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20日 星期三

20160120 中國暨兩岸情勢日報


2016.1.20


中國經濟專題



IMF 19日發布了新的《世界經濟展望》(World Economic Outlook)季度報告,IMF稱,全球經濟前景的風險仍偏向下行,世界面臨著三大調整:新興市場經濟放緩;中國轉變經濟成長方式,降低對出口和製造業的依賴;聯儲會逐漸退出超低利率政策。(南早中文,1.20)


國家統計局昨公布多項2015年全年經濟數據,包括GDP、固定資產投資等,幾乎全部達不到去年初所定目標,全年GDP按年增長只有6.9%,是1990年以來首次低於7%。人民銀行昨日發表通告,將透過MLF等定向工具,向銀行安排6000億人民幣以上的資金支持,同時下調MLF利率,變相等於減息及降準備金率,挽救經濟。(明報、財新網,1.20)


樓市確實出現了明顯回暖,但樓市分化進一步加劇,特別是一二線的火熱掩蓋了三四線的低迷。這種情況下,房地產市場走勢依然堪憂。在庫存高企的壓力下,銷售回暖短期內未能帶動投資復蘇,全國開發投資持續走低。(一財網,1.20)


根據國家統計局資料,2015年全年出生人口總數為1655萬人,比上年減少32萬人。這一資料,令不少人口學者大跌眼鏡。此前各方估計,由於單獨兩孩政策的效應會在2015年更加顯現,年出生人口估計會持續增加到1700萬,甚至1800萬。(一財網,1.19)


當年中國政府實施的經濟刺激舉措留下了巨額債務和龐大的工業過剩產能,這種狀況常常被認為是投資盛宴的後遺症。但這場盛宴並未謝幕。事實上它的熱度有增無減。過去12個月間,債務總額與GDP之比變得更高了(160%->260%)。現在中國大部分新增投資都將被浪費,企業則在舉新債償舊債。債務問題目前失去控制的一個確切跡象是:除了用最隱晦的術語略有提及外,政壇人士已不再談論這個問題。(WSJ中文,1.20)


最嚴峻的一個問題是,中國很大一部分增長是依靠不斷膨脹的公司和家庭債務實現的,這種情況令人不安。中國不僅私人債務水平世界最高,其償債負擔與GDP之比也與韓國同處世界最高水平。這些債務負擔——加之多個行業存在產能過剩、工業利潤下降——有可能使中國的投資放緩變成無序崩潰。/參見:中國向雷根尋求改革靈感?/茅於軾:中國需繼續破除公有制迷信。(FT中文,1.20)。


隨着亞洲成本更低的生產基地逐漸形成,東莞的世界工廠已經面臨困境。去年,中國的出口自金融危機以來首次下降,這也是在1970年代末以來的第二次下降。官員們在鼓勵逐步淘汰低端出口產品,同時在提倡服務業和高技術製造業。儘管更新、更充滿活力的公司在中國呈上升的趨勢,但風險在於,這些公司的發展速度不夠快,不足以彌補輕工製造業的空缺。(紐時中文,1.20)



中國與台灣


民進黨秘書長吳釗燮19日在CSIS演說中指出[官網資料],這次台灣大選改變了藍大於綠的選民結構,未來幾年會維持這個趨勢。民進黨就任一百天內最重要的工作是在立院通過兩岸協議的監督條例,還有政府移轉的法制化。其次是國內的和解,希望與國民黨和卸任政府對話。民進黨在選舉時,沒有在言詞中挑釁中國,兩岸議題不是主軸,從統獨來看這次選舉會失焦。中國至今的回應也很節制,以免破壞兩岸關係的氣氛,這場選舉不應被詮釋成中國對台政策的失敗。/另見中評網報導。(自由時報,1.20)


[評論]這個根源於政治文化傳統與歷史經驗造成的分歧,主權的分歧,正是當前兩岸問題的阿契里斯之踵。李、扁兩任政府時不同程度的兩岸緊張,馬政府跟對岸搞水乳交融激起的社會反抗,乃至北京山搖地動的強硬態度,都說明了這個「踵」必須謹慎處理。…設法尋求降低「戰略互疑」所可能產生之風險,進而尋求相互認知對方立場的戰略諒解,透過對話,逐步建立「戰略互信」,才有機會謀求歷史問題的解決。(蘋果日報,1.20)


趙春山受訪時表示,基本的問題還是蔡英文要將“九二共識”的核心意涵說清楚,也就是“一中”,這其實不難。蔡英文可以強調在“中華民國”現行憲政體制的情況下,或是以“中華民國”“憲法”,在這樣的基礎之上,對“九二共識”做一個更為清楚的表示就可以。(中評網,1.20)


中共中紀委暨監察部網站昨晚發布,中央台辦、國台辦副主任龔清概,涉嫌嚴重違紀接受組織調查。龔是國台辦首名落馬官員,又時逢台灣大選之後公布,時機點引發政治聯想。有人認為,龔案應與他在福建任職時平潭實驗區的土地開發有關,或與蘇樹林有關,或疑遭親家舉報。(聯合報、法制晚報、北青網,1.19-20)


民進黨表示,在一個公司、物業和社會組織交織成的網絡背後隱藏著更多資產,並且指責國民黨阻礙通過旨在收回這些資產的法案。蔡英文的幕僚和顧問稱,通過這一法案將成為民進黨的首要任務。(WSJ中文,1.19)


