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9.8
目錄
中國觀察
- 張鐵志:2047年後的香港前途
- 記者公開認罪顯示中國新聞管控升級
- 不堪一擊中產夢 爆炸把業主變成訪民
- 保孩子還是工作?雲南一民警妻子懷二胎或面臨被引產
- 深化國企改革指導意見獲通過
- 京津冀列入創新改革試驗
- “十三五”規劃五大看點
- 中國8月出口同比下降5.5% 進口下降13.8%
- 人民日報:關於中國經濟的四個最新判斷
- 中國版指數熔斷機制將推出 避免“閃電暴跌”
- 西藏自治區成立50周年慶祝大會今舉行
- 格桑堅贊:中國內定15世達賴喇嘛只能是個擺設
中國對外
- 林廷輝:黃岩島,中國的下一步
- 中國最想抓捕的社會活動家之一──陸軍
- 中國設首個釣魚島主權館
- 中駐英大使上BBC激辯閱兵 回應「中國有言論自由」
- 資本外流之憂困擾中國
- 安倍自動連任總裁 力爭下週表決新安保法案
- 歐蘭德將於11月初前往中國
中國與台灣
- 蔡英文:調整行程 有機會參加國慶
- 范世平:連戰,被習近平「一次性消費」?
- 觀察:八年抗戰之爭打敗兩岸七年交流?
- 中客自由行人數日增千人
- 洪避提連戰 民進黨︰同意連史觀?
- 陸客中轉? 我須承諾開放航路
- 銀正雄:洪秀柱要的是超越現狀
- 章念馳:希望蔡英文真有直通北京管道…
中國觀察
中國政府會針對《財經》這樣的刊物採取行動,令許多人感到意外。記者遭到示眾羞辱,令人們對中國媒體報導自由的前景產生憂慮。夏偉(Orville Schell)表示,《財經》記者被處罰,是政府的控制不斷加緊的一個跡象。當像王波明這樣的人都保護不了自己的記者時,就說明了一些問題。(紐時中文網,9.7)
短短幾週裏,海港城的住戶發現,被爆炸摧毀的不僅僅是他們的家,還有建築其上的社會地位、尊嚴感、自我認同以及對這個國家僅存的信任。而這些東西──無論他們曾經擁有多少,都可以在轉瞬間化為烏有。(端傳媒,9.8)
由於夫妻雙方都不是獨生子女,而其丈夫系公安局的在編民警,根據《雲南省人口和計劃生育條例》相關規定,如果要生下這個孩子,陳女士的丈夫將會被開除公職。此事在社交平臺上引發關注。不少網友對陳女士的遭遇表示同情,認為確是兩難“絕境”,希望“計劃生育捆綁工作”的政策能得到改善。(澎湃新聞,9.7)
隨著一份長達20頁國企改革綱領性文件的低調流出,國企改革指導意見終於靴子落地。記者從多家央企處證實,這份名為《關於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目前已經下發至企業。國資委相關負責人表示,《意見》已經中央審議通過,近期將正式對外公佈。“淡馬錫”式的國企改革將成為下一步改革的重頭戲,國資委角色也將從“管資產”向“管資本”過渡。/另見WSJ報導、工商時報整理。(經濟參考報,9.8)
京津冀列入創新改革試驗
中辦、國辦印發的《關於在部分區域系統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驗的總體方案》昨日發佈。按照方案,京津冀、上海、廣東、安徽、四川、武漢、西安、瀋陽8地成為改革試驗區域,要求在金融創新、人才培養和激勵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適時全國推廣。(新京報,9.8)
