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17日 星期五

「南海仲裁案」之近況與觀察


林廷輝(新台灣國策智庫副執行長)
2015.7.17


2015年6月中,中國並未依菲律賓所提「南海仲裁案」仲裁庭在2014年12月17日發布的第三號程序令,在6月16日之前提交對菲律賓補充書面陳述的評論,根據仲裁庭的「程序規則」(Rules of Procedure)第23條第1項的規定,在提出書面辯護資料時間結束後三個月內,舉行聽證,由於中國面對仲裁案採取「不接受、不參與」立場,因此,7月7-13日聽證上僅有菲律賓進行口頭陳述,而仲裁庭也在13日聽證後發布聽證相關訊息,與南海事務相關之越南、印尼、泰國、馬來西亞和日本等國,也以與南海主權利益相關為理由,被准許派小型代表團座席旁聽。

美國、中國與菲律賓之立場


對此,美國國務院在7日表示,對南海各聲索國不採取任何立場,但反對使用武力、過度外力及改變現狀,各方應透過和平合法的外交手段解決爭議;至於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表示,中國已多次闡明「不接受、不參與」仲裁的立場,要求各界參閱2014年12月7日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關於菲律賓共和國所提南海仲裁案管轄權問題的立場文件》。

至於菲律賓在聽證會上除主張仲裁庭應享有管轄權且該案具受理性外,在實質部分則認為:1.依據海洋法公約,中國無權在水域、海床及底土行使「歷史性權利」;2.中國所謂的九斷線在國際法上並無基礎;3.依據海洋法公約第121條,中國所占島礁為岩礁,有些是低潮高地,有些沉沒在海平面以下,根據該條第3項規定,最多僅能主張12浬領海,有些島礁甚至連主張12浬領海權利都沒有,中國填海造陸無法在法律上改變什麼;4.中國在南海干擾菲律賓行使主權權利與管轄權,違反了海洋法公約;5.中國填海造陸的作為對海洋環境造成損害。此外,菲律賓重申提出仲裁案並非要求仲裁庭處理與中國領土主權糾紛的問題,主要目的是釐清南海的海洋權利,因此仲裁庭享有管轄權。

觀察重點


1. 時序上,菲律賓與中國可在7月20日以前,針對仲裁庭聽證後的文字稿進行審查與提出修正意見,而菲律賓在23日以前提出書面資料回應聽證時仲裁庭所提問題;根據海洋法公約附件七第5條規定,仲裁法庭應確定其自己的程序,保證爭端每一方有陳述意見和提出其主張的充分機會,因此,仲裁庭也給予中國在8月17日以前提出書面資料回應,仲裁庭更表明,為了避免不必要的延誤,提供一個公證與有效率的程序,仲裁庭將盡力在2015年年底前決定自身是否享有管轄權及本案是否具受理性,倘決定有管轄權及本案具可受理性,仲裁庭才會進入實質審查部分,否則將駁回本案,11月18-19日為菲律賓主辦亞太經合會(APEC)經濟領導人會議,中國是否會將出席APEC領導人會議與仲裁案掛勾,值得持續觀察。

2. 實質上,中國填海造陸的作為似乎企圖變更現狀,其後援引「情勢變遷」主張仲裁庭無管轄權,規避仲裁庭受理菲律賓所提島礁過小而無法主張海洋權利等訴求,然而,中國倘欲援用「情勢變遷」,其要件是該變遷不可歸責於當事人,致發生非當時所得預料之變更,如仍貫徹原有之效力,顯失公平而有違誠信原則,此時才可援用之。然而,填海造陸顯然是中國刻意作為,當然可歸責於當事人,因此在國際法上是站不住腳的。

3. 日本與東南亞其他四國均派遣代表團旁聽,而海洋法公約附件七第13條規定可對締約國以外實體適用,台灣理應可以利害相關者身分提出旁聽要求,不過我國外交部並未派遣代表團並要求旁聽,僅在7月7日發布第001號的南海八點聲明,回應仲裁庭的聽證。不過在2015年年底前,當仲裁庭決定是否享有管轄權之際,正巧我太平島碼頭修建完成,馬英九總統是否前往太平島發布南海和平倡議路徑圖,也值得後續關注。

「南海仲裁案」關係到美國重返亞太策略


菲律賓所提南海仲裁案,從聽證結束至年底前,將是仲裁庭決定是否享有管轄權重要時點,倘仲裁庭駁回菲律賓所提仲裁,預料已在南海展現填海造陸實力的中國,將受到激勵而擴大在南海的維權力度;倘仲裁庭接受菲律賓所提仲裁,中國不僅氣勢受挫,東南亞國家將受到激勵,後續會不斷挑戰中國南海立論基礎,菲律賓也會進一步要求仲裁庭依「程序規則」採取臨時措施,下令中國立即停止在南沙群島的一切作為,屆時,倘中國不妥協或讓步,將使其國際形象受損,最後與俄羅斯處理克里米亞事件後的國際形象如出一轍,「中俄不遵守國際法」將成為印象,對美國而言,重返亞太策略將受到進一步鼓舞。


