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26日 星期五

貨貿協議第九輪談判後的理解與方向


黃良木(文字工作者)

2014.9.26



貨貿協議於9月12日結束第九輪談判,而根據此次談判代表、新任國貿局長楊珍妮說法,目前台方對貨貿簽署的時間表是「不晚於中韓FTA簽署半年」。這個時間表也意味著貨貿簽署極可能落在2015年中,甚至若稍有耽擱,有潛力延燒為2016年總統選舉前最大議題。

第九輪貨貿談判有許多特殊之處。一來這是中斷11個月以後正式重啟談判,也是自太陽花學運兩岸經貿往來傳出「冷凍」後,首次在重要議題有實質進展。此外,這也是台政府首次仍在談判期間,即出面說明的經貿談判;過去無論兩岸或對外,每一輪談判皆不公布時間地點,更不說明,足反應學運後馬政府礙於社會壓力,對經貿自由化必須逐步透明。最後,這也是台灣對外談判組織改革後的第一次實作,從過去經濟部國貿局與經貿談判代表辦公室分掌兩岸、對外的模式,逐漸改為「兩塊牌子、一套人馬」的整合處理方式。


目前談判進度及可能爭點

貨貿談判牽涉到台灣7144項工業產品的雙邊降稅措施,同時由於秘密談判,難以逐項釐清說明;然而,雙方談判策略及相持不下的爭議點,卻頗為有跡可循。

台方:四大產業目前正拉鋸配額

台方自談判啟始以來,主要爭取中國對四大關鍵產業即石化、工具機、汽車、面板降稅;而這四大產業中方態度也十分強硬,不但去年底一度傳出全數碰壁,而中方持續不願讓步,也是談判中斷11個月的實質原因。但在今年五月青島APEC貿易部長會議,當時經濟部長張家祝與中國商務部長高虎城會面後,即傳出漸有解套空間。

目前兩岸逐漸凝聚共識,在石化、汽車整車方面將採關稅配額,因台灣產能有限,配額將根據台產能量身訂做,同時也消解中方對他國將借道台灣進軍的疑慮;不過目前配額多寡仍在談判中,同時也牽涉到特殊原產地規則(PSR)如何制定,據悉,在第九輪談判中已對此有初步進展。

但在面板、工具機方面,目前進展則較撲朔迷離。面板日前也傳出將採關稅配額,但中方遲遲不肯同意,主要是來自業界意見未能整合;此外台方也提出另闢蹊徑,要求將台面板產能也納入中國十三五計畫的面板產能目標中,但目前中方對此也尚未鬆口。目前據了解,目前對於面板兩岸最大共識在於降稅與配額,將以中韓FTA標準為依據,並適度給予台灣較韓國優惠的條件。

工具機方面,目前台方提出要求開放純產業、不涉國防技術的工具機,並且要求延長ECFA早收清單的原產地規則[註1],但目前中方意向仍不明確。但由於台灣工具機除數控外有完整產業鏈與產業聚落,同時附加價值較其他產業高、競爭力強,此項是否爭取到降稅,相當重要。

中方:鎖定農產品為最大導火線

而在中方對我要求主要有三,也是爭議集中的導火線。其一為要求我對中經貿「正常化」,亦即開放台灣單方面對中採取管制的三千多項農工產品。由於這些產品大部分已為台灣在WTO中開放的產品,台灣單獨對中管制涉及歧視;過去因中國不肯承認台灣國家地位,因此不在WTO中提起解決,但在貨貿談判中,中國自初始即提起必須正常化要求,態度相當強勢。

而這三千多項產品中,就具備最可能引發開放爭議的農產品與弱勢工業產品(紡織、石材),其中農產品為中方極力爭取項目,而紡織業可能引發業者較大爭議。

對於農產品,經濟部長杜紫軍日前曾承諾將盡力爭取不開放,並強調這是總統馬英九的意志;但由於農產品產值雖低,但稅則號列有800多項、佔10%左右,若農產品均不開放,貨貿協議要達到FTA普遍的涵蓋絕大部分貿易(substantial all the trade, SAT)免稅85%到90%的水準,將相當困難,也就是說,貨貿協議開放水準將遠低於其他FTA,台灣也難以取得想要的開放程度。

雖有總統承諾,但因為上述SAT原因,針對農產品全不開放恐將難以實現。根據目前了解,當初在談判初始時,兩岸針對農產品開放的最大公約數,即為開放部分農產加工品、摒除生鮮農產品;而台灣某些大型食品業者,也持續積極遊說中國加工食品開放,貨貿底線如此安排,也符合台大型業者利益。

