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焦點
謝長廷返台
謝長廷代破冰?蘇貞昌:民進黨立場沒改變 蘇貞昌表示,民進黨主張台灣與中國的互動要透明公開,民進黨一貫主張,就是堅持台灣主體性、堅持自由民主和平對等的價值,黨內或許有個別不同的意見,但民進黨一貫立場沒有改變。(聯合晚報 10.8.)
賴中強:兩岸憲法皆無台灣主體性 兩岸協議監督聯盟召集人賴中強指出,謝長廷的「憲法各表」,與國民黨的「一中各表」,在一個中國問題上並沒有實質差別。若說台灣與中國的憲法有任何差異,其實也不在於一個中國問題,而應在人權保障與民主制度上。(自由時報10.9.)
中國觀察
宋曉梧在中共18大召開前夕指出,大陸必須解決收入分配改革5項不足,建議調整政府、企業與居民收入分配,徵收遺產稅迫使黨政人員財產公開。(中央社 10.9.)
中國十一月就要最高領導層換屆,但在此時,中國面臨的是,經濟成長恐將創下十三年最慘紀錄,國內貪污、土地、社會福利問題導致民怨四起,許多專家與分析人士認為,除非新一代領導人推動改革,否則中共將面臨危及政權的危機。(自由時報 10.9.)
具有中共政治局委員身分的薄熙來雖然倒台,但由於當前大陸社會思想多元化,加上政治菁英增加,面對尚待解決的社會、經濟及思想問題,在中共十八大即將召開之際,雖然新左派不太可能對即將進行的中共領導人換屆帶來重大影響,但在民間及思想界中國新左派聲音日益增大。(旺報 10.9.)
中國今日發佈《中國的司法改革》白皮書。姜偉宣稱,大陸司法改革不是否定性改革,而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司法體制的自我完善與發展」。(自由時報、BBC中文網 10.9.)
中國天網人權事務中心指出,解決中國農業問題的功勞是前總理趙紫陽,李鵬以及朱鎔基時代,溫家寶執政時期是犧牲上億農民利益的時期。(美國之音中文網10.9.)
Penguin剛出版《公務員筆記》(The Civil Servant's Notebook)的英文版,該書作者王曉方在最近接受採訪時說,當今中國的權力所有者的基本態度是:你無需知道任何事。因為如果你知情,你就威脅到了我的權力。(紐約時報中文網10.9.)
中國與世界
工資、土地等各種成本上漲,已讓「中國製造」失去優勢,轉型為「中國智造」已是大勢所趨。事實上,大陸已現外資撤離潮。去年底,法國達能優酪乳上海工廠停產;今年2月,美國最大電子零售商百思買宣布關閉大陸9家門市;5月,日本電商樂天與百度合作的B2C樂酷天關閉;6月,諾基亞關閉上海、成都兩個銷售部。(經濟日報 10.9.)
韓美在7日發表修訂後的《韓美導彈框架協議》,南韓彈道導彈射程將從300公里延長到800公里。此舉意味南韓導彈射程不但將涵蓋北韓全境,更將延伸到中國、日本及俄羅斯境內,雖然針對北韓的目的明顯,但也挑動中日俄等國的神經。(旺報 10.9.)
10月8日開始的一週,是諾貝爾各獎項集中公佈的時間。莫言與日本作家村上春樹都是該獎項的熱門爭奪者,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個中國人贏得過諾貝爾文學獎。雖然高行健獲得過,但他是以法國人的身份。(環球時報 10.9.)
中國與台灣
〔社論〕日本向台灣傳達有關釣魚台爭議係屬雙邊「懸案」,台灣方面表達雖不滿意但能接受;謝長廷赴北京傳達兩岸「憲法各表」以取代「九二共識」。看似不相干的命題,但確有強烈的交叉輻射效應。(美國世界日報10.9.)
日本媒體報導,今天上午發現5艘中國大陸政府船隻在釣魚台列嶼周邊的鄰接海域(領海外側至距基線24浬之間的毗連區)進出。(中央社10.9.)
馬英九總統表示,樂意採行更多有利外資引進的政策,在ECFA架構下,外商企業可透過台灣,做為通往中國大陸及其他國家的橋樑。(經濟日報 10.9.)
經建會主委尹啟銘昨日發表「要雙贏,不要雙輸」的專文指出,台灣製造業所需要的基層勞動力不見了,為吸引台商回台投資及新增投資,應該放寬外勞引進比率,這樣才能成就台灣經濟、勞工雙贏的局面。(工商時報、中央社 10.9.)
總統馬英九昨日出席「2012年全球招商論壇」時表示,台灣有人才、研發、產業創新聚落與ECFA等4大優勢,可吸引外商來台灣投資;他也再度提及,今年底要完成服務貿易談判,明年更要完成「全面的合作框架」,讓台灣成為外商進入中國大陸的橋樑。(旺報 10.9.)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