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焦點
謝長廷昨登陸,受到當地最高規格禮遇通關,由廈門市副市長康濤、漳州市副市長謝毅泰等人到場接機,首日即前往東山島謝氏宗祠祭祖。謝長廷說「感覺就像去兄弟的家一樣」、「希望有一天,大陸也有社會主義特色的民主政治」。被詢及「何時可以開始黨對黨的時代?」謝長廷表示,他無法代替黨主席蘇貞昌回答,但如同他所提「今日我足跡,未來後人路」,民進黨與共產黨並沒有發生過內戰,雙方有歧見可以慢慢化解,雙方接觸會越來越多。民進黨主席蘇貞昌昨抵達金門。對於謝長廷訪中,蘇貞昌強調,正好展現民進黨人積極自信、面對中國的一面(旺報、中國時報、自由時報10.5.)
中國觀察
消息人士透露,十八大前,習近平已逐步接下外交事務棒子。九月釣魚台風暴的處理,後期都是習近平在主導處置,胡錦濤則做最後拍板定案。海外的多維網報導,習近平對複雜問題的掌控力以及由他所帶來的作風的變化,對十八大後的中共,第一,依法強政治吏將成主調。第二,對內對外有交代。官方所公佈的細節透明、完整,並沒有給西方媒體太多的想像空間,彰顯出了強大的輿論引導能力。可判斷十八大的中共將有更加明顯的特徵——簡潔、直白,雷厲風行。(旺報、多維新聞網10.4.)
中共十八大會期已定,北京和各地執法當局聯手截訪和勸訪,為會議營造良好氣氛。中國維權組織說,目前在北京的訪民數量是平時的十分之一。不過,包括港澳地區在內的中國訪民表示,上訪不是寄希望於十八大,當局維穩可暫時擱置訪民維權活動,但不能長期壓抑訪民訴求。博訊新聞網透露,9月期間,由於中日之間的釣魚島爭端,加之中共十八大召開在即等原因,政府的維穩力度明顯加強,全國各地多位人士遭到不同程度的非法"穩控"。據不完全統計約有93人士受到監控。(美國之音中文網、博訊新聞網10.4.)
《金融時報》4日報導分析,富士康太原工廠上周發生的騷亂根源在中國的人口結構變化。從2015年開始,中國的老齡化開始對經濟發展產生負面作用。中國的工廠在培訓工人和幫助他們走上職業道路方面做得很差,因此在產業鏈上中國如何發展是個大問題。(BBC中文網10.4.)
中國正積極推動人民幣在貿易及投資的跨境使用,這種作法兼具小部份商業目的,減少中國進出口業者的交易成本及重大戰略考量。經濟學家Surjit Bhalla認為,人民幣被大幅低估是推動中國經濟迅猛崛起並造成經濟嚴重失衡局面的主因,中國正在褪去其重商主義的外衣,改變其發展模型,逐步從出口導向型經濟轉向消費帶動的增長模式。預計中國政府將會每年把人民幣實質匯率推高3-5%,以便將民間消費占國內產出的比重從當前的約35%逐漸提高到至少50%。(路透社10.5.)
中國與世界
美國前國務卿季辛吉3日對於美兩黨總統候選人競相打出「中國牌」提出強烈批評,認為他們使用「欺騙」一詞攻擊中國實在「糟糕透頂」。季辛吉表示,釣魚台主權爭議是中日之間的問題,美國不應介入。此外,外傳季辛吉就是當年敲定釣魚台管轄權不等於主權的關鍵人物,季辛吉也澄清,這單純是鄧小平與日本方面的協定,美方沒有介入。(旺報10.5.)
美國國家亞洲研究中心3日發表「中國軍事挑戰」的新研究,研究表示,北京已發展出能夠襲擊台灣的飛彈以及威脅在中國外海的軍艦,並持續增加飛彈射程。研究指出,中國製造削弱美國在亞洲軍事影響力的武器,其動力始於中美雙方對台灣問題的角力,要將美國完全阻擋在近海之外。美國國防部副部長卡特表示,儘管五角大樓擔心資金不足,但美國仍有足夠資源實施軍事中心向亞太轉移的新戰略。(自由時報、BBC中文網10.5.)
