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16日 星期三

隧道盡頭的光?:陳光誠事件


令人驚奇的陳光誠大脫逃、與隨之而來的中美外交風暴,讓外界的目光完全游離5月初的美中戰略與經濟對話。與薄熙來事件相似的是,中國官方沉默、媒體禁言;所有資訊來源皆是透過境外媒體挖掘、官員釋放消息、與網路社交平台如推特與微博的即時訊息。但風暴的迅速平息(雖然陳仍被限制行動自由),顯示中美雙方政府都不願讓此事的效應擴大。

陳光誠悲慘到令人無法置信的處境,凸顯出中國人權狀況之惡劣,與中國維穩系統的黑暗,這些都形成中國崛起背後的巨大陰影。但陳脫逃的時點,是在中國的十八大與美國總統大選之前,這又引起中美各自的國內政治問題。尤其中共高層的權力鬥爭,又藉由此事而被外界窺見。在中美政府及陳光誠談判的過程中,陳的態度從留在中國變成爭取赴美,使中美需要二次談判才能達成協議,這一轉折引起外界極大關注。有論者謂中國政治高層的權力傾軋,如同平時密閉安靜的火山,經由如陳光誠等突發事件所迸射出的炙熱岩漿,才會被外界瞭解其嚴重性。

更進一步而言,陳光誠事件的效應為何?是否此突發事件與美國的介入,能引發中國對於社會改革(人權、一胎化政策)、甚至是政治改革(政法體系、中央與地方關係)的「反思」?




越獄與談判

在家中被當地政府非法監禁19個月後,中國山東省臨沂縣東師古村的維權法律工作者陳光誠於4月19日[此為營救者之一何培蓉所言,紐時說是21日,更新:陽光時務的採訪說是20日]深夜逃脫,得其支持者郭玉閃與何培蓉等人救援,載往北京。在與美國大使館人員接觸後,26日陳被送入使館。27日陳光誠發表視訊聲明,要求總理溫家寶調查山東地方官員的腐敗與對他全家的非法迫害,此事開始為外界所知。隨後美方通知中國外交部,中美雙方政府就陳光誠的去向進行談判。在中國政府承諾(中方不願留下書面保證)陳可以安全地留在中國讀大學、並將調查對陳的迫害後,5月2日美國官員親自護送陳至北京朝陽醫院就醫。中國外交部要求美國道歉與調查,並保證不再發生此類事件。

原本事件至此似已結束,3日中美開始舉行戰略與經濟對話時,雙方皆未提及此事。然而因2日下午在中美陳三方接觸時,山東的官員在電話中威脅陳若不出使館,要將其妻子送回山東,陳光誠認為其家人安全堪慮,3日改口要求前往美國(但非尋求政治庇護)。此態度的轉變令美國政府陷入一場國內政治爭議,美國政界質疑,美國政府輕信中國承諾而放棄對人權的堅持。同時中國安全部門切斷陳光誠與外界的接觸,中美再次談判。4日在美國國務卿親自要求、與中國國家主席同意後,中方同意讓陳光誠赴美。

在此之後當局將陳光誠「軟禁」在醫院裏,雖准許陳與外界連繫,但禁止見訪客。最新的進展是,美國國務院15日表示已辦好簽證,而陳光誠16日說,他和家人已填寫申請護照的表格、拍攝護照照片,並被告知他們將在15天之內發出護照。陳光誠一家保全,但外界擔憂的「秋後算帳」已經開始:雖然先前被搜捕訊問的陳光誠支持者陸續被釋放,山東地方政府仍封鎖東師古村、監視軟禁陳之親族;陳的姪子更因抵抗非法侵入家中的地方政府打手,被以故意殺人起訴

關於陳光誠逃脫東師古,及中美談判的過程,美方觀點可見紐約時報3日9日的報導[中文翻譯:12];協助陳離開山東的何培蓉,在接受香港南華早報專訪時,也表達她的觀點。中方觀點則可見亞洲週刊報導。陳光誠在3日託郭玉閃發表的聲明,澄清是自願走出美國使館,有助平息外界對美國棄陳不顧的抨擊。


權力鬥爭激化

關於2日下午陳光誠態度轉變以致中美協議破局,紐時9日的報導認為,這使外界看到中國高層的強硬派與改革派更為激化的鬥爭。華盛頓郵報也評論,這讓美國外交人員認知到,中國外交部對共產黨高層所支持的安全機制所做決定完全無置喙餘地;要得到最後結果,必須同時與擁有強勢地位的「國家秘密警察部」談判,而此機構由強硬派的政法委書記周永康主導。陳光誠知道要將己案訴諸於溫家寶,但即使位高如總理,也不能干涉政法系統。

中國在美的政論家陳破空認為,中美第一次協議破局背後,是中共黨內強硬派的牽引。強硬派後發制人,嚴重打擊改革派,使後者柔性解決陳光誠個案的意圖落空。同時受到打擊的,還包括美方和陳光誠本人。陳光誠被批評為「出爾反爾」或被譏諷為「乞求外國人」;西方與中國民權人士則譴責美國拋棄陳光誠。原本是一個中美陳「三贏」的協議,成為「三輸」局面。中共內鬥的激烈程度,遠超出外界想像。以周永康為代表的強硬派、維穩牌,在陳光誠事件上坐收漁利。

