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27日 星期五

「素人之亂」:談香港「後傘運」與區議會選舉


林啟驊(東吳大學政治系兼任助理教授)
2015.11.27


別具指標意義的2015區議會選舉


香港區議會由於區域小(約等於台灣里長),不具備立法權和預算審查權,被視為一個地區諮詢組織,過去並未受到港人普遍重視。然而,此屆區議會選舉是繼「人大831落閘」、「雨傘運動」一年,以及6月泛民否決政改方案,最新一次民意檢驗,份外具有高度指標意義。

對政黨而言,區議會選舉是扎根地區工作、建立樁腳的重要戰場,也是培育政治新人的舞台,更是來年立法會選舉的前哨戰,各政黨候選人莫不秣馬厲兵,全力以赴。長期以來,親北京的建制派政黨,擁有較為豐厚的資源,去推動地區服務工作。其中包含被香港社會所詬病的「蛇齋餅粽」,(亦即免費發放的月餅、粽子,以及蛇宴、齋宴等)。資源較為匱乏的泛民政黨,只能靠扎實的街坊服務,或理念宣傳,來爭取選民認同。除了傳統泛民/建制兩大政黨陣營之外,此次更出現許多「傘後組織」,投入這場基層選舉。有高達55名年輕人投入選戰,他們被稱為「傘兵」,幾乎清一色都是未曾從政的政治素人。



選舉結果出爐:港人求新求變


「雨傘運動」一年以來,香港的社會民心正在經歷微妙且複雜的變化。港人普遍對於政治表態,顯得保守許多。2015年六四維園遊行,人數約13萬,較去年少了5萬。七一遊行人數更降至5萬人,遠低於去年近50萬人的規模。選前社會瀰漫一片低迷的氣氛,選戰氛圍十分冷清,政府與建制派刻意冷淡處理,部份建制派候選人更拒絕出席選舉論壇。許多學者擔心本屆投票率可能創下新低。特首梁振英更呼籲香港人「Vote Them Out」,亦即在今年區議會選舉及明年立法會選舉,用選票懲罰泛民、將泛民逐出議會。

然而,11月22日的選舉結果,有別於選前的悲觀預測,本屆投票率約 47 %,投票總人數更高達 147 萬,兩者均為歷年之冠。從席次來看,431民選席次中,扣除68人自動當選(均為建制派人士),有363席處於競爭狀態。泛民建制各有斬獲,建制派取得七成席次(今屆298席,較上屆減少11席),仍維持全港十八區區議會均由建制派過半主導的局面。反觀民主派則由上屆100席,成長為125席。而備受關注的「傘兵」,也「突襲成功」斬獲8席。

根據資料顯示,今年當選的區議員平均年齡約為44.7歲。相比之下,2011年區議會選舉的當選人,平均年齡就有46.3歲。即本屆區議員的年齡,較上一屆年輕約1.6歲。其中30至40歲之間,總人數有110人。低於30歲的亦有46位。最年輕的是沙田區「傘兵」──中大本土學社的黃學禮,年僅22歲。

相較於「新人輩出」,「大佬落馬」則是另一特點。泛民陣營中,前民主黨黨主席何俊仁與民協主席馮檢基兩名超級區立法會議員,失去了區議員席次;公民黨陳家洛也以些微票數敗北。反觀建制派中民建聯資深議員-鍾樹根與葛珮帆,也因過於大意輕敵而落敗。

一般認為,此結果大致顯現了港人求新求變的意志。儘管親北京的建制派勢力依然龐大,但不滿香港政治現狀的選民亦創新高,他們以選票表達不滿,力圖有所改變。


中聯辦介入香港選舉,手法日益純熟


此次區選仍處處可見中聯辦在背後策劃的痕跡。由於區議會議席涉及立法會超級區議員資格,北京莫不挖空心思,務求重點打撃部分候選人,使其落敗。如泛民兩名現任「超級」區議員-何俊仁與馮檢基。便受到重點狙擊,分別以125票與99票些微差距落敗。手法包括:收購「庄腳」、「𠝹票」(分票)、選民「遷移」等。

另外一個顯著情況,即是「葵青區」,該區被認為是泛民唯一有機會奪取過半數的區議會。選前建制派積極動員「谷票」(催票)。原以為可「翻盤」的葵青區卻比上屆更「紅」,建制派議席佔65%。

媒體報導指出,駐紮香港紀律部隊的居屋宿舍或警務人員宿舍的選區,都出現建制派大幅增長的情況。如黃大仙彩雲東選區在2011年新建紀律部隊宿舍,今年有7821名登記選民,比上屆區選上升約800人。而今屆建制派得票剛好上升近700票,最終擊退民主黨候選人。


