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14日 星期二

20130513 中國暨兩岸情勢日報


2013.5.13.


今日焦點: 汶川地震五週年

中國低調紀念汶川地震五週年
5月12日是四川汶川地震5週年,2008年發生的汶川地震造成近8.71萬人死亡失蹤,37.46萬人受傷。中國沒有組織官方的紀念活動,但不少官方媒體紛紛發表專題報道以及評論文章。《人民日報》發表題為「汶川彰顯『中國精神』」的社評,指汶川是「一人類抗擊特大災害、重建美好家園的恢宏篇章,彰顯了『中國精神』的強大動力」。〔編按:但是官方禁令仍多,如受難者之名、「見不得人」的汶川母親等。〕(BBC中文網、人民日報 5.13.)

中國民間災難救援在社交媒體推動下壯大
草根階層對災難的快速反應顯示了2008年汶川大地震之後中國新興公民社會運動的推進程度。汶川離蘆山不遠,2008年發生的7.9級地震催生了一波志願服務和慈善活動的浪潮。那次大地震奪去了約9萬人的生命,並引發了人們對政府拙劣救援措施的廣泛批評。(紐時中文網 5.11.)

圖文解讀四川汶川地震 (BBC中文網 5.10.)


中國觀察

劉鐵男涉嫌嚴重違紀受調查 被舉報三方面問題
據新華網報導,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劉鐵男涉嫌嚴重違紀,目前正接受組織調查。他也成為習近平上台以來所查辦權力最大的官員。去年 12月,《財經》雜誌副主編羅昌平已在微博上實名舉報劉鐵男學歷造假等三方面問題。新華社微博昨發表「微評」稱,中紀委多次提倡實名舉報,劉鐵男終落馬無疑傳遞了正信號。【中紀委調查發改委副主任劉鐵男中國加緊打壓要求官員公示財產公民】(京華時報、紐約時報、美國之音 5.13.)

「京溫事件」為北京「首善之區」敲響警鐘
……另一方面,因打工女孩袁莉亞之死而引發的群體性抗議,對於北京來說則是具有象徵意義的標誌性事件。除了零星的上訪訪民堵路之外,因小人物之死發酵成為集體抗議,這種群體性事件在北京是極為罕見的。北京民眾以往只在電視和網路上看到的各地爆發的類似事件,幾乎是自從1989年以來第一次發生在自己身邊。(法國國際廣播電台 5.13.)

京滬大學遭令「七不講」 禁談新聞自由普世價值
北京與上海有大學近日流傳中央推出「7個不要講」禁令,要求教師不要與學生討論「普世價值、新聞自由、公民社會、公民權利、黨的歷史錯誤、權貴資產階級、司法獨立」話題。明報報導指出,今年是毛澤東冥誕120年,官方將舉辦盛大紀念活動,當局近期多次收緊言論,被指與此有關。熟悉高層政治的中央農村政策研究室前研究員姚監復認為,當局發出「7個不要講」早有苗頭,去年11月的中共十八大報告,明顯看到當局要宣傳、肯定和高舉毛澤東思想。(明報5.11.)

中國知名學者遭遇文革式攻擊
自由派經濟學家茅于軾習慣了不時有人對他豎起羽毛。但是最近,中國一些鷹派人士對他的憤怒比以往更加強烈。……他做了什麼讓人們如此憤怒?茅於軾是非營利機構天則經濟研究所的名譽所長。長期以來,他對中國革命領袖毛澤東的看法一直令中國的民族主義者不滿。他是自由市場的激烈倡導者,而且直言不諱地批評過毛澤東一些更具災難性的政策造成的資源浪費和生命損失。【從茅于軾遭遇看自由派在中國的處境茅于軾談他與中國左派之爭】(華爾街日報、美國之音 5.10, 13.)

【評論】何清漣: 「白宮上訪潮」並非國際玩笑
我相信,除了極少數人認為白宮可以介入中國內政之外,大多數中國網友其實只是借此表達一種願望,一種權利請求。但如果將「白宮上訪潮」看作國際玩笑,那是完全忽視了其中蘊含的重要資訊。這次「白宮上訪潮」至少有兩大意義:第一,它破除了中國政府加於反對者身上的「勾結海外敵對勢力」符咒;第二,它給美國政府提供了寶貴的「第一手」民間聲音。這兩點都不可忽視。(美國之音 5.13.)


中國與世界

日本海保廳創建紀念日發表釣島報告
日本海上保安廳周日發表的《海上保安報告2013》,包含了描述去年9月日本政府購入釣魚島(日稱尖閣諸島)後,釣島海域中日對峙局面中的日方領海警備特輯。報告說,到今年3月底為止,中國海監船「侵犯」釣島附近日本主張的領海超過35天,並指出中國海監船有逐漸延長每次「侵犯」時間的傾向,建議日本建造大型巡邏艦來加強警備態勢,「萬無一失地守衛領海」。(BBC中文網 5.12.)