另一位在美國的中國學者何清漣則認為,通過「倒薄事件」與「陳光誠事件」,中共向世界清晰展現其內部嚴重的分裂。在陳光誠問題上,外界至少看到有兩個「中共中央」在互鬥:「中央A」是公開化的、人們可見的中共中央,「中央B」是暗中起作用、但人們卻只能猜測的中共高層。中央A保證陳光誠的自由與安全,在國內生活讀書;中央B卻以其家人安全威脅,迫使陳光誠在走出領館後又改變主意。美中達成新的協議,中央A同意陳光誠攜妻子赴美,答應調查對陳光誠維穩黑幕;然而4日《北京日報》等四大北京媒體同聲批陳,讓外界聯想是否中央B在其背後指使。且由紐時報導懷疑,是中央B放手讓陳光誠成功地「非正常進入」美國使館,以利用此事打擊中央A。而中央A針對薄熙來對外放話,在陳光誠事件發生後也暫停,幕後也有兩派互相牽制的因素。



改革或維穩

在王立軍與薄熙來事件之後,有人認為中國高層的強硬派勢力被削弱,使得務實派或改革派實行政治改革的時機到來,陳光誠脫逃之後的情勢發展,是否也能被放在同樣的脈絡中看待?

加拿大的中國學者吳國光在事件之初的4月27日即為文表示,陳光誠比薄熙來更能考驗溫家寶。基層官員的為所欲為,是中國官民矛盾持續、急劇並嚴重惡化的最為重要的原因之一;解決這個問題,應該是中國政治變革的當務之急。重慶提出了「文革還是改革」的問題,而東師古更是提出了「權利還是權力」的更大的問題。解決陳光誠的問題,卻意義更大,因其不涉及權力鬥爭,只關乎普通民眾的基本權利,而後者應該比前者更為重要。

經濟學人5日的評論中文翻譯]認為,陳光誠以一人承擔全中國的未來,其事關乎中國應該如何被治理的問題。長期以來,中國採取只求經濟成長、不論法治、踐踏弱勢者的發展模式,而現在因為經濟成長趨緩、腐敗嚴重,讓中共承受極大壓力要去實行法治以提高自身的正當性,尤其是要處理地方官員的腐敗問題。然而中共想要法治,又想凌駕在法律之上,讓外界懷疑中國真正實踐法治的決心。經濟學人12日的評論則認為,中共在考核地方黨政官員時,社會穩定是最重要指標之一,即使違反法律,維穩的官員仍能獲得升遷。在這種獎懲機制下,人權無法得到改善。

紐時15日的評論中文報導]也同感悲觀,研究中國體制的專家皆認為,陳光誠事件不大可能使中共領導人利用這次機會去推動改革。如果中央懲罰一個地方政府、罷免一些官員,那麼就必須告訴其他地方官員,要採取一種不同的治理方法,這是非常根本性的改變。況且這也對其他異議人士傳遞了一個信號:當足夠公開、壓力夠大的時候,共產黨就會被迫做出改變。北京害怕支持一個案子會如同「打開洪水閘門」。

美國Jamestown Foundation的中國問題專家林和立提出的問題則是,有鑑於陳案產生對中國的負面形象,十八大之後的新領導層是否會改革負責社會秩序管理的政法系統?還是在維穩的最高原則下,政法系統將保持擴張?他引述西北大學中國專家史宗瀚(Victor Shih)的說法,認為中共維穩機器的壯大,與日益增加的避免突發事件的需求有關。中共擔心削弱維穩機器的能量,會對政權產生無法預測的後果。而新加坡國立大學的學者薄智躍則表示,政法系統是否會有基本的改變,端視周永康是否能指定其繼承人。[金融時報13日即報導(中文翻譯),周永康不再掌政法委實權,其權力已經移交給公安部長孟建柱,且將無權選擇自己的接班人。]就目前而言,中共高層仍如八九民運時一般,急著防堵異議份子藉黨中央分裂來大肆宣揚西方的政治改革觀念。即使中國願意就人權問題與美國交涉,維穩機器仍加緊打壓維權與異議人士。


結語

陳光誠曾經處於如長隧道般深邃的絕望,如果此後不再被高層政爭干擾,他似乎已走到隧道盡頭[更新:陳光誠一家四口已於5月19日下午搭機赴美國紐約大學];然而中國的人權境遇卻還沒有望見隧道口的光。山東一切如前,東師古村仍被地方惡勢力隔絕,且監控較以往更嚴密。中國政府或許是要迅速放行陳光誠以免除國際輿論壓力,然後將其他維穩的相關人事物繼續用黑幕掩蓋、以拖待變。但不論是無心或無力,拒絕實質的改變,未來都有更巨大的風險與成本。在政治權力與公民權利的對立上,甚至在中國模式的矛盾上,陳光誠事件都會是一個極為重要的參照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20200703 中國情勢暨兩岸雙週報:進化中的中國資訊戰與中共統戰制度剖析

中國暨兩岸情勢雙週報 http://x-strait.blogspot.tw 民進黨中國事務部 2020.07.03 編注:本期雙週報是根據上期「進化中的中國資訊戰」 進行剖析並附上參考圖。 進化中的中國資訊戰 林雨蒼、沈伯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