓美國企業賣零組件給華為。
另外,5月中旬展開加徵額外關稅的作業,公佈清單,召開聽證會,接受企業的意見,快的話7月上旬就可實施。
美國宣佈對幾家中國企業的制裁,涉及超級電腦、安全監控與人臉辨識等產業,這背後是國家安全與人權的考慮。
美國還宣布對三家中國銀行制裁,使他們能不能承作美元的交易,因為他們幫北韓洗錢約一億美元。這三家銀行是交通銀行,招商銀行與上海浦東發展銀行。
最後,川普有說要談香港問題。
五,會談結果比對
第一,重啓談判部分:川普說談判從哪裡破裂就從哪裡談起,也就是說,習近平的翻盤完全不被接受,等於白搞了。
第二,關稅部分:川普同意暫時不加徵額外的關稅,但也沒說寬限期要多久。也就是說,那額外的$3250億美元產品的關稅隨時可以加徵,就看談判恢復得如何而定。
表面上,川普在這部分做了讓步,但是問題是,在習近平翻盤前本來就沒加徵額外關稅這件事。所以,川普其實並沒有損失。到頭來,加徵額外關稅等於是川普的談判技巧,是一種虛張聲勢,也是一種無本生意。
至於2000億美元已經課25%關稅的部分則照常,並沒有撤銷。可是,習近平翻盤前,這部分的關稅稅率才10%。這部分沒有回到10%,等於是對習近平的翻盤的一個處罰。
第三,增加採購部分:美方要求中國落實增加採購的承諾,提出希望中國增加採購的具體清單。習近平不但沒再說什麼,而且還在川習會之前,主動示好,宣布增加採購美國大豆54.4萬噸。
第四,華為部分:川普說美國企業可以恢復對華為供貨,只要不涉及國家安全,等於只是有條件的解禁。至於有沒有涉及國家安全,是由美國商務部來認定的,等於還是可以掌控。
更妙的是,在川習會之前幾天,據華爾街日報報導,美國企業其實已經恢復對華為供貨,因為川普的行政命令是限制美國企業在美國製造的產品不能賣給華為,所以當美國企業把在美國之外製造的產品賣給華為,就不算違背行政命令。於是,川普的所謂解禁等於是在做個順水人情而已,談不上有什麼實質的損失。
美國對付華為的理由是國家安全,所以美國要打的是華為的5G通訊設備這個部分,而不是手機。這一點可以從美國並沒有對付小米與oppo的手機業務看出來。也就是說,部分解禁主要是針對手機業務這一塊。
重點是,華為仍然在美國商務部的出口管制的實體體清單上,並沒有被移除。川普甚至還說,華為問題的處理要放在貿易談判的最後階段,也就是說,華為等於是貿易談判的人質,只有貿易談判終於要簽署協議了,華為才會被釋放。
六,綜合評論
拿川習會的結果來跟談判破裂前的協議內容比對,可以發現習近平所得到的主要有兩點,一是美國不加徵額外的關稅,可是這是談判破裂前本來就沒有的事,而是談判破裂後川普用來施虛張聲勢的一招而已;二是對華為的解禁,可是5G通訊設備部分並沒有解禁,而在手機業務方面美國企業早已恢復對華為的供貨,川普只是做一個順水人情。換句話說,習近平所得到的是虛的。部分媒體宣稱習近平大獲全勝,完全不是事實。
川普得到的,一是那兩千億美元產品的關稅仍然維持在25%,並沒有退回到談判破裂前的10%;二是恢復談判的表象讓金融市場鬆了一口氣,股市回升。
同時,川普懸掛了三把利劍在中國頭上,一是華為成了貿易談判的人質;二是隨時可以加徵額外的關稅,看談判進展而定;三是不管貿易談判進展如何,針對中國企業與銀行的制裁會照樣進行,主要的考慮是國家安全與人權。
大阪川習會之後,美中貿易談判看似沒破局,但也難有進展。川普這邊已經心裡有數,知道未來的談判將非常艱難,不預期短期內能達成協議。破局只是被延後,於是估計美國將會使用更多有針對性的經濟制裁手段,並且會聯合台灣、越南與韓國,避免中國產品經由這三個地方來迂迴出口到美國,來閃避高關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