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27日 星期二

20150127 中國暨兩岸情勢日報


2015.1.27


目錄

中國觀察
  • 觀察人士:中國宗教自由陷入文革後最黑暗時期
  • 趙楚:評《求是》攻擊賀陳事件
  • 港大學生會 下月公投退出學聯
  • 記者聯盟:港媒半跪甘被北京操弄
  • 戴耀廷:引入國安法就是要一國化
  • 張鐵志:香港民族論
  • 孫政才:全面推进依法治市
  • 李克強主持召開座談會 聽取對政府工作報告意見和建議
  • 中央一號文件連續12年聚焦“三農”
  • 陳友華:對“單獨二孩”政策“遇冷”的思考
中國與世界
  • 白宮:美印南中國海聲明非對抗中國
  • 歐巴馬出席印度共和國日慶典意在制衡中國
  • 歐巴馬緣何押注印度?
  • 抗戰勝利日閱兵 參閱部隊展開集訓
  • 中國地方兩會推動“一帶一路”戰略“落地”
  • 中國海外高鐵市場有多大?
  • 安倍二戰70周年談話可能不沿用前首相措辭
  • 調查:法國里昂孔子學院關閉的背後
中國與台灣
  • 日美TPP談判白米換汽車?
  • 兩岸經合會29日登場 張志軍2月7日訪金門
  • 中客來台再放寬 立委:把國安當兒戲
  • 林濁水:政黨合作還是政黨競爭? —民進中國事務委員會中的兩條路線之爭
  • 中評社論:民進黨捆綁縣市兩岸交流如意算盤難打


中國觀察

觀察人士:中國宗教自由陷入文革後最黑暗時期

美國對華援助協會會長傅希秋指出,2014年可以說是文革之後宗教迫害最嚴厲的一年,主要表現在文革之後從來沒有過這麼大規模的,由政府有系統的,並且以暴力形式對政府自己所認可的官方三自教會進行這樣大規模的打壓。(美國之音,1.27)

趙楚:評《求是》攻擊賀陳事件

[評論]最近,《求是》發表了一篇文章,點名攻擊北大教授賀衛方和畫家陳丹青,說他們大談憲政,抹黑了國家云云,然後借愛國主義的理由對他們大張撻伐,熟練地運用了一些文革中人們很熟悉的罪名。…真正的唯一大問題是:是誰給《求是》及其作者設立愛國裁判法庭的權力?長期以來,一種陰魂不散的宗教法庭似的氛圍死灰復燃。權力及其附庸者借愛國大旗審判他們看不慣,不喜歡的一切人,對任何持他們不喜歡的意見的人進行迫害預演和實操,砸人飯碗,壞人名譽。本次攻擊賀陳事件的實質正是這種歷史上臭名昭著的“我代表祖國和人民處決你”遊戲的最新版本。(部落格,1.25)

港大學生會 下月公投退出學聯

港大學生會下月就應否退出學聯舉行公投。港大學生會退出學聯關注組昨批評學聯的架構流弊已久,而雨傘運動凸顯決策過程不透明、秘書處高度集權等,認為「退聯」可令港大學生會旗幟更鮮明,作新的學運領袖。學聯擔心此舉或會影響港大學生會與其他院校的交流,質疑倡議退聯是因不滿學聯的路線。[大公報、文匯報齊頭條:學聯爆內訌](香港蘋果,1.27)

記者聯盟:港媒半跪甘被北京操弄

「國際記者聯盟」(IFJ)26日發表年度中國新聞自由報告(China’s Media War),指出2014是香港媒體的「分水嶺」,不僅北京「赤裸裸且毫不掩飾」地介入施壓,多數香港媒體未予反抗,幾乎已呈「半跪」姿態,編輯獨立性已遭揚棄,香港新聞自由前景堪慮。(自由時報,1.27)

戴耀廷:引入國安法就是要一國化

[評論]說要把《國家安全法》引入香港,就是不顧「兩制」本已有的安排,希望以「一國」去壓「兩制」。…我相信「一國化」並非北京政府對港的政策,而只是一些「左過了頭」的人,為了討好上意,不顧一國兩制的原意,提出這種「一國化」的極左做法。這是所有港人都要警惕的。(香港蘋果,1.27)

張鐵志:香港民族論

[評論]香港的青年世代似正在摸索「後民主回歸」時期的新論述,此前學聯曾提自決與自主的主張。因此無論北京與香港的算盤是什麼,越是打壓,只可能帶來激進聲音的更大回音。(蘋果日報,1.27)

