喧囂與憤怒
──薄熙來與中國政治改革的前景
中國內外各種有關「改革」的意見,不論是經濟、社會或政治改革,近年來都不絕於耳,其中2月底世界銀行與中國國務院智庫合作的報告《中國2030》,可算是經改的理論集大成之作。中國官方從不避談改革,例如關乎未來中國發展走向的十二五規劃,對於改革的「頂層設計」即有所著墨;中國總理溫家寶在3月初人大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改革」一詞還出現60餘次。然而這些說法大多數只是針對經濟轉型與社會管理;在政治改革方面,雖有學者積極主張,且中國總理溫家寶也說過很多次「政治體制改革」,但其內涵僅止於行政革新,非制度的改變。
然而2月6日重慶副市長王立軍急奔成都美國領事館,引發全世界對於中國政治情勢的關注;三月之中重慶市黨委書記薄熙來突然被解職,理由完全沒有交代,更讓外界對即將換屆的中國高層如何運作大加推理。正因王立軍為薄熙來最重要的部屬,而後者又在競逐下屆最高領導核心的中央政治局常委,是以兩人之動向牽引著中共高層的人事布局。更重要的是,薄熙來所代表的經濟上的「重慶模式」與政治上的「左派」回歸路線,是否將隨其人投閒而置散?連帶地外界對於改革的主張是否能藉此付諸實行抱持更多期待:或許在人事地震撕開的權力裂縫中,保守派勢力的削減,可以讓政改或更多自由化的措施受到較以往更小的阻力。如中國媒體人陳季冰在金融時報評論即認為,王立軍事件,加上烏坎選舉,為中國政治營造出一種久違的革新氛圍;許多人也期望能夠一鼓作氣將中國改革推入「第二春」。
王立軍事件的始末
2月6日重慶副市長王立軍急奔成都美國領事館、8日被官方宣布「休假式治療」,此事件點燃網路傳言的燎原之火,網民與海外中文網站蜂起競猜高層鬥爭內幕。王立軍為重慶市黨委書記薄熙來的「打黑」運動主持者,兩人關係密切,因此外界認為薄熙來將有事。一個月後,溫家寶在3月14日的人大記者會要求重慶「反思」王立軍事件,隔日薄熙來突然被解職,這兩件事更進一步讓外媒加入猜謎爆料運動之行列。在十八大高層換屆前的敏感時刻,「重慶模式」變成「重慶大戲」,官方的沉默襯托出民意的喧囂;但與薄熙來相關的醜聞相繼浮現,又似乎有人有意要營造某種基調。薄熙來的動向,已成為觀察目前中國政治情勢最重要的指標。
對於王立軍為何要在美國領事館停留整整一日,以及在此過程中發生何事,中國政府尚未公布官方說法,美國政府也不願表示意見。但可以確定的是,此事已造成薄熙來的仕途中斷。目前傳聞紛紛,國外媒體如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金融時報等,尤其著力探求官方消息;而似乎中國高層也不斷藉由向外媒放話,來測試外界言論與民意。
根據最新的紐約時報訪談報導,王立軍因允許部屬調查薄家人而被薄調職,王擔心遭薄報復而逃離重慶、急奔成都的美領館,將自己變成國際事件以確保生命安全。而向前推理,則王為何要調查薄家人則有各種說法,華爾街日報首先報導,英國政府已要求中國重新調查英國商人海伍德(Neil Heywood)去年在重慶不明死亡事件,海伍德自稱是薄熙來的友人。王立軍稱他曾向薄熙來表示自己認為海伍德是被毒死,之後就與薄鬧翻;且薄妻谷開來捲入了與海伍德的一起商業糾紛。另一篇後續報導則說海伍德生前曾表示對自己生命安全憂慮。
紐約時報得到的說法則是,中央的專案小組要調查王立軍所牽涉的案件,得到薄熙來同意。王不滿於薄的讓步,於是向中央舉報薄熙來之妻向海外移轉大量金錢,且薄在重慶主政期間要求下屬竊聽中央領導人。但是王的舉報被中央回絕,遂有急奔美領館之舉。[更多細節可見維基百科:王立軍事件。]
中央為何薄熙來?
