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14日 星期五

中國因素在香港



2013.6.14


編按:本文為民進黨中國事務部日前舉辦的「中國因素在香港」座談會之會議記錄。



民主進步黨6月7日舉行「關懷香港系列:中國因素在香港」座談會,由中國事務部主任洪財隆主持,會中邀請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社會系教授孔誥烽擔任引言人,資深時事評論員林保華、荷蘭萊頓大學區域研究中心博士候選人陳奕齊、資深媒體人李志德等人擔任與談人,就中、港經濟整合下的香港本土意識,及香港中聯辦對兩岸互設辦事處的啟示等議題,進行深入的探討。

主持人洪財隆一開始即點出,在香港正徘徊在普世價值、愛國主義及本土意識的三叉口時,台灣關懷此時的香港,最重要的理由,即是從價值聯盟的角度,共同捍衛所珍視的民主與人權。同時,香港做為第一個人民幣離岸中心、香港與中國透過CEPA所構築起的經濟整合架構,在相關議題上,香港經驗提供我們獨一無二的借鏡。



香港民主運動的中國結

孔誥烽教授表示,香港原有獨立城邦的格局,但七零年代香港開始走產業升級道路,從那時起香港與中國經濟開始勾連在一起,香港從此擺脫不了中共從經濟到政治、社會的全方位滲透。

中共對於反對力量有一套慣用的治理手法。中共對香港事務原本大體上還能保持低調,但自從二零零三年香港人為抗議基本法第二十三條的立法而在「回歸」紀念日當日舉行了大規模的遊行之後,中共的干預反而越來越深。七一大遊行後,中共一開始先妥協,但隨即展開政治收緊,經濟方面以CEPA、陸客自由行……等給予讓利,對於學界和各級公務員也加緊進行統戰工作。

觀察最近最具爭議的香港普選問題。從二零零七年區議會選舉中可發現,中共對組織戰的操作已十分深入細膩。關心香港人士一直擔心移民審批權握在中共手中,中共是否是藉由一日一百五十人的新移民培養投票部隊。過去,這樣的憂慮皆被視為是恐懼政治、排斥新移民,但最近已有中共內部人士證實,新移民中確實有很高比例的人有任務在身。

針對香港今年六四紀念活動中出現的本土化爭議,孔誥烽直接點出支聯會等傳統民主派人士心中的「中國結」。香港民主派人士向來主張香港民運是中國民運的前線,香港有民主,大陸才有民主,「但是大陸沒有民主,香港怎麼會有民主呢?」他認為這是一種套套邏輯,其衍生的「等中國大陸民主了,香港也自然民主了。」的消極心態。民主派人士隱含的想法是一國兩制只是臨時的一個階段,他們最後要的仍是民主的一國一制。



本土意識的下一站,港獨?

曾長居香港的林保華分享他自己的香港經歷。九七香港主權移交前,他在信報工作,親自見證當時的香港社會可說根本沒有港獨思潮,頂多是大香港主義。九零年代積極參加香港的抗日運動、包括保釣運動的林保華後來轉為支持港獨,他說:「中國對香港的鴨霸態度即使老一輩都受不了。」這幾年也紛紛有人轉為支持本土化。

過去的香港民主派大中華意識很強,和民進黨總是保持距離。但是在二零一二年的台灣總統大選中,林保華卻觀察到,香港新一代的社運領袖和民主派人士大量出現在民進黨的場子中,「因為他們認為民進黨是向上走的政黨,國民黨是向下沉淪的政黨。」針對香港目前的本土運動,儘管過於偏激,但他仍對於本土運動領導人物陳雲的貢獻予以肯定,因為「如果沒有他們這一類的人,本土意識就不會成長了。」

林保華認為,龍獅旗重現街頭,象徵著港人對英國殖民主義的懷念。在英國治下,香港享有自由、法治、繁榮與人權,但回歸中國之後,這一切卻快速流失。如果中國不好好處理香港的問題,本土意識很有可能走向港獨。