孫政才:全面推進依法治市

[人民網標題:確保憲法法律在重慶得到全面正確實施。]習近平同志指出:“依法治國,首先是依憲治國;依法執政,關鍵是依憲執政。”確保憲法法律在重慶市得到全面正確實施,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市的首要任務。(人民日報,1.27)

李克強主持召開座談會 聽取對政府工作報告意見和建議

李克強說,當前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必須按下全面深化改革的“快進鍵”,用好政府和市場這“兩隻手”,打造“雙引擎”,讓傳統產業加快升級、新興生產力加快成長,實現新常態下穩增長與調結構的平衡,使保持中高速增長、邁向中高端水準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主旋律。[另見一財網「幕後報導」,及《新世紀》報導:經濟減速調結構](新華網、第一財經日報、財新網,1.26-27)

中央一號文件連續12年聚焦“三農”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即將公佈。知情人士透露,今年主題將聚焦“加大改革創新力度,加快農業現代化建設”。值得關注的是,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和農村土地制度改革試點這兩方面內容在今年一號檔中都有所涉及。(第一財經日報,1.27)

陳友華:對“單獨二孩”政策“遇冷”的思考

去年12月19日在復旦大學舉辦的“面向未來的中國人口研究”暨第三次生育政策研討會上,50多位人口學者深入討論中國人口問題。學者左學金認為,從政府操作角度考慮,可以在2015年先放開二孩,1-2年後完全取消生育限制,2020年以前出台鼓勵生育政策。學者陳友華認為,生育政策放鬆後出現生育堆積不可避免,但這不是壞事,說明生育政策對人們生育行為還有影響力,否則問題更嚴重。[另一則會議意見彙整。](上海東方早報,1.27)


中國與世界

白宮:美印南中國海聲明非對抗中國

歐巴馬與莫迪25日會面後發表三份文件:友誼宣言聯合宣言共同戰略願景。在戰略願景中就南中國海問題指出,保障這個地區的航行自由,並且按照國際法和平解決海上主權爭端,至關重要。中國外交部昨針對美國總統奧巴馬和印度總理莫迪發表一項共同戰略聲明回應說,希望“域外國家尊重地區國家維護南海和平穩定的努力”。白宮則進一步表示,美國和印度的亞太政策並非在對抗或者圍堵中國。(美國之音,1.27)

歐巴馬出席印度共和國日慶典意在制衡中國

這是要在中國的面前,突出展示世界最大的兩個民主制國家之間的團結一致。這是印度首次邀請美國元首出席印度共和國日慶典。歐巴馬接受邀請,顯示出美國重新燃起希望:在去年選舉出來的新一屆政府的領導下,印度將能夠實現可持續的經濟發展。印度長期以來一直未能實現可持續的經濟發展,但如果該國要成為制衡中國的不容忽視的戰略力量,實現可持續經濟發展至關重要。[另見外媒看中國如何評價歐巴馬訪印。](WSJ中文版,1.26-27)

歐巴馬緣何押注印度?

所有金磚國家的經濟都在放緩,只有印度是一個明顯例外。根據IMF的預測,印度經濟增速將在明年超過中國,這將是自中國“文化大革命”以來的首次。歐巴馬成為首位兩次訪問印度的美國總統,以及首位作為主賓出席印度“共和國日”慶典的美國總統。歐巴馬押注印度沒什麽壞處,長期而言還有很大好處。新德里和華盛頓能否友好相處,將影響美國適應多極世界的能力。(FT中文網,1.27)

抗戰勝利日閱兵 參閱部隊展開集訓

記者從俄方確認,俄羅斯總統普京屆時將訪問北京,出席9月3日舉行的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大閱兵。本報獲悉,參與閱兵的北京軍區、武警等部隊已在京郊多地集合展開訓練,閱兵村建設已基本就緒。觀察人士透露,此次紀念抗戰勝利的閱兵與國慶大閱兵有所不同,其規模可能略小,還可能有其他國家閱兵方陣參與。閱兵式可能將以突出反法西斯戰爭的紀念意義為主。未來,中國的勝利日閱兵可能形成常態化,並在閱兵安排上與國慶閱兵區別開來。[官方也已確認,另見人民日報公眾號:揭秘大閱兵背後政治考量。](文匯報、中新網,1.27)

中國地方兩會推動“一帶一路”戰略“落地”

雲南省、貴州省十二屆人大三次會議26日分別在昆明、貴陽開幕。隨著中國地方兩會密集召開,多個省份將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視作加速自身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機遇,積極納入地方施政目標。[另見FT:中國欲藉“一帶一路”提振鋼材出口。](新華網、FT中文網,1.26-27)

中國海外高鐵市場有多大?

