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明澤(中華經濟研究院第一所助研究員)
2014.12.26[編按:我們在這個月推出年終回顧與前瞻系列的評論與報告,本期談這一年來的中國經濟。習近平上任後強調的兩件事:改革與反腐,在今年都陸續有一些發展。年底的中央經濟與農村工作會議已召開,為來年經濟政策定調,吳明澤研究員的文章即從此會議來分析明年中國經濟政策走向。周永康被開除黨籍、令計劃被調查,反腐也開始進行新的部署,之後我們也將有相關評論與資訊提供。而今年中國各方面最常出現的關鍵字即為「新常態」:經濟、政治、黨建、反腐,甚至樓市發展等等,官方率皆愛以此概括,表示在新領導層執政思維的「領異標新」、與過去已大不相同。在專題文章後我們也附上對中國經濟「新常態」的官方文本、與對於中國經濟的重要評論。]
中國一年一度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以下簡稱「會議」)於2014年12月9日至11日在北京舉行,此會議是政治級別最高的經濟工作會議,將規劃中國2015年經濟政策的走向,而後形成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的文件,在2015年的3月中國人大與政協「兩會」期間審議通過,作為2015年中國政府施政的方針。
在本次的「會議」中,大量出現「新常態」這一個名詞,「新常態」這個名詞是由於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5月份在河南的一次考察中第一次提出,而在北戴河會議時再次的提出,此後「新常態」便時常出現在中國許多的專家學者的文章與媒體報導上。
什麼是「新常態」?許多專家有不同解讀,中國社科院副院長李揚認為是自2009年中國經濟增速從兩位數下降成為個位數開始的,但理解中國經濟新常態,要從人口、技術、資源等支撐經濟發展的實體因素去看,不應僅從投資、消費、出口這些需求角度分析。而中國官方媒體「人民日報」亦在2014年8月5、6、7日連續三天在頭版位置刊登「新常態下的中國經濟」系列評論,針對新常態指出經濟成長不再需要保持那樣高速度,十八大提出2020年實現小康目標與國內生產總值比2010年翻一番,只需7.5%之成長率即可,經濟增速應回檔,從高速成長轉為中高成長,而應看重發展的品質。而本次「會議」則花了相當的篇幅重新定義「新常態」,分別由九個方面來看「新常態」的變化,並提出了此變化下之因應方向,歸納如下:
1. 消費需求由過去模仿型轉變為個性化、多樣化消費。必須採取正確的消費政策,釋放消費潛力,使消費繼續在推動經濟發展中發揮基礎作用。
2. 傳統產業飽和,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和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新商業模式的投資機會湧現。必須把握投資方向,消除投資障礙,使投資繼續對經濟發展發揮關鍵作用。
3. 全球需求不振,中國低成本優勢發生轉化。必須加緊培育新的比較優勢,使出口繼續對經濟發展發揮支撐作用。
4. 由過去供給不足轉變為傳統產業供給能力大幅超過需求。產業結構必須優化升級,企業兼併重組、生產相對集中不可避免。
5. 過去勞動力成本低是最大優勢,現在人口老齡化日趨發展,農業剩餘勞動力減少,經濟增長將更多依靠人力資本品質和技術進步。必須讓創新成為驅動發展新引擎。
6. 過去主要是數量擴張和價格競爭,現在正逐步轉向品質型、差異化為主的競爭,統一全國市場、提高資源配置效率是經濟發展的內生性要求。必須深化改革開放,加快形成統一透明、有序規範的市場環境。
7. 過去能源資源和生態環境空間相對較大,現在環境承載能力已經達到或接近上限。必須推動形成綠色低碳迴圈發展新方式。
8. 經濟增速下調,各類隱性風險逐步顯性化,化解以高杠杆和泡沫化為主要特徵的各類風險將持續一段時間。必須標本兼治、對症下藥,建立健全化解各類風險的體制機制。
9. 全面刺激政策的邊際效果明顯遞減,既要全面化解產能過剩,也要通過發揮市場機制作用探索未來產業發展方向。必須全面把握總供求關係新變化,科學進行宏觀調控。
整體而言,本次「會議」對「新常態」的描述是較為全面性的,「新常態」下,中國經濟成長正從「高速成長轉向中高速成長」、經濟發展方式從「規模速度型粗放成長轉向質量效率型集約成長」、經濟結構從「增量擴能為主轉向調整存量與做優增量並存的深度調整」,經濟發展動力正「從傳統增長點轉向新的增長點」。
在此「新常態」下,本次「會議」確定了中國2015年的經濟工作總基調將延續去年的「堅持穩中求進」,並提出了五項主要任務,包括了:
1. 努力保持經濟穩定增長:
本次「會議」將「穩增長」放在第一位,顯示中國在面對「新常態」下避免經濟成長下降速度過快的憂心。在此任務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除了提出繼續實施積極財政與穩健的貨幣政策外,更提出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有力度、貨幣政策要更加注重鬆緊適度,預料為了穩增長的任務,2015年的財政與貨幣政策應會較為寬鬆,以防止經濟下行的危機,在此趨勢下,中國財政赤字將可能進一步的提高,而人行亦可能在明年有多次降息的動作。
此外,經濟結構的調整亦是「會議」提出的重點,要推動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增強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服務的支撐作用。因此,預計穩增長與調結構將是明年施政的首要任務。
2. 積極發現培育新增長點:
因應「新常態」下,傳統帶動中國經濟成長的動力已難再有所成效,因此在第二個任務便提出必須培育新增長點,「會議」中提出發現和培育新的增長點,一是市場要活,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主要靠市場發現和培育新的增長點。二是創新要實,推動全面創新,把創新成果變成實實在在的產業活動。三是政策要寬,營造有利於大眾創業、市場主體創新的政策環境和制度環境。
