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28日 星期六
談《自由人宣言》
徐偉群(台灣守護民主平台會長)
2013.12.26
編按:本文為作者於民主進步黨中國事務委員會第九場「對中政策擴大會議」之引言稿。
「台灣守護民主平台」在2013年4月間發表了《自由人宣言》這份文件。這份文件是一項政治主張,而且具有對外與對內兩面的意義。在形式上,我們提出的是一個對台灣與中國關係如何發展的政治主張,而實質上,我們同時也藉它提出了,關於我們自己,台灣,未來的方向。
《自由人宣言》的主張
在台灣與中國關係上,我們提出的主軸就是「以憲政主義發展兩岸友誼關係,以人權保障建立政治互信」。在進程方面,我們則提出近程、中程與長程的「三階段論」。在近程,我們提出兩岸各自在法制上可以完成的具體「人權清單」。在中程,我們主張,兩岸可以在各自為「自由人」的基礎上簽訂《人權憲章》,作為台灣與中國之間的「基礎人權條約」。在長程,則是在《人權憲章》與各自為「自由人」的基礎上,來思考彼此之間各種可能的政治關係。這個政治關係的選項是開放的,包括兩個獨立國家,聯邦、邦聯、或者類似歐盟的關係等等。
上述積極取向的論述,當然也包含消極防禦的意涵。例如,我們反對兩岸關係的任何發展,以犧牲人權為代價,包括犧牲言論自由、隱私權、勞工權、居住權、弱勢者的生存權,以及所有人的人性尊嚴等。又如,在沒有各自完備人權保障之前,在未簽訂並落實《人權憲章》之前,我們反對兩岸簽署《軍事互信機制》、《和平協議》或任何類似協議。
對外的意義
一個基本的提問是,我們為什麼要提這樣一個主張?意義何在?我們的想法很簡單。那就是,在台灣和中國必定會往來,就如同,台灣和這個世界必然會往來一樣的情況下,台灣有什麼理由只能做一個被決定者?只能做一個附庸者?我們有什麼理由不能要求我們的幸福?
我們一旦開始這樣想,答案就變得很清楚。成為附庸,不會是幸福。對於一個個人來說,是如此,對於共同體下的我們來說,也是如此。國共兩黨,把台灣框在「九二共識」、「一國兩區」、「兩岸一國」、「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等等這些框架下,無論他們彼此怎麼喊價,不變的是,都是要你我,要共同體下的台灣人,成為附庸。過去,台灣人長年被國民黨矇騙,許多人不一定能理解,成為附庸會失去什麼,但如今,不用多說,我們已經在經驗這個失去自己對生活的控制權,失去對自己國家控制權的危害。我們正在經驗工作、土地、安生立命的可能性被掠奪的威脅,我們的青年與子孫的未來被掠奪的威脅,這些都直接和「附庸化」 的過程有關。
「自由人」,就是我們對於台灣在「附庸主義」之下,生機日益消失的回應。我們認為,台灣只有立志往「自由人」的方向走,才能得到自己的未來。「自由人」既是我們個體追求的目標,也是對集體方向的自我指引。而「自由人」的意義,便是人權的充分實現。
第二個必然的提問,是「自由人」是不是癡人說夢?可行性在哪裡?我們的回答是,這條路很艱難,但「艱難」並不是真正的問題。理由是,台灣的未來本來就很艱難,不是嗎?面對中國這樣一個集權專制,又有政治控制企圖的國家,有什麼事情是不艱難的呢?答案有,但那就是成為附庸。成為附庸有很大的誘惑力,因為那是我們的弱點,但再度的,頭腦清醒的人就知道,那是淪喪,不是真正的出路。
話說回來,我們之所以認為「以憲政主義發展兩岸友誼關係,以人權保障建立政治互信」,是一條艱難,但可行的路,是因為我們考察到,中國和中國共產黨政權,並不是等號。和中國往來,並不只等於和「中共政權」往來。簡單的講,中共專制政權不可能是「自由人」對話的對象,但是「中國人民」卻可能是。
台灣人與中國人民共同面臨的威脅,是專制的中共政權。在中國,中共政權的統治正當性已經愈來愈薄弱。所以,在天安門事件的記憶被消除十年之後,他們還是有「零八憲章」,有「憲政夢」,有「新公民運動」,有劉曉波,有陳光誠,以及更多的抗爭事件與爭取民主人權的維權者。如果我們只把眼光看向中共政權,那麼可能就只有「附庸主義」的想像,但如果把眼光看向中國民間,就知道,台灣和中國兩地的人民是有以「憲政主義」、「人權保障」建立友誼關係,建立政治互信的一條路。台灣人可以和中國人做朋友,做相互聲援人權、民主、憲政的朋友。