然而,考慮到即便開放加工品也將造成龐大社會效應,在第九輪談判中,我方似乎仍未對此鬆口。中方後續放話顯然也針對農產品而來,包括中國商務部發言人沈丹陽在第九輪談判結束後兩天,公開表示貨貿談判癥結主要在於「雙方開放不對等」,雖然並未多做說明,但顯然劍指關乎SAT是否達標的農產品開放。

此外,紡織、鋼鐵、石材(含陶瓷)也為中方要求開放重點。鋼鐵業由於主要為上游開放,工業局已多次與中鋼溝通達到諒解,下游廠商又可得到中國便宜鋼材原料,目前爭議較小;但紡織業上下游利益目前仍擺不平,加上原本就是弱勢製造業,目前據悉工業局仍在與公協會溝通中,最後可能將以「產業輔導」方式灑經費處理。而石材部分,工業局已多次表示不會開放。

上述三項弱勢產業,我方目前要求放入10到15年降稅籃子,以期減少衝擊,但據了解,中方目前也不願同意如此長的降稅期程,雙方仍在拉鋸中。


政府溝通較服貿周全,未來可能催生新法

服貿協議由國貿局主掌綜整談判,由於台灣服務業管理多頭馬車,部會意見只能最低限度彙整,未進行實質深入溝通,加上當初國貿體系關鍵人士定調不對社會公開,詎料引起強烈社會反彈。

但貨貿協議由工業局綜整,由於工業局與產業關係相當緊密,各產業皆有對口,同時包括紡織等弱勢產業的輔導歷程自WTO簽署後一直持續,經費目前也仍掌握在工業局手中,將有效削弱反彈。而工業局自去年底開始也以公開與半公開方式,針對各產業進行數十場溝通座談,因此產業反彈聲浪應會控制在一定限度。

另一方面,經濟部由工業體系出身的部長杜紫軍,為了因應貨貿可能發生的社會反彈,對因應貿易自由化制度的不足之處,也有所回應。過去該制度被認為忽略受害勞工聲音,杜擬增添受害產業勞工工會也可提出受損調查,若經「因應貿易自由化產業輔導專案小組」審議通過,可立即依受影響之程度提供振興輔導措施,並透露中程將立因應貿易自由化專法,目前正在與行政院溝通中。但依據目前經濟部披露的「五大防線」,較服貿仍是換湯不換藥,少有新意。

此外,在宣傳方面,除工業局自去年底開始在媒體上大肆購買業配宣導外,近日也正式公布溝通網站與漫畫宣導懶人包,整體溝通靈活度較服貿改進許多。


結語:經貿法制化是未來兩岸經貿課題

經濟部提出貨貿談判我方出價原則為占出口比例高的產業優先(石化、面板、工具機),次為策略性產業(汽車)、再為爭取產業所需原物料(石化原料、鋼鐵)。其中除面板產能大多在外、汽車必須檢視其降稅組合其是否有效帶動下游零組件成長外,其餘石化、工具機目前在台仍有龐大產值與中下游產業鏈,其產業存續在客觀上有其必要,但是否需維護其產業利益,是必須仔細思考的價值選擇題。

貨貿仍承繼服貿並未解決的許多功課,其中在經貿法制化與因應貿易自由化的制度改革上仍有不足之處,例如馬政府亟言經貿自由化重要,目前對外經貿仍只有一部粗疏的「貿易法」加以規範,顯有不足;也例如馬政府亟言洽簽對外經貿協議,但卻無法披露對外洽簽經貿協議的戰略與路徑圖;更例如貨貿即將於明年簽署,但ECFA協議框架中的爭端解決協議目前卻未有進度,也無法承諾在貨貿簽署後多久完成,在經貿法制上顯然有嚴重缺陷。這些都是未來兩岸經貿協議有必要正視的問題。


註1:兩岸2008年協商ECFA早收清單時,曾對工具機設下2014年的零關稅落日條款;此即中國要求自2014年起我輸中享關稅優惠的工具機,必須採用兩岸一方或雙方共同產製的數控系統,否則將被排除在降稅清單外;但目前台灣工具機數控系統仍然必須仰賴德、日,工研院自行研發數控機技轉進程較慢,包括上銀科技等大廠屢有抱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20200703 中國情勢暨兩岸雙週報:進化中的中國資訊戰與中共統戰制度剖析

中國暨兩岸情勢雙週報 http://x-strait.blogspot.tw 民進黨中國事務部 2020.07.03 編注:本期雙週報是根據上期「進化中的中國資訊戰」 進行剖析並附上參考圖。 進化中的中國資訊戰 林雨蒼、沈伯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