朝鮮勞動黨中央行政部長張成澤今年8月訪問北京時,向中國領導人轉達了金正恩希望9月訪中的想法。但是中國婉拒這一請求,因為中共正在為召開十八大做準備。金正恩何時能夠訪中,目前還沒有時間表。中國也許希望從朝鮮得到保證,放棄其核武器計劃。在此之前,平壤沒有理睬北京的警告,在今年4月發射運載火箭。(BBC中文網10.3.)
共同社報導,日本財務省財務官中尾武彥4日透露,中國財政部長謝旭人及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將按計劃赴日,出席9日在東京開幕的IMF和世界銀行的年會。這將是尖閣諸島問題導致日中關係惡化以來中國部長級官員首次訪日。(中評網10.4.)
日本官員透露,東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正在推行一項在釣魚台建設基礎設施的計畫,雖非立即實現,但未來恐將再度挑起國際衝突。(路透社 10.3.)
中國與台灣
經濟部次長卓士昭4日表示,ECFA後續的服務貿易協商可望在今年底順利完成。文創、物流、醫療美容、金融服務業可望列入優先開放項目。貨品貿易協議與爭端解決協議的協商也可在明年順利完成。海基會副董事長高孔廉透露,今年底可望舉辦兩岸恢復制度性協商後第9次會談。兩岸經合會第4次例會,也會在年底前於大陸召開,包括貨品貿易、投資、海關合作、產業合作等6個工作小組。(聯合報10.5.)
海基會主辦的大陸台商秋節聯誼活動昨日在花蓮舉行,受今年歐美外銷市場表現疲軟,與中國內需消費力道放緩的雙重影響,有台商反應,今年廣東地區的製造業外銷訂單預估比往年減少三分之一。另方面,由於今年大陸經濟成長減緩,尤其華中、華南一帶,許多台商均面臨當地政府加快查稅與銀行緊縮銀根的困境。因地方財源困窘,地方政府重啟龐雜的稅費徵收,也令台商頭痛不己。大陸投資環境惡化,許多台商開始響應政府「鮭魚返鄉」的號召,但是政府招商效率差、技職人才荒、銀行貸款難、土地變更手續麻煩,使得台商返台投資困難重重。(工商時報、旺報10.5.)
陸委會副主委劉德勳昨表示,目前已確定修改《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第22條的「停留」規定,將陸生來台念書期間視為「居留」狀態,以便合法納入健保範圍。但畢業後仍須離開台灣,納保服務也同時結束。(中央社、旺報10.5.)
4日廈澎包機直航正式啟動。這條航線由台灣遠東航空負責,每周四與周六各往返對飛一個航次,預計每周可增加廈澎兩地往返旅客約640人次,拉動福建及周邊省分居民透過廈門口岸前往台灣旅遊觀光,將可為遊客節省搭船及在金門中轉的時間,至少可省下2小時。(旺報10.5.)
AIT主席薄瑞光今天表示,美台軍事關係熱絡,雙方高層官員現在可以直接在五角大廈會面,已經發展到常態化交流,由美台商會創造出來的國防工業會議,已無必要。薄瑞光表示,美台在釣魚台處理上沒有溝通問題。即將於4日返台擔任國安會秘書長的袁健生則在受訪時表示,台灣四年來與美國行政部門互動頻仍,尤其是軍方來往更是密切。美國眾議員伯頓在臺灣駐美代表處舉行的中華民國國慶酒會上表示,無論誰當選下一任美國總統,美台長期友好關係不會改變,美國會持續關注臺灣的安全。(自由時報、美國之音中文網10.4-5.)
台灣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研究員湯紹成在《中國評論》月刊9月號發表專文《當前兩岸關係的外部環境》,台灣處於美、歐、日本與東協等大國的角力競技之中,這個區域與國際的格局侷限了兩岸關係的發展,尤其限制了台灣的大陸政策,因而台北採取低調、等距與平衡的對外政策可能比較有利。(中評網10.5.)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