經濟民主連合召集人賴中強昨召開記者會指出,貨貿、中資入股、陸客增額、亞投行等九大爭議政策,正是國民黨敗選的原因之一,賴中強呼籲,看守內閣停止貨貿談判等九大爭議政策,而即將執政的民進黨政府應將這些政策廢止。(自由時報,1.20)


經濟部長鄧振中日前表示大選後貨貿談判全數暫停,工業局長吳明機昨解釋,這是指在原基礎上往前進,待上層政策明確後,談判團隊就會進行下一步動作,進展與原則等不會改變。原訂與中方在春節後續談,目前考量新民意先暫停,對於何時復談不預設時間表。(自由時報,1.20)


前美國國防部中國事務官員約瑟夫·博斯科(Joseph Bosco)認為,北京不會允許兩岸現狀無限期地拖延下去,美國應該儘快拋棄“戰略模糊”的政策,明確表明保衛台灣的立場。(VOA中文,1.20)


多家陸媒19日刊載一篇「起底」蔡英文政治意識軌跡的文章,點出她曾在1998年以陸委會諮詢委員身分參與「辜汪會晤」,還見到江澤民,但回台後隨即投入李登輝的「兩國論」起草,不但與「台獨恩師」李登輝親密,還曾與安倍晉三會面。文章最後放上1996年台海危機的新聞圖片,及朱鎔基曾警告台獨的影片,提醒蔡英文「萬事別做絕」。(旺報,1.20)


中國觀察



新華社報導央視視訊],一名被拘禁的瑞典人彼得·達林,被中國指為對國家安全構成威脅,這名瑞典人是一個人權組織的發起人之一。達林收集中國的負面信息,培訓無證律師挑起仇視政府情緒。報導說達林已經道歉。(BBC中文、新華網、東網,1.19)


北京鋒銳律師事務所的更多成員及親屬證實被中國檢察機關以「顛覆國家政權罪」批准逮捕。河南鄭州律師馬連順20日對BBC中文網說,他所代表的李和平律師與鋒銳律所負責人周世鋒、律師王全璋和李和平助手趙威等一樣,均在1月8日被逮捕,但直到本週才得到證實。(BBC中文,1.20)


[評論]中共在國際上維持香港體制「不變」的承諾,靠的是一國兩制;維持與台灣關係,靠的是九二共識。李波事件顯示一國已沒有兩制;台灣大選前夕發生的周子瑜事件則說明在中共字典裏,九二沒有共識。(香港蘋果,1.20)


港大罷課集會今天開始,近200名學生席地而坐,罷委會代表梁麗幗在集會上讀出罷課宣言,指新任校委會主席李國章是聲名狼籍的教育界敗類,港大種種危機是因制度不公,及特首梁振英有權必濫。(明報,1.20)


[評論]劉鶴以中財辦主任身分與美國財長傑克盧通話(非樓繼偉或汪洋),應是有幾重含意:一是用黨職身分,彰顯中國特色;二是突出中財辦地位;三是暗示劉鶴地位還會上升。(明報,1.20)


中國佛教協會18日推出了藏傳佛教活佛查詢系統,收錄了中國內地870名政府認證的轉世活佛。批評人士認為,此舉是更廣泛努力的一部分,其目的在於控制流亡的達賴喇嘛的轉世事務。(FT中文,1.20)


中國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全面治理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的意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邱小平就相關問題作出解釋稱,全面實行農民工實名制管理制度,嚴厲查處拖欠工資行為。(新京報,1.20)


中國對外



習近平昨(19)日下午抵達沙烏地阿拉伯首都利雅德,開始進行國事訪問,這是他七年來首次訪沙國,也是今年中國外交的第一場重大活動。習近平除了推動「一帶一路」戰略,兩國將簽署產能合作、航太科技、核能與再生能源等協議。(經濟日報,1.20)


中沙元首會談,共同宣佈建立全面戰略夥伴關係,發表《聯合聲明》,簽署一帶一路備忘錄。大公網評論:中東三國皆是中國“一帶一路”戰略的路上絲綢之路核心節點。埃及亂後重建,亟需中國的資本支持;沙特要改變石油依賴的尷尬,也需要中國產能的佈局;取消經濟制裁後的伊朗既需要中國的資本,也需要中國的產能。習主席出訪中東三國,有助於中東地區的和平與發展。(大公網、新華網,1.20)


美國國務卿凱瑞19日開始五國之行,其間包括在中國停留。在他訪問北京之際,美國對朝鮮核項目發展以及中國不願支持多國制裁平壤的擔憂加劇。(VOA中文,1.20)


日本外相岸田文雄19日在東京的一場演講中表示,有意在今年春季訪問中國,與中國外交部長王毅舉行會談。日方將就岸田─王毅會談進行協調。2010年8月以來一直未曾召開的「日中高層經濟對話」預計也將在該時期於東京舉辦。(共同網,1.19)


2015年訪日外國遊客數量大幅刷新紀錄。與此同時,訪日遊客輸出量占總數四分之一的中國因為經濟增長減速為日本旅遊業的前景蒙上陰影。有意見指出“爆買”現象的高峰已過,日本政府也在加緊制定吸引歐美遊客等不僅僅依賴於中國的旅遊業振興政策。(共同網,1.19)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20200703 中國情勢暨兩岸雙週報:進化中的中國資訊戰與中共統戰制度剖析

中國暨兩岸情勢雙週報 http://x-strait.blogspot.tw 民進黨中國事務部 2020.07.03 編注:本期雙週報是根據上期「進化中的中國資訊戰」 進行剖析並附上參考圖。 進化中的中國資訊戰 林雨蒼、沈伯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