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9.19
前言
中國崛起是21世紀第一個十年的顯著現象,也是全球注目的焦點,這是立基於其日益重要的經濟實力,包括世界工廠以及世界市場的角色。可是,在18大中共領導班子完成接班以來,中國外顯於世界的樣貌,大多是關於習近平對內快速展現權威的集中、對外以大國的姿態頻頻介入國際體系。過去引以為傲的經濟議題,被提及的篇幅好像比較少,筆者認為這與中國近年來經濟發展效益遞減,必須重新尋求正當性基礎有關,「反腐打貪」正是有助於提高中共政府聲望的政治工具。經濟發展的效益遞減
路透社8月28日刊出名為 “Productivity goes negative as China slips towards middle-income trap” 的文章,內容指出最新研究顯示,中國去年的整體要素生產力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下降,這是自文革時期結束以來的第一次下滑。中國經濟發展過程中的過度建設、過度生產,以及市場經濟的低效率,拖累了中國的經濟成長。從2008年的經濟危機以來,中國的經濟成長內容越來越多是依賴國家所主導的投資,以及金融市場上的操作,但這些做法無法帶來對經濟體質的徹底改變。更重要的問題來自先前中國所依賴的兩項經濟發展利器。首先是勞工薪質上漲。因為中國勞動力低廉,所以才能在過去數十年間帶來每年2位數的快速經濟成長。如今這項優勢已經基本消失,相關部門的政策制訂者也曾公開同意這個變化。其次,中國的經濟發展雖然具有「後發優勢」,但仍然無法跳脫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之間的排擠關係,河川、天空、山林被大量破壞,中國經濟成長基本上是以環境污染為代價的。近年來,這種破壞已經瀕臨界限,加上社會意識的提高,只發展經濟不考慮環境的選項已經不可能暢行無阻。目前的中國各級政府,開始出現一種對於GDP追逐狂熱的退燒,並開始講求綠色GDP。
結果,中國過去的高經濟成長開始出現「拐點」。據此情勢,國際貨幣基金 (IMF) 表示,若中國經濟不穩且又無法貫徹執行經濟改革,約2020年前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 (GDP) 可能會下滑至3.5%,此後更會下降至接近2.5%。
「新型城鎮化」計劃效果未達預期
遭遇改革開放以來最現實的一次發展瓶頸,北京當局也極力想要突圍。胡溫時代就開始針對經濟環境進行宏觀調控,防止經濟硬著陸。在經濟內容方面,也希望從生產出口轉型到內需趨動,最重要的措施就是「家電下鄉」。去年 (2013) 全國兩會期間,「新型城鎮化」、「農民上樓」,新的政策成為熱門詞彙,其內容包括農民工人市民化、農村城鎮化,大量的農村被建設成新式社區,最終希望這個措施可以進一步擴大內需,成為帶動新一波經濟成長的引擎。可是,政策指導的建設無法得到預期的效果,「一座座新城鎮房子修得很漂亮,常年卻見不到幾個人,大部分農民還是出去打工。」而重要的上樓意象,從平房變成樓房,供需之間很可能發生不平衡的現象,進而形成市場混亂。另外,這個政策還有可能觸發金融市場危機的疑慮,北大光華管理學院名譽院長厲以寧曾表示,「一談到城鎮化,全國一窩蜂而起,大量花錢,要蓋得漂亮,這些都會促成金融方面危機的發生。」
政治改革深水區: 裙帶共產主義
根據狄忠蒲 (Bruce J. Dickson) 的看法,過去30年所謂的「中國模式」,中國的資本家、黨跟政府官員之間已經發展出「裙帶共產主義」 (crony communism) 的穩定關係,內容是立基於企業與國家之間非常緊密但往往是腐敗的聯結上。不過,因為這樣的結構所產生的巨大腐敗將使中共的正當性受到質疑。尤其,當經濟成長前景因為種種原因可能不如預期時,不僅基於物質利益而支持現狀的企業主可能動搖,廣大的因為發展過程中被犠牲的中下階層,也會將其對於自身環境的不滿發洩在對於貪腐官員的惡劣評價。中國經濟發展所出現的瓶頸,需要更大的改革來進行調整。有評論者指出,中共中央目前所進行的「反腐打貪」的措施,正是為了要進一步改革的必要措施。例如,「劉志軍案」讓中央政府完成了對於鐵道部的整併,而近來震動四方的「周永康案」,也可以預期是對中石油系統整頓的開始。藉由打貪的政治整肅,才有可能發動對於根深蒂固的「裙帶共產主義」的改革行動。