[評論]作為中國新製造業的名片,中國龐大的高鐵計劃不僅僅局限於國內,業已成為中國輸出產能、連通國際、打造中國版馬歇爾計劃的重點。到現在為止,還沒有產生足夠的分析樣本,但從幾個案例看,對其他資源的追求超過了對高鐵項目贏利的本身考量。(FT中文網,1.26)

安倍二戰70週年談話可能不沿用前首相措辭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星期天在NHK節目表示,他希望今年晚些時候發表的二戰70週年談話,能從表達安倍政府想法的角度來思考,而不是拘泥於是否使用前首相在戰後周年談話中提到的相同措辭。這個說法引起中、韓兩國對日本“是否淡化侵略歷史”的關注,並分別敦促日本妥善處理歷史問題。(美國之音,1.27)


法國里昂第三大學副校長,中文系主任利大英教授作為時任法國里昂孔子學院的負責人,接受了BBC中文網採訪,詳細講述了當時里昂孔子學院中斷與漢辦合作的始末。他提到,從2012年開始,漢辦因無法容忍里昂第二及第三大學對其孔子學院學術研究以及教學自由的自主性和獨立性的堅持,開始調整政策,並對法方採取強硬態度。(BBC中文網,1.26)


中國與台灣

日美TPP談判白米換汽車?

日前獲悉,在作為TPP談判關鍵環節的日美磋商中,日本已提出擴大進口美國産主食白米的妥協方案。今後將就日本擴大以零關稅進口的白米進口額度,每年增加進口數萬噸進行具體協調。此外,據悉美國也放棄了希望日本大幅放寬對進口汽車安全標準的要求。日美磋商朝著今年春季達成共識正向前推進,參與談判的12國整體結束談判的機會也越來越大。(日經中文網,1.27)

兩岸經合會29日登場 張志軍2月7日訪金門

海基會昨天宣布,第七次兩岸經合會將於29日於台北圓山飯店舉行,雙方將檢視ECFA後續協商議題,及貨貿、服貿早收計畫執行情形,敲定兩岸貨貿的第十輪商談時程以及討論是否成立中小企業合作小組。我方由海基會副董事長施惠芬擔任召集人,首席代表為經濟部政務次長卓士昭,與大陸海協會副會長鄭立中、首席代表商務部副部長高燕所率的陸方代表進行會談。另外大陸國台辦主任張志軍2月7日至9日將訪問金門,陸委會表示,若與陸方確定時間,最快可望在今天公布。(聯合報、中國時報,1.27)

中客來台再放寬 立委:把國安當兒戲

馬政府衝中客人數,除計畫增加十個中客自由行城市、每日配額擬增至五千人之外,二月一日起還將試辦開放中國旅客團可經由台灣離島金門、馬祖或澎湖赴台,等於讓中客團也來搶一位難求的離島機位。立委批評馬政府把國安當兒戲,民眾及專家學者也質疑排擠台灣旅客權益。(自由時報,1.27)

林濁水:政黨合作還是政黨競爭? —民進中國事務委員會中的兩條路線之爭

[評論]國民黨與中國共產黨以前跳過官方關係、建立黨對黨關係的作法,不值得民進黨羨慕,民進黨不會仿效。如果民進黨執政,將透過官方與官方關係接觸;中央執政前,將透過民進黨執政地方政府與對方接觸,或透過立委與對方接觸,黨不會跑到政前面更不會跑到國前面。民進黨將以重建台灣1990年代涉外事務bipartisanship政黨合作的規矩為目標而迎向2016。[另見陳先才:民進黨未來推動兩岸交流難度不小。](美麗島電子報,1.23-24)

中評社論:民進黨捆綁縣市兩岸交流如意算盤難打

民進黨處理兩岸路線舉步維艱,現在的策略是把城市交流推在前面,認為如果可行,就可以藉由13縣市、大區域的兩岸交流,達到“政經分離”目的,既滿足基層期盼藉交流拉動經濟的要求,又不必在主權上做退讓。如果“九二共識”成為兩岸交流的障礙,民進黨在地方交流就觸了礁,更上一層的民共對話自然是更困難。影響所及就是期待兩岸紅利的民眾對民進黨的滿意度。(中評網,1.26)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20200703 中國情勢暨兩岸雙週報:進化中的中國資訊戰與中共統戰制度剖析

中國暨兩岸情勢雙週報 http://x-strait.blogspot.tw 民進黨中國事務部 2020.07.03 編注:本期雙週報是根據上期「進化中的中國資訊戰」 進行剖析並附上參考圖。 進化中的中國資訊戰 林雨蒼、沈伯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