1.經濟增速:依然有能力實現“7%左右”的增長,2.轉型升級:提質增效,3.財稅改革“十三五”規劃重頭戲,4.國企改革:“十三五”深改革的立足點,5.區域規劃。(證券時報,8.30)
中國海關總署今公佈的數據顯示(官網公告),2015年8月份貿易順差為602億美元,較7月份貿易順差430.3億美元明顯增長,同時遠高於市場預期。(WSJ中文版,9.8)
中國經濟整體平穩的基本面沒有變、中國宏觀經濟政策不會有大調整、股市調整大致到位 金融市場風險可控、中小企業將獲更多政策紅利。(新浪財經,9.8)
證監會6日晚間表示“將研究指數熔斷方案”,7日,上交所、深交所、中金所三大交易所聯手發佈熔斷機制徵求意見通知,擬設置5%、7%兩檔指數熔斷閾值,以滬深300指數作為基準指數,漲跌都熔斷。/三重磅政策出台:熔斷機制、股息稅優惠政策、50ETF持倉限制調整(新京報、證券時報,9.8)
西藏流亡政府議會議員格桑堅贊7日指出,中共統治西藏數十年,如果沒有達賴喇嘛的合作,他們就無法凝聚中國藏人的民心,這非常明顯。 “凝聚民心”是中國政府西藏政策的內容之一,但他們的“凝聚民心”卻是在所謂“改善藏人民生”的同時,一味詆毀、打壓十四世達賴喇嘛,把他定性為分裂中國的“罪魁禍首”。(VOA,9.8)
中國對外
[評論]中國在南沙群島完成填海造陸工程後,下一步是什麼?倘從南海戰略角度觀之,黃岩島將會是中國填海造陸下一個目標,在中國經略整個南海戰略中,黃岩島可說是南海的戰略前沿,填海造陸且建成軍事基地後,將完成中國在南海的第三個戰略據點。對中國來說,南海是核心利益,但對美國來說,南海僅為國家利益之一部分,當中國在三角戰略據點完成部署後,南海真正的衝突才正要開始。(自由評論網,9.8)
他是過去十年中國影響力最大的社會活動家之一,也是一場范圍廣泛的民間團體壓制行動的主要目標人物。目前中國政府的壓制行動已經不僅僅限於針對那些公開批評政府的人士,而是擴大到像陸軍這樣的目標人物以及他的組織益仁平身上。美國官員表示,歐巴馬可能會在本月的歐習會上向習近平提出這個問題。國務院還在考慮是否應拒絕出席聯合國召開的討論婦女權力的大會,預計習近平將在會上發表講話。(WSJ中文版,9.7)
山東威海劉公島上的釣魚島主權館7日開館。此前,福建、浙江等地曾舉行各類釣魚島主權展覽,而專門為之設立紀念館,這是第一個。目前館內展示的主要是一些圖片畫冊。劉公島管委會方面表示,準備將增加多媒體、影視、互動環節,也會不斷增加藏品。(新京報,9.7)
劉曉明在北京閱兵當日接受BBC專訪,就閱兵、股市和中國威脅論等話題,與BBC主持人激辯。主持人質疑中國閱兵令人生畏,劉曉明稱只是向世人宣示捍衛和平的決心。在被質疑一些記者和基金經理因涉嫌製造股市恐慌被逮捕令西方人感到震驚時,他反駁稱中國享有言論自由,但那些人違反了法律。(明報,9.8)
資本外流之憂困擾中國
中國的外匯儲備一度達到4萬億美元左右,但現在下降到3.7萬億美元以下,而且預計年末將進一步降至3.3萬億美元。(根據最新數字,到今年8月底,中國外匯儲備較7月底減少2.6%,至3.557萬億美元。)突然之間,問題從中國將如何處理流入的大量資本及其巨額外匯儲備,變為中國是否有足夠的資金和充足的外匯儲備。/參見經濟日報:中外匯存底大減939億美元。(FT中文網,9.8)
中國的外匯儲備一度達到4萬億美元左右,但現在下降到3.7萬億美元以下,而且預計年末將進一步降至3.3萬億美元。(根據最新數字,到今年8月底,中國外匯儲備較7月底減少2.6%,至3.557萬億美元。)突然之間,問題從中國將如何處理流入的大量資本及其巨額外匯儲備,變為中國是否有足夠的資金和充足的外匯儲備。/參見經濟日報:中外匯存底大減939億美元。(FT中文網,9.8)