從獨立城邦到明珠殞落

和香港有著特殊情緣的陳奕齊曾莫名被列入黑名單中,多年無法入境香港,對於中共對「台獨與港獨合流」的恐懼有切身經歷。曾為香港社運團體工作過的他也證實,過去的香港民主派從不談論港獨,對於台獨頂多能夠同情地理解,支持的人是找不到的。

然而主權移交後的香港,經歷了太多的變化。從香港人對港星張國榮逝世時的沉痛悼念,他了解到,香港人悼念的或許不只是張國榮,而是張國榮所象徵的那個逝去的時代,那個一路從臭港變身為東方明珠的香港的再度殞落。

他因此質疑,當香港因為中港邊界融合而開始出現激進的本土化聲浪時,台灣的政黨反而要去關心中國民主、人權,要走上與中國靠攏的道路嗎?他也擔心,連英國柴契爾在跟鄧小平談判九七移交後,都在人民大會堂前摔了一跤,「台灣真的有辦法去跟人家政治談判嗎?」。「獨裁的中國併吞民主的台灣跟民主的中國併吞民主的台灣,哪一個會比較受國際輿論支持?」

他也認為推動「陽光兩岸政策」,了解兩岸目前經濟依賴關係,政界、產業界與中國的利益關係、權貴經濟交流及運作,才是台灣的當務之急。



台灣是否會出現另一個「中聯辦」?

資深媒體人李志德則以中共對待香港的手段很可能應用在台灣為前提,從中聯辦在香港的運作談兩岸互設辦事處議題。他觀察到中聯辦在香港區議會、立法會及特首選舉接連打了幾場勝仗。港澳地方重視宗親、社團,中聯辦很早就透過豐沛的金脈滲透這些社團,並掌握其社籍資料。在多次選舉中透過前面提到的新移民和掌握在手中的幽靈人口為代理人,甚至自己培養出的候選人取得勝選。對照台灣,香港有宗親、社團,台灣有農、漁、水利會,透過特定政治人物,甚至可深入滲透村落宮廟。若國台辦在台設處,中國強大情蒐能力配合一個可操控的媒體,是否可能決定國民黨的總統候選人?

他觀察到台灣這兩年有許多新興的社團,領導人是退下的民代。從香港的經驗,他因此提出幾個他自稱「杞人憂天」的質疑:在台灣有沒有中共的地下黨、「台灣省工作委員會」?有沒有中共直接指揮運作的代理人?未來兩岸如果互設辦事處,中國的辦事處在這些事情上是否會有更積極的角色?

因此在思考兩岸互設辦事處議題時,他認為我們不應棄守第一關,在立院協商前,我們必須先問,兩岸互設辦事處是一件可以協商的事情嗎?我們應該先決定的是,台灣到底要不要一個中聯辦?

洪主任在結語中回應了陳奕齊的質疑。他認為從大的戰略性的角度來思考,如果對岸的價值體系是和台灣比較相似的,台灣會比較安全。因此關切中國民主、人權並不是與中國靠攏,而是守護台灣安全的一種策略。

孔教授則再次提醒關心兩岸互設辦事處進展的人,中聯辦對香港輿論的操控不僅是收買媒體,而是深入到作家和專欄作者中間進行收買。他舉例,在香港五區變相公投前,幾乎沒有專欄作家探討相關議題。中聯辦會低調地建立其統戰網絡,一旦有人對於中國因素的影響提出質疑,就會被貼上恐懼政治、排斥移民、違反普世價值的標籤,在媒體上進行圍剿。但等到中聯辦布置好一切時,想要掙脫其控制,就為時已晚了。



參考文章:

1. 孔誥烽,香港民主運動的香港結與中國結,台灣新社會智庫,2013.1.7。

2. 李志德,寧可杞人憂天,也不要一語成讖,臉書網誌,2013.6.13。

3. 陳慧萍,林保華:中聯辦有如太上皇,自由時報,2013.6.13。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20200703 中國情勢暨兩岸雙週報:進化中的中國資訊戰與中共統戰制度剖析

中國暨兩岸情勢雙週報 http://x-strait.blogspot.tw 民進黨中國事務部 2020.07.03 編注:本期雙週報是根據上期「進化中的中國資訊戰」 進行剖析並附上參考圖。 進化中的中國資訊戰 林雨蒼、沈伯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