除此之外,因為經濟發展已經進入高原期,使用高速經濟成長做為正當性來源的做法無法持續,轉移到打擊貪腐的政治改革議題是一個有效的替代方案。根據近來的媒體報導,有網路輿情研究機構分析了18大以來網民對中央反腐行動的態度變化。從反腐行動初期網民的觀望態度,到2013年南京市長季建業落馬時轉為期待,而徐才厚、周永康被捕消息公開後,網民則大量轉向正面看待。整體而言,中央反腐行動受到了民眾的擁護,社會對於中共的正當性質疑暫時穩定下來,「民氣兒」順了。
結語
近一年來,如果詢問長期在中國工作或居住的人們,最常看到的新聞是什麼?應該就是反貪腐的訊息。過去幾個月,每10條新聞之中,與官員品行不端、中央或地方打擊貪腐有關的新聞經常超過一半。網易新聞首頁的新聞專題,前幾項包括無錫周家的興衰、山西官場地震、中紀委反腐風暴、四川政商地震、中石油反腐、央視反腐風暴。這些由中共中央所發動的「反腐打貪」行動,使得國家領導人的民間聲望居高不下,人民對於中共政權的支持度大有提昇。相對而言,過去30年中國政府用來維持正當性的經濟成長,在新聞版面上的報導,卻已經沒有過去的熱潮。與經濟發展的相關議題,現在對於中國經濟的印象,多半是需要某些轉型的改革、尋求新的引擎、存在下行風險等。根據天下雜誌2014亞洲經濟大預測,中國帶頭騰躍的衝勁趨緩。另外,根據《華爾街日報》近來的報導,IMF發佈對中國經濟前景的年度評估中預計,2015年中國經濟成長率將將由原先預估的7.4%放慢至7.1%,而且之後的十年將會維持緩慢的速度成長。整體來看,中國經濟發展「追趕策略」的潛能已經耗竭。
近來的中國發展,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經濟退燒 政治狂飈」的現象。主要的原因應該來自經濟發展的效益開始遞減,取代經濟發展議題的則是中央大力度的打擊貪腐行動,這一方面可以提高中共政權的民意支持,另一方面則是在打破原有結構可以進行某種程度的改革。雖然我們還看不出來習近平近來的政治措施其真正目標是什麼,但不論結局為何,政治狂飈都應該會是未來一陣子中國社會的基調。
附錄
國策研究院「習近平打擊貪腐與中共的政局發展」座談會重點摘要
中國事務部整理
今年7月29日中共宣布將在十月召開第十八屆四中全會,主題為「依法治國」,同時也宣布對周永康違紀問題立案審查。這個宣佈被國內輿論解讀是反腐工作由治標轉為治本的「節點」。以往四中全會的主題多是關於「黨的建設」,而從習近平接任總書記之前,其對於此問題已十分重視,認為是足以「亡黨亡國」的大事。接任總書記的第一場演說,就提到中共黨員幹部中發生的貪污腐敗、脫離群眾、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亟待解決。十八屆三中全會,將黨建工作列為五大建設之一,簡要而言,中共從幾方面著手:反腐、反「四風」,與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
今年7月29日中共宣布將在十月召開第十八屆四中全會,主題為「依法治國」,同時也宣布對周永康違紀問題立案審查。這個宣佈被國內輿論解讀是反腐工作由治標轉為治本的「節點」。以往四中全會的主題多是關於「黨的建設」,而從習近平接任總書記之前,其對於此問題已十分重視,認為是足以「亡黨亡國」的大事。接任總書記的第一場演說,就提到中共黨員幹部中發生的貪污腐敗、脫離群眾、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亟待解決。十八屆三中全會,將黨建工作列為五大建設之一,簡要而言,中共從幾方面著手:反腐、反「四風」,與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