3. 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
第三個任務是有關於「三農」問題,三農問題自始自終都是中國需解決的首要問題之一。在改革開放初期,要解決的是農民的溫飽問題,提高農民的積極性。然而,隨後的經濟改革重點放到了城市,農村的進步便慢了下來,且農村的改革造成大量的過剩勞動,移到城市打工,造成「農民工問題」,農村亦因稅費的問題造成收入無法提升。後來「三農」的改革便移到了如何降低農民負擔上來,2006年全面取消農業稅以來,農村負擔大幅下降。現在的農村問題開始朝向如何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問題,「會議」提出要穩定糧食和主要農產品產量,持續增加農民收入。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儘快轉到數量品質效益並重、注重提高競爭力、注重農業技術創新、注重可持續的集約發展上,走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現代農業發展道路。
要發展現代農業,就必須解決農村土地經營權的流轉問題,以使農村土地能夠更有效率的運用,在「會議」便提出要完善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政策,做好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健全公開規範的土地流轉市場。
4. 優化經濟發展空間格局:
在此任務中,除了重提過去的西部開發、東北振興、中部崛起與東部率先的區域發展總體戰略外,最令人關注的是「會議」提出要重點實施「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與長江經濟帶三大戰略,顯示此三大區域戰略是未來一年重點推動的政策。「一帶一路」是指「絲綢之路經濟帶」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是習近平在2013年提出的經濟發展戰略,並寫入十八屆三中全會文件中,提升為國家戰略的地位,為歐亞大陸的區域經濟整合提供了中國的思考方向,也是為了中國的過多資金找尋投資的戰略機會,也意味著中國大陸希望倒轉方向,向西邊的鄰國進行區域經濟的整合。而京津冀協同發展與長江經濟帶亦是在十八大後積極推動的中國內陸區域整合發展,其中長江經濟帶包括7省2市,連接東、中、西三大區域,面積超過150萬平方公里,人口近5億,占全中國GDP總量約40%,是大規模區域整合發展。而京津冀則是將首都包括在內,此兩個區域戰略規劃有其代表性的含意。
5. 加強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
最後一項任務是對於民生的改善與保障工作。在中國經濟改革開放以來,貧富差距、區域差距等持續擴大,農民失地問題亦屢見不鮮,社會上的動盪不安將危及中共的執政,亦使得中國維穩經費不斷創新高。因此,安撫民眾便成為重要的工作之一。「會議」中提出多些雪中送炭,保障基本民生、關注低收入群眾生活。確保完成就業目標,鼓勵創業帶動就業,提高職業培訓品質。讓貧困家庭的孩子都能接受公平的有品質的教育。加大對基本公共服務和扶貧濟困工作的支援力度。
附錄:近期中國經濟「新常態」相關資料
- 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新華網,2013.12.15
- 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新華網,2014.10.28
- 習近平在APEC工商領導人峰會開幕式上的演講(即「亞太夢想」),2014.11.9
- 新常態成治國理念的7個月之旅,新華網,2014.12.9.
- 中央深改小組7次會議回顧:塑造“常態” 突出“精準”,人民網,2014.12.9
-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京舉行,新華網,2014.12.11
- 國平:在主動適應新常態中開啟未來,中國經濟網,2014.12.11
- 拍蠅打虎制度化漸成新常態,新華每日電訊,2014.12.22.
- 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在京召開,新華網專題,新華網,2014.12.23
- 從39次國務院常務會尋覓經濟改革信號,新華網,2014.12.25
- 民企將是中國經濟主要推力(拉迪書評),FT中文網,2014.10.27
- 桑曉霓,關於中國國家資本主義的另一種觀點(拉迪書評),WSJ中文版,2014.9.11
- 葛藝豪,習近平改革駛入快車道,布魯金斯學會,2014.12.15
- 戴维•皮林,中國經濟“有升必有降”?(薩默斯論文評論),FT中文網,2014.11.25
- Even dragons tire, The Economist, 2014.10.25(薩默斯論文評論)
- Crowning the dragon, The Economist, 2014.4.30(中國經濟按PPP已超越美國)
- China’s Economy: Outlook, Risks, and Reforms,布魯金斯學會研討會,2014.9.26
- China’s Reemergence as a Great Power: Comparing American and Japanese Perspectives,布魯金斯學會研討會,2014.12.19
- Joseph Stiglitz, The Chinese Century, Vanity Fair, 2015 January. (參考消息中譯)
- 2014中國年度報告專題,FT中文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