泛民政黨的新挑戰:路線重組、世代交替與本土議題


區選結果直接衝擊到泛民各政黨的勢力消長與路線重組。2010年的「五區公投」與「政改方案」之爭,造成泛民嚴重分裂。代表談判路線的溫和民主派(以民主黨為代表),不斷受到激進派的夾擊與批評,得票逐年下落。而主張抗爭的激進民主派(如社民連與人民力量)也因為各選區票源少且分散,無法順利將選票轉變成議席。2012年之後,更激進的本土派(熱血公民與城邦派等)出現,都使抗爭派票源進一步分化。

此一特點在本屆區選中更顯露無遺。過去一貫強調地區組織工作的民主黨,丟了4個議席。而強調抗爭理念的社民黨與人民力量,雖然得票數有顯著成長,但卻無法在一對一選戰中取得席次。值得關注的是「新民盟」(新民主同盟),今年派出16人參選,豪奪15席,當選率超逾九成,成了本屆最大贏家。「新民盟」在2010年從民主黨分裂出來,他們反對民主黨過於溫和的政治路線,而強調「反蝗」、「反水貨客」、「港人優先」的本土訴求,但又與激進本土派路線,有著明確區隔。「溫和務實」、「關注本土」的政治取向,顯然得到不少選民青睞。

即便是出身「雨傘運動」的「傘兵」。在選舉中都刻意降低「佔領運動」的色彩,而從基層服務的角度,去訴求選民支持。主因是區選中,投票主力多以中老年為主,政治傾向保守。而支持「佔領運動」卻以年輕選民為主,其投票意向與分佈較為分散,難以形成左右大局的關鍵力量。

此外,無論是建制派或泛民政黨,都爆出大量政治新兵甚至素人投入選戰,無論勝選與否,他們都已虜獲不少選票,展現出驚人的爆發力。但素人參政對泛民的衝擊遠遠大於建制派。選民希望求新求變、對傳統政黨失望的心理,對泛民政黨無疑是巨大警訊。這些本土新勢力的興起,將主導着未來政治走向。政黨內部世代交替及年輕人接棒問題,已進入實際的政治議程。


結語:混沌的民主前路


「新鮮感、本土議題、溫和務實」此三大要素,成了本屆區選的最大交集。但這卻不意味著,明年立法會大選必然在此邏輯下展開。立法會選舉因其特殊的選制安排(複數選區加政黨名單制)、僅1/2民選議席(35席由區域直選;另35席則由功能組別產生),以及複雜的政治敏感性(1/3關鍵否決權)。其次,本屆區選結果必然鼓舞更多政治新人投入立會選戰。來年「素人之亂」更加關鍵。激進本土派陣營也磨刀霍霍,劍指立法會,這些因素,都將使明年9月的立法會選戰,愈發混沌難以預測。

從更大氛圍來看,在愈趨成熟的本土論述影響下,以及接續不斷的公民政治運動中,後雨傘時代的香港人,正形成強烈「香港人意識」的政治命運共同體。面對北京政府的步步進逼,以及梁振英個人的低劣管治能力以及疲弱不振的聲望, 港人自主自治的願望恐怕只會更加強烈。但在任何民主路都被封殺的情況下,他們只會離中國愈來愈遠。


相關資訊



兩岸未來重要議題行事曆

11月
  • 30: 巴黎氣候峰會(至12/11)
  • 30: 陳德銘訪台一週(至12/6)
  • 30: 國際仲裁法庭對南海案作出裁決(24-30聽證
  • 30: 巴黎氣候峰會開幕(COP21,至12/11,習近平29-30赴法)
  • 30: IMF理事會議討論將人民幣納入特別提款權(SDR)
12月
  • 01-05: 習近平訪問辛巴威、南非,並出席中非合作論壇峰會
  • 04: 中國「國家憲法日」
  • 05: 台菲漁業執法合作協定生效
  • 12: 馬英九搭機前往太平島視察(主持機場、碼頭完工啟用典禮)
  • 13: 南京大屠殺國家公祭日
  • 15: 兩岸三通7週年
  • 16: 世界互聯網大會(浙江烏鎮)
  • 兩岸貨貿協議第13輪談判(中下旬)
  • 25: 總統候選人第一場電視政見發表會
  • 30: 總統候選人第二場電視政見發表會
  • 31: 習近平新年賀辭、胡六點7週年
  • 31: 東協經濟共同體(AEC)成立
  •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
  • 中央農村工作會議
  • 亞投行正式成立
2016年1月
  • 04: 副總統候選人電視政見發表會
  • 08: 總統候選人第三場電視政見發表會
  • 16: 總統及立委選舉投票
  • 30: 江八點21週年
  • 中共中央一號文件發布
  • 全國台辦主任會議
  • 中央對台工作會議
  • 中央政法工作會議
  • 地方兩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20200703 中國情勢暨兩岸雙週報:進化中的中國資訊戰與中共統戰制度剖析

中國暨兩岸情勢雙週報 http://x-strait.blogspot.tw 民進黨中國事務部 2020.07.03 編注:本期雙週報是根據上期「進化中的中國資訊戰」 進行剖析並附上參考圖。 進化中的中國資訊戰 林雨蒼、沈伯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