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志恆(輔仁大學外交事務學程兼任副教授)
2015.1.9
選舉前後的政治背景
2014年12月14日日本舉行眾議院選舉,結果一如媒體所料執政聯盟自民黨與公明黨壓倒性的勝選獲得326席,超過三分之二的修憲門檻。這次選舉的投票率是52%,相當低,顯示日本民眾對這次選舉結果關心程度低,投票意願不高,加上天寒地凍的氣候,及目前「朝大野小」的政治格局沒變,使得原本欲藉著安倍不久前任命兩位女性閣員因涉及政治獻金醜聞案及選舉不法的民主黨欲發動倒閣案,衍變成安倍晉三利用眾議院選舉取得新民意基礎的公民投票。結果自公聯盟大勝不用說,兩位涉及醜聞案的自民黨女性閣員小淵優子及松島綠都連任成功,反倒是民主黨黨魁海江田萬里及前黨魁菅直人在選區選舉都落選,海江田現已辭去黨魁。
雖然民主黨這次選舉席次有所提升(73席),仍維持第一在野黨的地位,但是「朝大野小」的格局依舊沒變,反而使自公聯盟長期執政更加固化。現在各界關注的是超過三分之二席次的自公聯盟會不會進一步推動「修憲」,使日本應變國家安全情勢的變化的防衛法令更加放寬有彈性?尤其是與日本在東海海域有領土海域有衝突的中國,更是關注這次選舉結果及安倍政府未來的「修憲」政策對未來的兩國關係的影響。
選舉結果對「日中關係」發展的影響
其實,在投票之前日本各界都已經認為,這次選舉結果不會影響政權的移轉。有些在野黨甚至質疑這次選舉的意義。換句話說,安倍政府還會繼續他推動的既定政策。中國也好,韓國也罷,僅管不喜歡安倍晉三,但是他還是繼續在位。安倍晉三是不可能改變他在過去兩年推動制定的政策,他在去(2014)年向國人承諾的改善日中、日韓關係,也會繼續推動。現在日本推動的切入點是從與中國的經濟合作,以及從美國及韓國加強對北韓的情報交流著手來突破這兩個外交難題。特別是和中國的經濟合作,這是習近平、李克強除了釣魚台島衝突外,最關心的課題。
日本經濟發經驗一直都是中國借鑑的,中國現在最擔心的是經濟發展「陷入中等收入」的經濟發展階段無法自拔。中國在過去20多年學習日本的「出口導向型」的經濟發展模式,造成經濟快速高成長固然值得高興,但對於未來可能陷入像日本過去「零成長」的20年也充滿憂慮。另外,日本在1970s年代曾經靠技術創新而一躍而成為世界經濟大國的經驗,也是中國現在最需要學習的經驗。其實,把中國未來的經濟發展前景與日中在歷史認識及釣魚台等衝突相比,儘管仍有人強調後兩問題的重要性,但孰重孰輕,是相當清楚的。
在2014年11月北京APEC時,大家看到的可能只是習近平繃著臉和安倍晉三不情願的握手畫面,但在鎂光燈的背後日中兩國官員熱絡的握手景象,往往被忽略了。事實上,從媒體的披露日中兩國已經有默契,只要安倍晉三在未來不去參拜靖國神社,不在釣魚台主權問題採取新的政策,過去日中之間的種種衝突將會被「新常態」視之。著眼於未來中國領導人最重視的中國經濟發展對其在國際社會與國內的衝擊,和日本在經濟上的合作以降低衝突程度,這是最符合習近平現在的國家發展戰略。從這個角度看日本這次選舉結果對日中關係的影響,自公聯盟的大勝是會使日中關係朝向APEC會議安倍與習近平的談話,穩步前行。
對區域安全情勢的展望
日本外務省近年來對外的政策一直強調,「日美關係是最重要的外交政策,日中關係是最重要的兩國關係。」這個用詞自有其外交意涵,蓋日美關係也可以解釋成廣義的日本與亞太區域國家的關係,但日中關係僅限於兩國的領域。台灣和日本的關係大概只能放在日美關係領域看待。這次日本選舉如果從日本未來的安全政策角度看,可能會得出安倍晉三將會更右傾化,日中關係可能會更緊張,尤其是安倍在選後任命的閣員僅換掉防衛大臣,由防衛大學出身的中谷元擔任。這是從日本的安全角度來看,往往會忽略掉美國及區域安全等其他因素,容易以偏概全。
如果從安倍在這次選舉站台宣傳自民黨的政綱的角度看,他是強調這次選舉是「安倍經濟學」三矢的信任投票。結果是他大勝,對於在野黨的批評他的經濟振興政策失靈,日本人民選擇的是給安倍晉三再做做看。在這種壓力下,安倍政府豈能無視於於人民的要求,而任由日中、日韓關係的惡化?如果跟這兩個鄰國關係依舊低迷,安倍的經濟振興計畫能夠順利推動嗎?從這個角度看,這次選舉是一個轉軌器,讓安倍有理由調整過去兩年的政策,在人民的督促之下推動對中與對韓的新外交。當然,在同是民主國家的美、台是可以理解選舉結果的意義,是會樂見其成。因此,區域的安全在這種氛圍之下也會趨於和平穩定。這應該是可以期待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