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12日 星期三

近期關於兩岸關係走向的討論


2012.12.12


中共涉台政策討論在十八大後定調,另一方面九二會談至今已20年,因此兩岸間關於「九二共識」以及未來兩岸關係走向的討論陡增。十八大政治報告中[參見上次週報摘要],涉台部分內容與架構沿襲2008年的胡六點,以和平發展為主題,有幾項具體說法是十七大政治報告所無:
  • 鞏固深化:強調要鞏固和深化和平發展的基礎、創造和平統一的條件。
  • 堅持「九二共識」:除了反台獨外,首次將「九二共識」放入中共的政治報告中。
  • 「一個中國」框架:增進維護一個中國框架的共同認知。
  • 政治協商步驟:探討國家尚未統一特殊情況下的兩岸政治關係,作出合情合理安排;商談建立兩岸軍事安全互信機制;協商達成兩岸和平協議。
這些政治辭彙本已成為兩岸官學討論時必備的關鍵字,但十八大後,習近平在重大談話中數次提出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執政論述,又為兩岸在文化認同上的深化交流提供新的語言體系。因此近來對兩岸關係未來方向的討論更為頻繁且具體,等於是為政治報告的新論考注。

例如中國國台辦主任王毅於北京「九二共識20周年座談會」致辭時,即對何謂「合情合理」做出解釋:「合情」就是照顧彼此關切,不搞「強加於人」,「合理」就是恪守法理基礎,不搞「兩個中國、一中一台」,堅持「九二共識」作為與台灣各政黨交往的基礎和條件。

另一例是兩岸統合學會於10-11日舉行的台北會談,其主題為「強化認同互信,深化和平發展」,邀請兩岸從事台灣問題研究的學者進行交流。本文即就本次會議中幾篇開幕發言「刪繁就簡」,以此為例來看中共涉台官員專家意見的走向。其他會議討論文本,可洽主辦單位或協辦的中評網。更詳細的與會者資訊,可見中國暨兩岸情勢日報網站


中國國台辦副主任、海峽兩岸研究中心主任孫亞夫全文

中華民族、中華文化與命運共同體:兩岸同胞同屬中華民族,都受中華文化哺育,是血脈相連的命運共同體,因此應當共同推進兩岸關係,共同享有發展成果。台灣民眾大多數以為自己是中華民族,認同中華文化,2008年以來,台灣民眾對兩岸交流、協商談判的支持度上升,對九二共識的認同度提高,對大陸的看法也在發生積極正面的變化。

維護「一個中國」框架: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兩岸尤其要把握住關於「一個中國」主張的共同點和連結點,通過求同存異,增進維護一個中國框架的共同認知,雙方通過各種方法,包括從各自現行規定出發,確定中國領土和主權沒有分裂這一客觀事實,就確定了一中框架,從而可以進一步增強互信、促進良性互動。


中國社會科學院台灣研究所所長余克禮全文

政治認同與互信的既有立場與基礎:兩岸必須摒棄台獨及各種分離意識,導正台灣社會在國家、民族認同問題上「去中國化」所出現的偏差,重新回到政治認同與政治互信的既有立場與共同基礎上。其意為下列幾項說法是台灣政府自己也曾經主張過的:1. 堅持一個中國原則;2. 兩岸同屬一中;3. 九二共識。關於第3項,他表示兩會所達成的各自表述的主要內容分別是:海協會認為,「海峽兩岸都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努力謀求國家統一。但在海峽兩岸事務性商談中,不涉及一個中國的含義」;海基會認為,「在海峽兩岸謀求國家統一的過程中,雙方雖均堅持一個中國之原則,但對一個中國的涵義,認知各有不同」。

Ÿ增進「維護一個中國框架」的共同認知:兩岸血緣與歷史淵源,是無法被改變的,也是兩岸增進維護一個中國框架的共同認知的堅實基礎。


上海台灣研究所所長俞新天報導

兩岸文化認同根基:兩岸人民在政治認同與國家認同的分歧明顯,短期內難以消除,因此要以培固文化認同入手,拉近兩岸人民心靈距離,讓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不因「制度認同」的改變而發生變化。而文化認同與中華民族認同之間有密切聯繫。