另參見:林廷輝,馬政府「南海異表」將成菲律賓在仲裁案中的利器,自由評論網,2015.7.13。

他18日在菲律宾访问期间,登上P-8A与机组成员一起在南海上完成了一次历时7小时的海上侦察行动。斯威夫特17日曾表示,美方在南海的议题上不会选边站队,但会确保航行自由,美军已经准备好对南海发生的任何意外事件做出反应。(觀察者網,2015.7.20)
雖然在東京有抗議反對的聲音,但日本下議院表決通過了兩項將會改變日本安保法律的爭議性法案,這些修改將允許日本軍隊自二戰結束以來首次在海外參與戰鬥。(BBC中文網,2015.7.16)

菲律賓政府提出的南海仲裁案,聯合國常設仲裁庭表示將於年內決定對案件有無管轄權。此外,為求公平,仲裁庭也給予北京1個月的時間回應菲方論述。(中央社,2015.7.14)

對於菲律賓無視中國根據包括《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在內的國際法享有的合法權利,違背與中國多次確認的共識及在《南海各方行為宣言》中的承諾,單方面提起的南海仲裁案,中國已多次闡明“不接受、不參與”的立場。/《中國政府關於菲律賓所提南海仲裁案管轄權問題的立場文件》(中國外交部網站,2015.7.14)

兩名菲律賓海軍軍官表示,菲律賓從去年起就派出漁船和小艇,將水泥、鋼材、電纜和焊接器具運至在仁愛礁上擱淺的一艘破舊軍艦。另一名菲律賓將領亦表示,菲方正改善駐守官兵的生活艙,使他們的生活變得更加舒適。(BBC中文網,2015.7.14)

[中華民國外交部提出8點主張]中華民國政府呼籲南海周邊各國尊重《聯合國憲章》及《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之原則與精神,自我克制,維持南海區域和平穩定現狀,避免採取任何升高緊張情勢之單邊措施。(外交部網站,2015.7.7)

針對中國近年不斷在南海填海造陸的主權擴張行為,美國國務院副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指出,這種單方面強制性改變現狀的做法,與俄羅斯在烏克蘭東部的行徑無異,已違反美國與盟邦的共同立場。(自由時報,2015.6.28)

越南外交部25日對中國在南海填礁造島的行為表示抗議,並指出中國的舉動「無法改變越方對南沙群島擁有主權的事實」。而中國外交部對此雖未做出回應,但其他單位卻已有實際動作。中國海事局25日直接宣布,中國將再次在南海部署「海洋石油981」鑽油平台,進行油氣勘探。路透指出,此次981鑽油平台的部署位置與去年相比,變得更加靠近越南。(旺報,2015.6.28)

菲律賓在南沙群島上設置的行政區「卡拉延群島」(Kalayaan Island)市長畢托歐能(Eugenio Bito-onon)26日表示,中國在南海的填海造陸工程,現仍積極進行中,並未有停止的跡象。此外,菲律賓還指控,中國在南沙群島的工事已嚴重破壞南沙群島珊瑚礁系統,造成周邊國家每年2億8100萬美元的經濟損失。(自由時報,2015.6.27)

第七輪S&ED 24日閉幕(美國務院資料),雙方在南海問題上各說各話。美國國務卿凱瑞說,美國雖不在南海主權爭議上採取立場,但在自由航行與飛行權,以及和平解決爭端方面,相關主權宣示國應該自制,避免採取片面行動,並依國際法解決爭議。中國國務委員楊潔篪則表示,中國堅決維護國家領土主權,將持續通過對話和平解決爭議,並與ASEAN國家在協商一致的基礎上,推進「南海行為準則」談判。他說,南海地區的航行自由是有保證的,「我們認為,將來也不會發生問題」。(自由時報,2015.6.26)

菲律賓海軍與日本海上自衛隊昨天在南海周邊舉行聯合軍演。日本一架巡邏機在有主權爭議的南沙群島附近盤旋,引起中國不滿,放話「不要製造區域緊張」。(蘋果日報,2015.6.24)

北京改變外交姿態,中國大陸外交部發言人陸慷16日說,部分南沙群島填海工程將陸續完成,不過美國智庫CSIS的觀察指出,中方仍在南沙群島中的美濟礁與渚碧礁進行填海工程。(中央社,2015.6.19)

Arbitration on the South China Sea: Rulings from The Hague, Aisa Maritime Transparency Initiative, CSIS.