「誰也不願意和中國撕破臉皮」
印度外長在本周訪華之前接受採訪強調,儘管存在分歧,但印度不會參與對中國的遏制。「悲觀主義者總是先看到消極方面和敵對因素。我們之所以沒有公開與中國方面談判的內容是因為不想造成局面複雜化。其實妥協並不是什麼壞事啊!難道僅僅因為中國作了一些令人難以接受的事情,我們就要挑起一場戰爭嗎?」(德國之聲 5.13.)

中國外交部稱中國九成陸地邊界已劃定
「5月初,持續20餘天的中印邊境『帳篷對峙』事件和平收場,邊界問題成為輿論關注的話題。作為世界上邊界情況最複雜的國家之一,陸地和海洋大國中國在新中國成立後是如何確定陸地邊界的?是如何處理周邊海洋事務的?北青網報導,「外交部邊界與海洋事務司司長鄧中華日前透露,中國與14個陸地鄰國中的12個劃定並勘定了邊界,解決了90%的定界問題。即使像中印(印度)邊界、中不(不丹)邊界還沒有劃定,但是總體形勢也是穩定的。」(中評網、北青網 5.13.)

世界貿易戰:歐盟 中國正在過招
本周,國際貿易領域的兩大重要人物---歐盟和中國之間,正在過招。在歐盟決定對中國出口的光伏產品課以重稅後,中國方面也宣佈說開始對歐盟產無縫鋼管的進口是否構成傾銷展開調查,以此作為回敬。這也是巴西人阿澤維多當選世貿組織的新任掌門人後,世貿組織歐亞大陸兩大成員間,貿易角力的升溫。【德國政府擔憂歐中貿易戰爆發】(法國國際廣播電台、FT中文網 5.11, 13.)

緬甸油氣管線對中國意味著什麼?
緬甸東北部高原地區的兩根管線不久將開始向中國輸送石油和天然氣,這是中國實現能源安全的重要一步。……在這個能源需求的重要性日益增強的地區,新的管道將幫助中國使地緣政治的版圖向對其有利的方向傾斜。但在這一過程中,中國對能源的渴求也點燃了當地的一些反華情緒。(華爾街日報 5.13.)


中國與台灣

服貿簽署 林陳本月台北會
陸委會表示,上週已接到經濟部有關服務貿易協議文本,最快13日授權海基會就首次「林陳會」時間、地點和會談內容展開協商。北京消息人士指出,此次會面地點可能跳脫過去慣例,林陳會「台北見」的可能性頗高。(中國時報 5.13.)

投保協議談判 過半不滿政府表現
兩岸投資保障協議上路滿百日,前立委、中華兩岸和平發展協會理事長邱毅昨日舉行記者會公布民調,雖有五十二.二%民眾肯定協議可保障台商在大陸的投資權益,但是仍有過半的台灣民眾,不滿意政府在協議談判上的表現。(中國時報 5.11.)

兩岸企業家峰會 7月召開大會
由前副總統蕭萬長發起的「兩岸企業家峰會」10日召開首次籌備會議,選出9名籌備委員,會議並決定由前經濟部長、華聚基金會董事長陳瑞隆為未來峰會祕書長,預計7月底前召開會員大會、11月初於南京舉行第1次正式會議。陳瑞隆強調,峰會「不只是論壇與交誼性質」,將鎖定推動兩岸產業實質合作,包括產業策略的對話與協調。(旺報 5.11.)

中客醫美健檢團 脫隊問題嚴重
台灣自前年開放中國人來台醫美健檢,才一年多,已有近十萬中國人來台,但藉此脫隊者達六十六人;旅遊業者分析,所以有機會脫隊,主要是以「觀光醫療簽證來台自由行」的中國客,做完健檢或醫療後,還可自行利用時間觀光或做其他事,因後續行程安排未透過旅行社,在人員或行程控管上出現漏洞,才讓他們有機可乘。(自由時報 5.13.)

【評論】司馬觀點:北京別幫倒忙
這次菲律賓公務船槍殺我漁民,無論說詞如何,在國際法上都站不住腳。菲國表面上嘴巴硬不認錯,但實際上也知道理屈,否則不會將涉案人員停職看管,接受調查。不過,我國與菲律賓有重疊經濟海域,這問題不能靠民氣解決,更不能靠北京助勢解決。【編按:關於中國的倒忙,參見環球時報連日評論,社評:大陸強硬反制菲律賓在情在理社評:兩岸一定要做到讓菲律賓正式道歉】(蘋果日報、環球時報 5.10, 11, 13.)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20200703 中國情勢暨兩岸雙週報:進化中的中國資訊戰與中共統戰制度剖析

中國暨兩岸情勢雙週報 http://x-strait.blogspot.tw 民進黨中國事務部 2020.07.03 編注:本期雙週報是根據上期「進化中的中國資訊戰」 進行剖析並附上參考圖。 進化中的中國資訊戰 林雨蒼、沈伯洋 ...