安倍晉三以唯一候選人身份,不經投票直接連任自民黨總裁,任期至2018年。安倍誓言,成功連任之後,將力保解禁集體自衛權的新安保法案在下週進行參院表決並獲得通過。/安倍的新任期將面臨更嚴重的局勢,日本民眾對於「安倍經濟」的信心已經大幅減退。接下來的大事是要在27日通過防衛法案。(南早中文網、新頭殼,9.8)
法國總統歐蘭德7日宣佈,他將於今年11月初前往中國,以期和習近平一起,為12月份在巴黎舉行的聯合國氣候大會取得成功,共同發出呼籲。奧朗德表示,他“充分相信”中國當局有能力重振經濟。(法廣中文網,9.8)
中國與台灣
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蔡英文今天說,有收到國慶大會邀請函,昨天檢查10月行程,已告知幕僚調整,「我們的目標還是有機會去參加今年的國慶」。(中央社,9.8)
[評論]為了證明共軍在抗戰中是「中流砥柱」,必須找國民黨的人來背書,所以連戰成了習近平的「人形立牌」。習近平知道,連戰參加九三閱兵既不利於國民黨選情,也將使得連戰回台遭到批評,但他毫不在乎。一方面,國民黨選情低迷,連戰來不來已無關緊要。至於連戰回台後遭各界批判,甚至可能被國民黨開除黨籍,則政治影響力將更低,對於中共來說將更沒有利用價值。這次,恐怕也是最後一次,連戰被中共如此禮遇,享受國賓級的待遇。(自由評論網,9.7)
連戰到北京參加「9.3閱兵」,引起了馬英九強烈批評和國民黨指責,也使台灣的觀察人士擔心,馬上台後兩岸的交流成果受到影響。江春男指出,從這次連戰訪中爭議來看,中國對馬政府一定會有相當大的疑問,而對台系統也很可能會出現人事改變。有些學者表示,兩岸從連戰2005年的「破冰之旅」、經歷馬執政的7年時間、到10年後連戰參加閱兵所引發的爭議,表現的是「兩岸之間的分歧,不是越來越大,而是原先就有的分歧,一直到現在才顯示出來。」(BBC中文網,9.7)
行政院上週正式公告,從9月21日起,中客自由行每日核准人數將從4000人增至5000人,立委與民團批評,這樣拚經濟根本就是與魔鬼交易,馬總統意圖在下台前,大量開放中國人來台救經濟。(自由時報,9.8)
洪秀柱前天在閉關多日後發表長文,卻避提連戰赴中參與閱兵的問題。立法院民進黨團昨質疑,洪秀柱閉關出關,就是刻意要閃避掉連戰的閱兵爭議;並質問洪,是否同意連戰的史觀、是否同意兩岸共寫歷史、是否支持黨紀處分連戰?/自由質疑:洪企圖主導後馬時代。(自由時報,9.8)
[旺中網站找不到本則?]針對我方盼望「陸客中轉」能與「航路優化」脫鉤,據了解,大陸原打算同意先施行陸客中轉,但條件是我方必須「白紙黑字」承諾後續開放航路,因台灣拒不接受,所以破局。據不願透露姓名的大陸台幹表示,日前已經接獲台北公司消息,海協會會長陳德銘預定10月11日訪台。(中國時報,9.8)
[評論]洪秀柱把重點放在一中各表非長久之計,已然產生負面效應。此所以在強調鞏固九二共識之外,「還希望能夠延續、深化,進行兩岸政治協商」,而達到此一目標的方法,「只能在恪遵憲法、平等尊嚴、民意為本的原則下,簽署兩岸和平協定」,共同確定「分治不分裂」的兩岸定位原則,並同時解決國際參與、永久和平的問題。這不就是「一中同表」的實質意涵?(中國時報,9.8)
[評論](聯合報,9.8)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