中國經濟走勢相關資訊

中國銀行業掏出巨資救股市
最近幾週,中國大型國有銀行已向國內保證金融資機構總計出借了1.3萬億元人民幣資金,以止住股市的直線下跌。中國央行正尋求盡量減少對證金公司的直接貸款,而更傾向於依賴商業銀行提供救市資金。他們想搞寬松,但不是以印鈔的方式(FT中文網,7.17)

中國股市為何出現政策癱瘓?
習近平的強勢領導風格也有弊端,尤其當官員們試圖“揣測聖意”時,就有可能造成某種政策癱瘓,有人認為最近股市起伏過程便體現了這一點。(FT中文網,7.17)

近期的股市走勢只是中國疾病的一個症狀,而這場疾病折磨著整個中國金融體系。中國的資本總是被嚴重錯配,眼下更是大量的資本處於錯配狀態。除非中國採取痛苦的改革措施推動金融系統商業化、去槓桿化,否則中國將繼續從一個泡沫跳到另一個泡沫中,浪費數萬億資金。/經濟學家調查:中國股市暴跌對全球前景的影響大過希臘危機。(WSJ中文網,7.16-17)

拋盤的範圍非常廣,給中國未來幾個月的增長前景帶來風險。由於擔心股價大跌,數百家公司停牌,帶來的風險只有當恢復交易時才能慢慢消除,而股價往往會下降。在拋售股票的同時,投資者也在降低槓桿率,不過還有數千億美元的融資融券貸款尚未償還。(紐時中文網,7.16)

李克強表示,中國經濟擁有巨大的韌性、潛力和迴旋餘地。…我們有條件、有能力妥善應對各種風險挑戰,使市場有穩定預期,保持健康發展,促進中國經濟長期中高速增長,邁向中高端水準。(中新網,7.16)

中國成功阻止經濟增速降至7%以下並且避免了股市崩盤,這緩解了決策者們面臨的短期壓力,但可能使得政府的長期目標更難以實現。(WSJ中文版,7.15-16)

中國國家統計局昨公佈年中GDP統計,2015年上半年及第二季經濟增長率皆為7%。展望下半年,中國經濟下行壓力依然較大,面臨著產能過剩、資本市場波動、地區經濟分化等諸多風險和挑戰。專家認為,下半年穩增長政策要打出定向調控、相機調控的“組合拳”,而隨著改革紅利進一步顯現,完成全年7%左右的目標沒有問題。/國務院定調:上半年國民經濟穩中向好 政策效應陸續顯現。(中新網、中國政府網,7.16)

中國A股市場經歷了這一輪從政策牛市到國安力量介入救市的波折,從西方自由經濟的角度來看,中國離市場經濟體制的標準更加遙遠;從中國政府的角度來看,等於時光倒轉60餘年,重溫1949年毛澤東遙控指揮二陳在上海與市場對決的歷史。這種權力與市場對決經驗的重溫,相當於進行了一場應對金融危機的預演。(美國之音,7.14)

李侃如:在習近平的改革努力中,除反腐運動外,金融領域的改革是最深入的。不過金融領域改革的速度、範圍和目標受到了諸多的反對,而這次股市的下跌很有可能會增強這股阻力。此外,潛在的溢出效應也可能會影響對其他領域的改革工作。(紐時中文網,7.13)

中國當局向證券公司施壓使其向上市投資信託(ETF)投入資金,迫使企業放棄IPO,限制大規模賣盤的一系列政策與90年代日本出現的情況如出一轍。(日經中文網,7.13)

中國央行採取了史無前例的措施以使中國暴跌的股市企穩,這被部分人稱為具有中國特色的量化寬松。然而,分析師表示,中國的舉措更類似於2008年金融危機最嚴重時西方央行為穩定信貸市場而推出的緊急措施,與後來逐步推出的、旨在刺激實體經濟的大規模債券購買計劃明顯不同。(FT中文網,7.10)

股市暴跌對經濟的整體負面影響有限,由此引發金融危機或經濟危機的可能性也極小,相信本輪政府救市的重要目標就是降低股市的高槓桿。(路透中文網,7.8)

財經網中國股市專題 包含監管措施與行情回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20200703 中國情勢暨兩岸雙週報:進化中的中國資訊戰與中共統戰制度剖析

中國暨兩岸情勢雙週報 http://x-strait.blogspot.tw 民進黨中國事務部 2020.07.03 編注:本期雙週報是根據上期「進化中的中國資訊戰」 進行剖析並附上參考圖。 進化中的中國資訊戰 林雨蒼、沈伯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