可能有人說,習近平最近日趨極端的「極權化」路線,更顯得「自由人」的主張天真。不過,我們認為,剛好相反。正是極端的「極權化」,反而對應出「自由人」主張的必要性。你可以想像,連極權者週邊的人都隨時可能性命不保,極權的附庸者又如何有追求幸福的權利可言?而且,習愈極權,他的統治正當性也愈低。中國民間會如何回應這個演變,還很難說。也因此,中共政權愈是極權,我們愈需要堅持「憲政主義」「人權保障」的路線,更白話的來說,就是「民主、自由與人權」的路線。但是,我們要提醒,附庸主義最大的殺傷力在於,它可以給少數人利益,來換取多數人的犧牲。在台灣,愈是具有政治影響力的人,愈有責任抗拒「附庸主義」路線的誘惑。
對內的意義
現在要回過頭來,說一下《自由人宣言》對內的意義。事實上,這個對內的反省和對外的主張是同步的。當我們說,台灣人沒有理由做一個被決定者,我們應該要求有追求自我幸福的決定權時,我們必須問自己,什麼才是幸福?我們認為,很長時間以來,我們都把「經濟掛帥」當作追求幸福的途徑,特別是,我們相信「開發主義」、「自由經濟主義」,以為創造更多的金錢,更開放的「自由市場經濟」,便是創造幸福。結果,我們為自己創造出一個資本掠奪的社會,少數人致富,多數人愈來愈陷於生活痛苦與掙扎。多數人的工作、土地、健康、基本生活、青年的未來都遭受到犧牲,而當我們要起而爭取一個較公平的社會的時候,卻發覺「政商利益的緊密連結」,壟斷了這個國家機器的運作,甚至連我們的言論自由、新聞自由、集會結社自由也受到打壓。
因此,在「自由人」的主張裡,台灣要自我完備為一個人權國家,不僅要落實政治方面的自由權保障,也必須落實每一個人成為「自由人」的物質基礎的保障。換言之,不僅要落實《公民與政治權利公約》的人權保障,也要落實《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公約》的人權保障。在這個意義下,《自由人宣言》固然主張政治上的「自由主義」,但在社會經濟上,並不主張,甚至是反對「新自由主義」路線,反對資本掠奪經濟,而毋寧主張「社會民主」路線。
最後,再補充談一下,很多人關心的,在《自由人宣言》中的「我們」,也就是「台灣」。《自由人宣言》思惟的核心是以「人」為本。因此,我們講國家存在的基本價值,是人權。同樣的,我們也是從對「人」的核心關切的角度來看待「台灣」。我們提出,從「人民主權」的角度來看,台灣就是一個主權國家。理由是,宣言中所提到的歷史事實,即「台灣人民以實踐行動建構一個自我決定的憲政秩序」這個歷史事實,我們不可能否認這個事實。台灣主權存在的基礎並不是「中華民國憲法」,這部憲法和我們的主權存在著藕合的關係,我們不能否認這個藕合關係,但其關係也僅止於此。另外,台灣主權的確立是一個歷史動態的結果,過去曾有的歷史文件,並無法涵蓋後來「憲政實踐」的歷史,因此,台灣也並不處於主權未定的狀態。台灣的民主前輩,在權威統治者手上建立起民主憲政,台灣人直選總統,建立新的憲政架構,這些都不是虛構的。只有確立「自己」的存在,我們才可能去談,怎麼去追求「自己」的幸福。
結語
有人說《自由人宣言》講人權憲政是一種驕傲。這完全是誤解。這是一種「堅持」,也是對強權的「反抗」。人權既是普世價值,就不可能有什麼驕傲可言。中國的朋友一定也有許多人有著同樣的堅持,同樣的反抗精神。我們就是要尋找這個對話的可能,相互聲援的可能,因為,這是在中共政權的壓迫下,兩邊人民的共同出路。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20200703 中國情勢暨兩岸雙週報:進化中的中國資訊戰與中共統戰制度剖析
中國暨兩岸情勢雙週報 http://x-strait.blogspot.tw 民進黨中國事務部 2020.07.03 編注:本期雙週報是根據上期「進化中的中國資訊戰」 進行剖析並附上參考圖。 進化中的中國資訊戰 林雨蒼、沈伯洋 ...
-
作者:董思齊 (本文完成於2014年4月) 經歷 1997 年亞洲金融風暴後的韓國, 除了對內有維持經濟成長與進行產業轉型的急迫性壓力之外, 還面對了中國不斷的崛起以及與日本的外在競爭壓力。 在內外相交的壓迫之下,韓國興起了以設立與世界連...
-
盧俊偉(台灣經濟研究院副研究員) 2015.10.9 2015.10.13更新 今年8月11日中國人民銀行宣佈「完善人民幣匯率中間價形成機制」措施(下文簡稱811新匯改),將原本由官方指導的人民幣中間匯價改為參考前一日銀行同業外匯市場收盤價,增加匯率市場化...
-
2016.2.26 王毅盼蔡英文接受憲法同屬一中 王毅在CSIS就「中美關係及中國外交發展」發表演說[ 官網資料 ],在回答問題時表示,中國並不關心誰在台灣掌握中國台灣地區的政權,中國關心的是,成為執政者後如何處理兩岸關係,能不能繼續維持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