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0.17.
今日焦點
壹傳媒賣出
- 吃蘋果第三方 傳為蔡衍明 中國信託慈善基金會董事長辜仲諒、
台塑集團總裁王文淵與新加坡私募基金合作, (聯合報10.以一百七十五億買下台灣壹傳媒。昨天傳出,「第三方」 新加坡私募基金背後就是旺中集團總裁蔡衍明。 17. )
- 蔡衍明加碼中嘉案訂金 蔡衍明布局台灣媒體頻頻出手,
此次除參與收購壹傳媒台灣媒體事業,對收購中嘉案, 3億元增至10億元,與中嘉大股東安博凱(也大手筆加碼訂金,從 MBK )達成協議,延長收購日期至明年7月底。(經濟日報10.17. )
中國觀察
明鏡新聞網披露,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15日在北京召開會議,確定十八大政治局常委、委員名單。知情人士說,十八屆政治局常委會確定 7人,政治局確定25人。其中十八屆政治局常委名單為:習近平、李克強、張德江、王歧山、劉雲山、張高麗、俞正聲。(明鏡網 10.16.)
路透的特別報導。中共十年一次的領導人交接將在下個月舉行,國企改革是重要的觀察。中國政府有意將國企拆成較小規模但同質的公司,讓國企不須民營,但有競爭。這個政策方向遭到國企激烈反對。( Reuters 10.17.)
有「中國外貿晴雨錶」之稱的廣交會15日開幕,採購下單很少。廣交會新聞發言人劉建軍坦言形勢「十分嚴峻」。由於廣交會交易情形可反映未來 6個月的出口狀況,從目前冷颼颼交易來看,第 3、4季出口相當悲觀。(旺報 10.17.)
今年9月以來,人民幣匯率一改之前不斷下跌的走勢,持續走強,廣交會開幕首日( 15日),人民幣兌美元即期匯率更首破6.26,創下 2005年匯改以來新高,不容樂觀的外貿形勢再蒙陰影。(聯合報 10.17.)
香港政府上周宣佈擱置實施引起軒然大波的德育與國民教育科課程指引,不將之撤除,爭議仍未平息。 8月份曾連續10天在政府總部門外抗議的各反國教團體呼籲曾參與抗議的 12萬群眾,周三「重返公民廣場」。 (BBC中文網 10.17.)
研究報告顯示,中國大陸省部級高官至少貪8.5年才會被抓,且近8 成貪官在貪腐期間都繼續升官。高官貪腐被查的年齡多集中在52歲至 62歲。(中央日報10.17.)
中國與世界
七艘中國軍艦昨天上午通過與那國島與西表島之間日本鄰接海域,由於這是 中國軍艦首次航行於日本鄰接海域,一度還傳出七艘軍艦航向釣魚台列嶼, 引發日方緊張,派遣海上自衛隊護衛艦及 P-3C反潛巡邏機監視。這是日本政府將釣魚台列嶼國有化以來,首次確認中國海軍有如此大規模動作。 (自由時報、聯合報、旺報10.17. )。〔另參見人民日報鐘聲專欄:有一種行為叫做耍賴,其意為,日本對釣島是先竊取後割占。〕
美國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首次公布亞洲國防支出報告,指出中、日、韓、台灣及印度五國的國防支出在亞洲佔了八十七%,而且在二○○○到二○一○年間是加速成長的趨勢。 中國更在二○○五年超越日本成為亞洲最大國防支出國 。(自由時報、聯合報10.17. )
美國民調機構「皮尤研究中心」今天公布調查,認為美國與中國是合作夥伴關係的受訪中國民眾,由 2年前的68%大幅滑落至 39%;認為兩國關係具有敵意者,由8%提高至26%。(中央社 10.17.)
根據10月16日公布的一項調查顯示,約58%的加拿大人認為,加拿大政府應阻止中國石油中海油收購加拿大 Nexen公司,如果中海油收購計畫成功,這將是中國在海外的最大投資項目。( 法國國際廣播電台 10.17.)
羅姆尼及副手瑞安批評歐巴馬政府延遲發佈匯率報告的舉動。羅姆尼還重複自己的主張:「當總統的第一天,我就會把中國列為匯率操縱國。我們必須把那些失去的工作崗位找回來,使貿易公平進行。」(紐約時報中文網 10.16.)
韓國海警稱,10月16日試圖逮捕涉嫌非法捕撈的中國漁民時遭遇激烈反抗,被迫使用橡皮子彈。去年 12月一名韓國海警在試圖逮捕非法捕撈的中國漁民時被對方以玻璃片刺傷死亡,後韓國允許海警執勤時開槍。( BBC中文網、中央日報 10.17.)
中國與台灣
國台辦今日舉行例行性記者會。王毅認為,在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新形勢下,海協會和台灣海基會作為兩岸雙方分别授權的民間團體,互設辦事機構是十分必要的。(中國台灣網 10.17.)
AIT台北辦事處處長馬啟思15日對謝長廷訪問大陸表示樂觀其成,謝長廷表示,這是美方 10年來對民進黨最大的肯定,顯示美國支持民進黨與大陸交流,符合台灣利益。(中評社 10.17.)
王毅在最新一期《求是》雜誌撰文〈十年来對台工作的實踐成就和理論創新 〉,總結10年來對台工作指出,取得5大成就,包括遏制台獨和促進兩岸協商談判,全面三通擴大交流、大力爭取台灣民心及妥善處理台灣涉外事務等。 (旺報10.17.)
﹝社論﹞在這關鍵性的敏感時刻,北京讓謝長廷以參加國際調酒協會的個人身分登陸,凸顯其現階段在對台政策上具有下列的意涵:首先是展現了對台工作高度的自信。其次是體現對台工作立場原則的堅定性。第三則是凸顯對台工作策略的靈活性。 (中國時報10.17.)
經濟部重申第4波陸資鬆綁檢討仍持續進行中,面對ECFA後續服務業貿易談判,力爭在年底達成協議,第 4波陸資鬆綁檢討可能要延至年底。電電公會則力促 大幅放寬陸資參股面板、晶圓投資上限可以逾 50%。(旺報 10.17.)
陸資來台投資擬鬆綁,民進黨立院黨團提案修正《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將陸資來台投資規範「法制化」。對此,施顏祥昨天表示,他反對以專法管制陸資,訂定繁瑣審查程序,可能將使大部分投資案卻步,影響陸資來台投資意願。(中國時報 10.17.)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