消除偏見培育兩岸文化認同:民進黨執政以來的文化論述,是以多元文化來否定中華文化作為台灣文化的主體,也將中華文化降格為台灣文化的一部分。促進兩岸人民間的文化認同,必須結合主觀與客觀,且要更主動培養主觀認知,例如對台灣人集體記憶所加諸的台獨史觀,必須「撥亂反正」。而兩岸人民交流得更加頻繁,即是為形成新的集體記憶創造條件。


全國台灣研究會執行副會長兼秘書長周志懷報導

台灣國家認同的理論與現實背離:2008年國民黨重新執政以來,兩岸交流日趨密切,理論上應該會減緩或降低對台灣認同與獨立認同的發展,但事實上卻相反。這與民進黨執政時在「台獨分裂」的宣揚與「去中國化」運動有關,也離不開民進黨於選舉時的國家認同議題操作。

增強中華文化與民族認同,逐步擴大國家認同:重構國家認同是一個長期而漸進的過程,既然兩岸在中華文化與中華民族的認同上有相當大的交集,要解決國家認同危機問題,重構共同的國家認同,應先增強中華文化與中華民族的認同,並逐步擴大文化民族認同與國家認同的重疊。日後也有可能以此為基礎,為解決兩岸爭議找出務實可行之路。

構建兩岸新共識:另外在「九二共識20周年」座談會上,他也表示要通過兩岸學術界的努力,循序漸進達成新共識,形成以「九二共識」為主體的共識群與話語體系,探索「九二共識」的多重路徑。







附錄:參與台北會談的涉台學者簡歷


 
余克禮
 
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台灣研究所所長、研究員,《台灣研究》主編。兼任全國台灣研究會秘書長、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理事、中國統戰理論研究會理事、中國亞洲太平洋學會理事等職。長期從事台灣問題研究,主要研究方向為台灣政治、兩岸關係等問題。

相關言論與報導
主要著作

《台灣機構社團企業大全》(主編)、《香港百年滄桑》叢書(主編)、《台灣問題實錄》(主編)、《海峽兩岸關係概論》(主編)、《台灣研究論文集》(主編)、《中國台灣問題》(主編)、《中國國民黨全書》(主編)、《台灣人名大辭典》(主編)等。


俞新天
 
曾任歷史所世界史研究中心副主任、亞太地所所長,上海社會科學院副院長、上海社會科學院亞太研究所所長。現任上海國際問題研究所所長、黨組書記、研究員、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兼任中國國際關係學會副會長、上海國際關係學會會長、上海臺灣研究會會長、上海市科協副主席等。中國當代知名國際政治學者,著名國際問題專家。

相關言論與報導
主要著作

出版《機會和限制:發展中國家現代化的條件和比較》、《走自己的路:對中國現代化的總體設計》、《世界南方潮:發展中國家對國際關係的影響》等專著。主編《在和平、發展、合作的旗幟下——中國戰略機遇期的戰略縱論》、《國際關係中的文化》、“Cultural Impact o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等論文集。代表論文《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問題思考》、《認識和避免當今的衝突和戰爭》、《中國統一的國際因素》等。


周志懷
 
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研究員、副所長;全國臺灣研究會理事、廈門大學臺灣研究中心學術委員。

相關言論與報導 
 
[更新中]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20200703 中國情勢暨兩岸雙週報:進化中的中國資訊戰與中共統戰制度剖析

中國暨兩岸情勢雙週報 http://x-strait.blogspot.tw 民進黨中國事務部 2020.07.03 編注:本期雙週報是根據上期「進化中的中國資訊戰」 進行剖析並附上參考圖。 進化中的中國資訊戰 林雨蒼、沈伯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