根據同一篇紐時報導,薄熙來現在被留置於北京,處於被軟禁的狀態,也正接受關於腐敗與濫權的調查。其妻谷開來則被正式拘禁。在王立軍事件後,在兩會召開期間的3月7日,中央政治局常委的會議中,9位常委中有8位支持將薄熙來解職調查,但是與薄交好的政法委書記周永康反對。江澤民態度不明,但沒有干預決策。14日總理溫家寶於人大記者會的尾聲表示,重慶市委和市政府,要反思王立軍事件。溫家寶還以十一屆六中全會通過的否定文革的決議文件,暗批薄熙來的左傾路線,背離當前作法。15日薄熙來與王立軍即被宣布免職。
在此後胡溫高層密集徵詢「元老」與官員幹部之意見,且向外透露中央處理薄王二人的初步報告資料,以試探風向。網路上即流傳(且被外媒查證過)中共中央辦公廳在3月15日發給各地方的「關於王立軍事件初步處理情況通報」,內容是2月9日胡錦濤主持召開中央政治局常委會議的裁示。會議將王定為「叛徒」,認為「王立軍事件是建政以來第一起省部級領導幹部私自進入外國領事館滯留的事件,情況複雜、性質嚴重、影響惡劣、社會關注度高」,要嚴肅對待、穩妥處理。然而由於高層對於此事尚未定調,因此也在某個程度上容忍外界各種關於薄熙來的負面或支持意見。
學者何清漣認為,薄熙來的「唱紅打黑」是想重塑意識形態並構建新模式以進入政治核心,其手段是前所未有的「破局」之舉,令高層擔憂下台後晚節不保,因此對薄失去信心。而這次高層的鬥爭有與歷次不同的特點,如被給定的性質之寬泛前所未有,從路線錯誤、政治錯誤、腐敗等三方面都預留了定罪之由。而應對的格局之高、處置手法之重,超出薄熙來的政治身份,顯示是針對薄背後的支持者。
紐時的消息也透露,對於薄熙來及下屆常委名單的重大決定,可能要到今年夏天時[例行的北戴河秘密會議?]才會被確認。薄「入常」已無望,只能爭取其他儀式性的官位、免於牢獄之災。
高層尋求穩定與忠誠
美國詹姆斯城基金會(Jamestown Foundation)的中國問題專家林和立表示,在王立軍事件發生後,中共高層在軍隊與黨內各方面,正努力維持穩定與表面和諧。一方面,軍方涉入黨內鬥爭的可能性不能排除。薄熙來在王立軍出事後,仍藉由在雲南視察與會見外賓時拜訪其父成立的第十四軍區,被外界視為是尋求軍方勢力支持。為確保軍隊的忠誠度,軍方總政治部2月中起推行「講政治、顧大局、守紀律」學習教育活動,要求黨員幹部落實保持黨的純潔性;官媒解放軍報的評論也呼籲要維持思想統一,與黨中央、中央軍委保持高度一致。而在3月中薄熙來被解職後,軍方也即時宣傳要「接過雷峰的槍」,即藉由學習雷峰精神,對黨無條件忠誠。
另一方面高層也不斷推動黨內思想的維穩,例如3月20日中央組織部長李源潮敦促黨的幹部要按照胡錦濤總書記要求,保持思想純潔,嚴格執行廉潔自律各項規定。副總書記習近平也在3月1日中央黨校的演說中,呼籲黨的幹部要始終保持黨在思想上組織上作風上的純潔性、同各種腐敗現象作鬥爭。此演說在薄熙來被免職後立即被刊登在共黨理論刊物《求是》中。《人民日報》先後發表評論員文章「集中精力把兩會精神貫徹好」、「牢牢把握穩中求進的總基調」、「統一思想凝共識穩中求進謀發展」等,呼籲「不為傳聞謠言所惑」。這些「傳道」的內容與其時機,目的都是在收緊黨內因薄熙來事件而暴露出的離心力量。
關於薄熙來的負面消息也不斷浮現,例如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與金融時報皆專文報導,薄熙來主政重慶期間,以政治運動方式打黑,4千多人鋃鐺入獄,其中不少人被誣陷,遭嚴刑逼供,財產充公,甚至株連親族;其手段殘暴,無視法紀,羅織罪名,冤假錯案層出不窮,彷彿回到文革時期,被形容為「紅色恐怖」。
薄案與政治改革的關聯
溫家寶在人大的政府工作報告與閉幕的記者會中皆多次提及政治改革,甚至在記者會中還警告「文革的悲劇會再出現」。他也批評中共的最大危險就是腐敗,解決不好就會「人亡政息」。另外在記者會後,中國對於言論尺度似乎有所放鬆,許多開放與自由化的徵兆出現,如左派的烏有之鄉網站關閉數日、成員內鬨;有傳言溫家寶建議要重新評估六四以啟動政改;中國網路短暫開放對六四與天安門鎮壓圖片的搜索、出現趙紫陽的紀念館;官媒報導許多人訪胡耀邦之墓弔唁;人民日報也出現評論要深化改革。而在重慶,「唱讀講傳」的痕跡已開始被清除。
薄熙來下台,是否意謂政治改革的空間變得更寬廣?這可能要看中央對於薄案如何看待,或者說薄案的本質為何:是路線之爭、或是權力與利益的傾軋?政治學者裴敏欣指出,薄案並非意識型態之爭,而是權力鬥爭。中共領導層需要團結與穩定,但薄熙來破壞團結穩定。政權交接前夕,領導人緊握底牌,不希望外界瞭解他們的真實想法。如果中共打算推動改革,既得利益團體將反對,改革勢必受阻,因此高層對任何意圖,都小心謹慎。溫家寶近期要求改革的談話僅代表本人,高層並未跟進,這代表非共識,則短期內不會出現真的改革。
林和立認為,值得注意的是,高層對維穩的重視是否會阻擋自由化與政改。或許要看胡溫是否會真正進行某種程度的政治改革,可以觀察其對於薄熙來案的處理方式,是否能按照法治的原則進行,如對於重慶打黑的受害者依法平反。
紐約時報則認為,即使黨內共識同意將薄熙來移除,其背後的高層支持者也會堅持要以此做利益交換。例如新任的重慶市黨委書記張德江,同薄熙來一樣是江澤民一派,也在競逐政治局常委。且胡錦濤的團派原本要接任王立軍之位,但後來被周永康人馬取代。如此一來則利益分配妥當、換屆平穩之後,是否政治改革即無法在高層集體決策中成為共識?
[更新]經濟學人評論,高層維穩的考慮重於其他。改革派認為領導層分裂是推行改革的好時機,會趁機提出更多政治改變的訴求。但是高層認為在換屆之際,權力競逐會成為動亂之源。4月初採行的網路控制,是高層在齊一隊伍的手段,不希望內部鬥爭轉變成街頭動亂。
即使政改被維穩或利益所掩蓋,政改背後,民意對現行政權正當性的不滿仍然存在。而無論其企圖為何,薄熙來向文革回歸之所以有號召力,即因各種對社會公平與經濟再分配的需求,其壓力已日趨強大。這種深層的憤怒,若無法藉由政治上的重大制度變革來紓解,仍是會以其他面目再度湧現。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