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焦點
十八大動向
- 十八大軍隊發揮影響力 被指威脅黨 十八大上,軍隊將有251名代表,
是中國人口最多省份河南代表人數的三倍。因此, (軍隊或許在今年的中共領導層過度中將發揮重要的影響力。 多維新聞網 10.29.) - 胡錦濤 可能留任軍委主席 中共權威軍事網站透露,
胡錦濤主席辦公室主任、 10.長期擔任胡錦濤貼身秘書的陳世炬將出任中央軍委辦公廳主任, 顯示胡錦濤在十八大後留任軍委主席的機會很大。(聯合報 30 .) - 盤點被終止人大代表資格的官員:多因錢和女人落馬 根據公開資料
顯示,自十七大以來, 10.29.)中國內地已有多名省部級高官被終止全國人大代表資格。 貪汙腐敗和生活作風問題是主要原因。(多維新聞網
中國觀察
中國兩名律師上週代表溫家寶家人發表聲明,表示保留向《紐約時報》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利, 中國外交部昨證實此事。同時宣布,溫家寶將前往參加“亞歐首腦會議”,被認為是中方對《紐約時報》的 “間接反擊”。日本媒體稱,日中兩國政府已決定不安排日本首相野田佳彥和中國總理溫家寶在亞歐峰會期間舉行首腦會談。法律人士認為溫家寶及家人現在通過 律師聲明 的方式,將"政治事件引向法律化"也算一種進步",但最明智的做法就是依靠官員財產公開制度,用事實回應。(中國時報、 BBC中文網、德國之聲中文網10.29-30.)
日前寧波民眾為抵制化工專案連日示威,當局已承諾廢除PX項目的興建計畫,也停止一個擴建煉油、乙烯項目的前期工作。驚傳 1名寧波 大學女學生在抗爭過程中死亡,寧波市公安局昨日稱絕對沒有人員死亡。寧波抗議突顯 中國環保難題,與所有前任相比,胡溫把環保問題放在了更重要的位置上,但在他們主政期間,中國的環境退化加劇,且仍是社會不穩定的一個重要源頭。(美國之音中文網、 BBC中文網、 FT中文網10.30.)
自美國9月推出QE3後,從9月下旬至10月,兩岸三地吸引了其中 80%以上的資金,其中絕大部分熱錢都流入人民幣 ETF,僅10月24日單周規模就超過 11億美元,占到總數85%左右。大陸外匯交易中心最新數據顯示,昨日人民幣升破 6.3關卡,再創近半年來新高。市場人士認為人民幣短期升值趨勢並未完結。(旺報 10.30.)
去年中國銀行業淨利突破1兆元人民幣,較前年增加36.3%。中國銀行業的牌照具有壟斷性,價格由國家管制,缺乏市場化,根據統計,中國銀行體系內的存款高達 70兆元,使中國銀行業享用著全世界罕見的高利差。無法成就一個強大健康的金融體系。(工商時報 10.30.)
亞洲開發銀行與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日前發布報告指出,大陸經濟面臨許多挑戰。如人均國民收入只有 5千美元,且相當依賴低成本優勢,而未來幾年因接近「劉易斯拐點」及人口老齡化,意味著低成本優勢對增長貢獻會逐步減少。(旺報 10.30 .)
中國與世界
國際媒體權益組織保護記者委員會星期一發表聲明,敦促中國有關當局在中共 18大召開前夕,停止新聞封鎖和阻礙外國記者從事新聞報導。(美國之音中文網 10.30 .)
美日印三邊對話昨日在印度召開,今次議題主要是海上安全合作、阿富汗問題以及中亞事務等,但焦點在於中國。這個平台事實上已成為美日印三國圍堵中國進行政策協調的平台,方便對華實施囚龍戰略。(東方日報 10.29.)
從2003年開始的近10年,美國一路從針對大陸中小企業的紡織、建材、機電等行業,調查到科技龍頭企業中興、華為等,且調查案逐年增加。專家指出,在已經判決的相關案件中,陸企敗訴率高達 60%,高於世界平均值的 26%。(工商時報10.30.)
本田汽車29日將全年度獲利預測大砍20%,原因是中國消費者因釣魚台主權爭議排擠日系車款,使本田銷售低於預期。 路透企業調查顯示有近四分之一的日本製造商正重新思考它們在中國的投資計畫,率先離開中國的企業將是製衣和家電等勞動力成本、利潤率不高的企業。對於日本車企和汽車零配件製造商等依賴中國市場銷量的製造商來說,只能希望反日情緒褪去,能夠增加銷售降低庫存。(經濟日報、路透社中文網 10.30.)
中國與台灣
民進黨核心人士表示,黨主席蘇貞昌對於兩岸議題做了很多準備,民進黨智庫下的中國政策小組也定期開會討論兩岸議題。目前民進黨焦點仍在經濟民生,至於黨內先進的各種建議,民進黨都參考評估當中。(中央社 10.28.)
國軍爆退役軍人共諜案,國防部發言人羅紹和昨表示,此案因還在發展階段,初步調查並沒有機密資料外洩的情事。民進黨 立院黨團 昨要求國防部應到立法院作專案報告,但國民黨立委林郁方說,應等調查明朗再說。(自由時報、旺報 10.30 .)
行政院已完成兩岸人民關係條例草案的修法,將現行取得身分證的時間,由六年縮減為四年,而且增加等待期間出國的彈性規定。(聯合報 10.30.)
大陸海旅會執行會長杜江昨表示,陸客來台自由行的試點城市和上限人數一定會增加,今年前 3季的增長幅度達 74%。立法院預算中心指出,中國和港澳旅客來台,成長率超過五十三%,占台灣觀光市場超過四成,顯示台灣對中國、香港及澳門觀光依存度越來越高。立委陳其邁指出,可能讓旅遊業陷入過度依賴單一客源的高風險。(自由時報、旺報 10.30 .)
中央銀行總裁彭淮南昨指出,MOU已生效,待中國大陸指派人民幣清算行後,希望最快 11月底國人便可開辦人民幣理財。據了解, 人民幣清算行可能在十八大後才會選出,未來人民幣業務開放範圍將包含「非居住民」,將為台灣成為離岸人民幣中心打下重要基礎。(經濟日報、旺報 10.30 .)
兩岸服務貿易協議諮商,我方向陸方爭取開放80~90項之多,而陸方要求開放陸資來台設立法律諮詢辦事處,但我方經評估結果,決定暫不開放。 工程會本周將第四波開放陸資投資公共建設項目送呈經濟部審議,再開放農產品大型物流中心及科技園區內服務性設施 2項外,一般旅館、不動產租賃業、污染整治服務業等建議一併檢討鬆綁。在服貿諮商未底定前,有關運動設施的公建項目,未提出開放建議。(工商時報 10.30. )
廈門台商協會會長黃如旭表示目前在大陸投資的台商有3成已經倒閉、 3成外移、3成在苦撐,剩1成風雨飄搖。他向國台辦建議,應該統籌規畫,調降或取消諸多稅費與規費,降低商業運作成本。諸如出口退稅太低、企業綜合所得稅太高、員工基本薪資附加稅太多等問題。(旺報 10.30.)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