- 反腐:十八屆三中決定宣示改變中紀委結構,成為雙軌領導,線索處置和案件查辦在向同級黨委報告的同時必須向上級紀委報告,以提高中紀委的權威。反腐也成為一種運動,習近平強調「老虎蒼蠅一起打」,中紀委除了自己分區派駐巡視組之外,也設立專屬網站鼓勵網路反腐,並隨時公布成果。習近平也陸續處理了幾隻「大老虎」,從李春城、劉志軍,到薄熙來、徐才厚,再到周永康。
- 整風:為糾正幹部黨員的「四風」問題,即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十八大後通過《關於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繫群眾的八項規定》,對於各式行為加以規範糾舉,如幹部選拔培訓、工程建設、會議形式、公務車使用、公務接待、公款旅遊、飲宴送禮等,都有專項規定與整治要求。中紀委也是每週彙整通報。從去年下半年開始,也在全黨自上而下分批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由中央政治局帶頭,在各地各單位舉行「民主生活會」,各級幹部「批評與自我批評」。
國策研究院9月12日舉辦了「習近平打擊貪腐與中共的政局發展」座談會,邀請多位學者專家就習近平反腐的作為提供分析。民進黨政策會副執行長洪財隆認為,有許多學者將中共貪腐結構定位為「權貴資本主義」。其特色就是以政治權力的壟斷,形成市場地位壟斷,同時將國家資源轉移到少數權貴階層手中。
中共貪腐的原因,政大國發所所長童振源分析,有以下3點:
(1)權力集中而沒有制衡與監督,
(2)經濟轉型的市場尋租,
(3)國家介入市場的壟斷租金。
中山大學教授林德昌則從歷史結構論的觀點,分析中共貪腐有以下原因:
(1) 雙重經濟制度並存,
(2) 政府官員薪水過低,
(3) 反貪政策及機制失靈,
(4) 政治改革不全面,
(5) 道德觀低落,
(6) 傳統及國際因素影響。
政大國關中心研究員陳德昇也認為貪腐的主要原因為:權力過大但薪資偏低。中山大學副教授陳至潔則認為,中共黨政機構某些費用開銷的行為(三公經費:公費出國、公車購置、公款招待)公私用途不分,造成公共資源濫用或成為公務員的隱性收入的溫床。
至於中共的貪腐手段,根據林德昌的整理,有一把手腐敗、用人腐敗、集體賄賂、濫用公帑、工程腐敗、審批腐敗等。同時隨著經濟發展,貪腐也隨之進化。新的貪腐趨勢是,高官貪腐標的不再只限於金錢,以及集體貪腐化。
習近平就任國家主席後以運動式做法打貪,根據學者董立文的分析,習的打貪有兩個特點:
(1) 打破禁忌及禁區:如刑上常委,辦退休高官,辦解放軍;
(2) 反腐對象廣泛:擴及所有政治家族派系,涵蓋全國31省區市。
而習近平也藉由反腐打貪樹立政治權威,鞏固政治基礎。並推動其第2個五年政經發展藍圖。
但是習近平的打貪反腐還是有其侷限,如林德昌認為,中共受益於經濟改革進程,成為新的社會階層,所以反貪範圍會有節制。同時,中共現階段仍無意改變造成貪腐成因的政治結構和制度。童振源則表示,由於中國缺乏獨立的媒體及司法體系,反貪行動只能淪為權力鬥爭的工具。
雖然中共或習近平的打貪在中共不放棄一黨專制的政治體制及結構下無根治可能,然而根據陳至潔參考國際透明組織各國官方貪腐印象指數發現,中國政府的貪腐雖然嚴重,但已逐年改善。而根據世界銀行自1996年開始發表的「全球治理指數」,中國在該指數歸類的「中低收入國家」中,其控制貪腐的表現也超越該群組的平均值。所以反貪還是有其效果。
未來習近平打貪的走向,董立文認為,應觀察江澤民案的動向、軍隊反腐的進展,以及是否還會有軍隊高官或政治局常委落馬。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