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焦點
國慶演說
Ÿ 開放成常態 陸、外資來台大鬆綁 馬總統昨日在國慶演說中定調「開放常態、管制例外」的外來資金投資原則,大幅放寬外來資金投入台灣產業的限制。經濟部長施顏祥表示,將持續鬆綁法規,加速陸資的開放,「 預期幅度不會太小 」。次長梁國新則重申,考量產業利益及國家安全,仍將以 正面表列管制陸資。(工商時報、經濟日報、聯合報 10.11.)
Ÿ 馬:速推動兩岸互設辦事機構 馬總統在國慶演說中表示,將通盤檢討修正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儘速推動兩岸互設辦事機構,以照顧兩岸廠商、學生,服務兩岸人民,做為未來兩岸工作的重點。但 學者質疑,中國定位兩岸同屬一個國家,台灣若在對岸設立辦事機構,名稱、形式都可能被矮化。政府在推動前,有義務向人民說明實質內容。(自由時報、中國時報 10.11.)
Ÿ 國慶演說談釣島 日慶賀團臨時缺席「產經新聞」報導,來台的日本議員團,前晚得知馬總統將於國慶演說提到釣魚台主權問題後,臨時決定不出席典禮。而外交部昨天也表示政府在美國四大主流報紙刊登 廣告,題為「中華民國(臺灣)提出東海和平倡議」。至於此一抗議行動是否影響台日關係, 外交部發言人表示,台日雙方都有儘早重啟漁業會談共識,相關進程不會因為此而受影響。(聯合報、自由時報、中國時報 10.11.)
中國觀察
本週一是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劉曉波獲獎兩周年之日,BBC 8日引述消息人士的講話透露,劉霞正承受著精神上的壓力,當局希望通過禁錮劉霞來向在獄中的劉曉波施壓讓他離開中國。但據 英國媒體 近日報導,多位人士認為,劉曉波不會接受當局附條件的「自由」。(自由亞洲電台、德國之聲中文網 10.11.)
明鏡網昨日以「驚傳李源潮從常委名單中被剔除」為題報導,中共十八大政治局常委的爭奪戰異常慘烈,原本被看好的李源潮,被剔出政治局常委名單。明鏡獨家消息也指出重慶市委書記 張德江預定在 28日離任,前往北京,準備升任中共政治局常委。不過參照中共十七大的日程,今屆人事安排至少還有兩個翻盤點,包括可能于本月 19日舉行的政治局常委會及31日的政治局會議。(明鏡新聞網、世界新聞網 10.10.)
人權組織大赦國際週四發佈報告指出中國土地強制徵用問題近年來愈加嚴重,導致不少被強拆者絕望中走上極端道路。維權律師指出,加強對政府行為的公共監督,提高公民的自我維權能力是關鍵。(德國之聲 中文網10.11.)
美國國會及行政當局中國委員會(Congressional-ExecutiveCommission On China 簡稱CECC)10號公佈年度報告,討論中國人權狀況與法制的發展。報告稱,隨著中國民眾要求的不斷增加,中國政府滿足這種要求的能力和願望與之「進一步脫節」。( BBC中文網、美國之音 10.11.)
香港新一屆立法會議員昨宣誓就職,從昨天宣誓過程看,很有台灣立法院的味道。多名議員在宣誓時 高喊反對中共政權的口號。還有議員身穿“平反六四,還政於民”的黑色衫宣誓,並三次高喊釋放劉曉波的口號。有消息說,本屆立法會選舉中,民建聯因成功配票而取得地方直選 9議席,就是與前來台灣取經、學習配票的經驗有關。(中國時報、台灣英文新聞 10.11.)
中國與世界
繼美國國會報告指,中國電信設備商華為、中興可能威脅美國國家安全,建議阻止這兩家企業在美進行投資貿易活動後,加拿大 9日也以國安之虞為由,強烈暗示不會讓華為參與建設該國政府的安全通訊網絡。全球網路設備製造大廠 思科也終止與中興通訊的結盟關係,主因是中興被控涉嫌向伊朗出售設備。業內人士正在密切關注中國是否會通過 報復美國企業來作出回應。(自由時報、聯合晚報、華爾街日報 10.9-11.)
2012年IMF及世界銀行年會9日於東京召開,但當天晚上中國才間接宣布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及財政部長謝旭人都將缺席,而日方似乎先前並未收到通知,顯示兩國齟齬仍在持續發酵。 紐約時報認為這是個最新的信號,表明高度不穩定的領土爭端正在對中日間的經濟聯繫造成損害。(旺報、紐約時報中文網 10.11.)
美國商務部10日宣佈,將對中國太陽能電池有關產品徵收18%到250% 的反傾銷關稅。此外還將對中國的相關生產和出口企業徵收14.78% 到15.97%的反補貼關稅。中國商務部則稱這一裁決結果「不公正」、發出了貿易保護主義的「消極信號」且阻礙全球清潔能源行業的發展。(德國之聲 中文網,華爾街日報 10.11.)
格陵蘭專家達米安·德喬治(DamienDegeorges)說,中國在冰島首都的使館人數遠超其他任何國家在冰島的使館規模。“可以看出,他們對冰島是有著長期打算。” 隨著北極冰蓋的消融,財富就隨之暴露出來。這些財富主要是礦物資源,德喬治說,格陵蘭可能擁有全世界 10%的淡水資源。(紐約時報中文網 10.11.)
中國與台灣
陸委會提案修訂「兩岸關係人民條例」,讓陸生納入健保。全國家長團體聯盟理事長吳福濱表示,台灣健保財政已面臨困難,否則就不用漲百姓的健保費,如要把中生納健保,應該要求全額負擔保費,且讓僑胞、僑生及外籍生都一視同仁。 疾病管制局副局長施文儀 昨天也在臉書質疑政策公平性,並抨擊「陸生納健保,是慷健保的慨。」(自由時報、聯合報 10.11.)
美國布魯金斯研究所東北亞主任卜睿哲今天表示,謝長廷中國之行,反映了民進黨為了贏得選舉,持續進行內部的中國政策辯論,美國認為這是一件好事,台灣人民未來在選舉時也可以有更多選擇。中國問題專家李侃如則表示,這代表中國了解到台灣已是一個民主政體,政權會轉換,所以要與所有主要政治力結盟。(自由時報 10.11.)
日本媒體共同社昨日報導引述消息人士指出,日方目前正在研究「解套」的辦法,擬在堅持「不存在主權問題」原則的同時,提出日方「認識到」中方主權主張的立場。(旺報 10.11.)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